偉大領袖毛澤東的《七律·長征》最早原來是在這裡創作的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

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後盡開顏。

偉大領袖毛澤東創作的這首雄渾壯麗的《七律·長征》,形象地概括了紅軍長征的戰鬥歷程,熱情洋溢地讚揚了工農紅軍不畏艱險、英勇頑強的革命精神。這首詩是在何時何地創作的?網上有許多說法,這次去參觀隴南宕昌哈達鋪紅軍長征紀念館,通過紀念館辦公室負責人趙王林介紹才得知:《七律·長征》創作時間應該是1935年9月20至22日,具體寫作地點就在哈達鋪“義和昌”藥鋪。

偉大領袖毛澤東的《七律·長征》最早原來是在這裡創作的

偉大領袖毛澤東的《七律·長征》最早原來是在這裡創作的

偉大領袖毛澤東的《七律·長征》最早原來是在這裡創作的

在隴南群山深處,一個名為哈達鋪的小鎮。自古是甘川道上的一個商貿重鎮和軍事要衝。1935年9月毛澤東等中央領導同志率領中國工農紅軍一方面軍路過哈達鋪,紅軍在這裡不僅得到了物資和兵源補充,還從這裡得知了紅軍和根據地的重大訊息,從此開啟了落腳陝甘並有力領導推進全民族抗戰的偉大征程。哈達鋪是中國工農紅軍歷盡千難萬險之後的絕處逢生之地,是長征途中又一重大轉折點。

偉大領袖毛澤東的《七律·長征》最早原來是在這裡創作的

偉大領袖毛澤東的《七律·長征》最早原來是在這裡創作的

偉大領袖毛澤東的《七律·長征》最早原來是在這裡創作的

紅軍長征的“加油站”

根據史料記載,紅軍出敵不意進抵哈達鋪後,為了給經過雪山草地後紅軍將士虛弱的身體補充營養,恢復體力,規定全軍不論官兵,每人發一塊大洋。當時,哈達鋪物價低廉,五塊大洋可以買一頭豬,二塊大洋可買一隻羊,一塊大洋可以買五隻雞,一毛錢可買十個雞蛋。再加上魯大昌部隊逃跑時留下來的幾百擔大米、白麵,幾千斤食鹽,在總政治部提出“大家吃得好”的口號下,整個部隊買豬買羊,烹雞煮鴨,到處一片歡騰,喜氣洋洋,哈達鋪被譽為紅軍長征的“加油站”。

偉大領袖毛澤東的《七律·長征》最早原來是在這裡創作的

偉大領袖毛澤東的《七律·長征》最早原來是在這裡創作的

偉大領袖毛澤東的《七律·長征》最早原來是在這裡創作的

在中央紅軍過境哈達鋪後的第二年,即1936年8月,紅二、四方面軍也相繼進駐哈達鋪,在哈達鋪和隴南境內共活動七十餘天,為部隊籌集了大量糧秣軍需物資。據統計,僅哈達鋪地區為二、四方面軍籌集糧食就達6萬多斤,肉、蔬菜、燒柴、飼草等物資不計其數。這些糧草物資,不僅滿足了部隊駐紮期間的全部需要,而且為下一步行軍作戰提供了充足的物資保證。

偉大領袖毛澤東的《七律·長征》最早原來是在這裡創作的

偉大領袖毛澤東的《七律·長征》最早原來是在這裡創作的

偉大領袖毛澤東的《七律·長征》最早原來是在這裡創作的

一張報紙改變歷史進程

1935年9月18日,紅軍進入哈達鋪前,紅一軍團二師直屬偵察連奉命先期進入哈達鋪偵察。偵察連從哈達鋪郵政代辦所等處找到一批《大公報》《晉陽日報》《西安報》等報紙,送中央領導人閱讀。根據《大公報》等報紙上刊載的關於陝北根據地的情況,毛澤東、張聞天等中央領導人經過分析研究後,作出了向陝北進軍的決定,使陝甘根據地成為長征落腳點和領導全民抗日的大本營。哈達鋪也由此成為重要決策地。

偉大領袖毛澤東的《七律·長征》最早原來是在這裡創作的

偉大領袖毛澤東的《七律·長征》最早原來是在這裡創作的

確定目標“到陝北去”

1935年9月22日下午,黨中央在哈達鋪關帝廟內召開了團以上幹部會議。會上,毛澤東作了關於形勢和紅軍整編問題的報告,宣佈了中國工農紅軍陝甘支隊的成立,作出了紅軍同陝甘紅軍會合的歷史性決定。毛澤東在講話中說:“感謝國民黨的報紙,為我們提供了陝北紅軍的比較詳細的消息,那裡不但有劉志丹的紅軍,還有徐海東的紅軍,還有根據地!我們要抗日,首先要到陝北去。”毛澤東在批判了張國燾分裂主義,分析了革命形勢後,號召說:“同志們,勝利前進吧,到陝北只有七八百里了。那裡就是我們的目的地,就是我們抗日的前進陣地!”

偉大領袖毛澤東的《七律·長征》最早原來是在這裡創作的

偉大領袖毛澤東的《七律·長征》最早原來是在這裡創作的

會議結束後,“到陝北去”一時成為全軍最激動人心的議題,一年多時間的苦苦追尋,紅軍終於找到了自己的“家”!一軍一師宣傳科長彭加倫連夜創作了《到陝北去》的歌曲:“陝北的革命運動大發展,創造了十幾縣廣大的紅區。迅速北進,會合紅二十五、二十六軍,消滅敵人,爭取群眾,鞏固發展陝北紅區,建立根據地”。

黨中央、毛澤東在哈達鋪決定把陝北作為領導中國革命的大本營,紅軍長征到陝北建立革命根據地,這是紅軍在長征路上的又一次偉大轉折,這一轉折對推動全國民族抗日運動高潮的到來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偉大領袖毛澤東的《七律·長征》最早原來是在這裡創作的

偉大領袖毛澤東的《七律·長征》最早原來是在這裡創作的

革命精神永放光輝

如今,當年紅軍在哈達鋪的住地,已建設了功能完善的紀念館,重新修繕了紅軍一條街。幾十年以來,哈達鋪以神聖的紅色魅力,吸引著天南海北的遊人前來瞻仰,小小的哈達鋪,在他們的眼裡是矗立的山峰,顯示出一副巍峨挺拔的宏大形象。哈達鋪是紅軍北上的里程碑,萬里長征即將勝利完成的轉折點,它以特殊的地位名載中國革命的光輝史冊。

偉大領袖毛澤東的《七律·長征》最早原來是在這裡創作的

偉大領袖毛澤東的《七律·長征》最早原來是在這裡創作的

偉大領袖毛澤東的《七律·長征》最早原來是在這裡創作的

紅軍在哈達鋪地區進行一系列革命活動,充分說明了“長征是宣傳書、是宣傳隊、是播種機。”紅軍長征兩次過境哈達鋪,把革命的火種播撒在了隴南大地,在隴南人民群眾中產生了極為深遠的歷史影響,使隴南民主革命成為中國民主革命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每當我們瞻仰哈達鋪紅軍長征紀念館,緬懷革命先輩們拋頭顱、灑熱血的英烈事蹟,都為之肅然起敬和倍受鼓舞鞭策。

哈達鋪是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史詩中不可逾越的重要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