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而不是別人喜歡的樣子

手機裡一直循環播放著《River Flows in you》,內心如音樂一般平靜,好久沒有寫日記了,日記本還停留在8月16日那天。

上面寫著:

“我也曾回去過幾次,可是你都不在。雨噼裡啪啦地敲打著窗戶,黃昏彷彿是一首狂想曲,唱著人們的興奮,也唱著人們的瘋狂。

一些事情一些人我對此仍然還是有所期待,可是我也要學會好好對自己呀,不抽菸不喝酒,只是感慨我許的願望都去哪了,竟然沒有一個實現。”

你要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而不是別人喜歡的樣子

我本就在乎的東西很少,值得在乎的都是重要得用生命和時間去認真對待的。

看上去熱情洋溢,其實簡單的不能更冷淡,對自己認識的熟人十分天真,對於外人簡直是連吵架都懶,總是一副“我不想知道你想什麼,你也不需要理解我的想法,你也別妄想改變我”。

裝腔作勢的活了太久,有時候都忘了自己是誰,在做什麼,一轉身卻發現真正的為人處世,是先學會和自己相處,再去讓身邊的人感到舒服。

記得好久之前同哥在微博曾回答過一個問題:做自己會沒有朋友嗎?

我記得當時他說:做自己,能吸引喜歡你的人,不做自己你只能喜歡別人。

-1-

做自己既容易又很難,可能人到了一定的年齡後,做事總是會考慮太多,畏手畏腳,也不像年輕時那般衝動。每一個走出校園的我們都不再有校園裡他們的幼稚,不再有他們的爛漫,不再有他們的荒唐,不再有他們的折騰,不再有他們的時光,這或許就是大多數社會人所懷念校園的原因吧。

你要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而不是別人喜歡的樣子

而我更懷念的是那些我能做真實的自己的所有時光。

那時的我曾24小時360度,無原因的隨時轉變心情狀態,活在自己的世界裡,自己一個人也可以嗨起來,前一晚愛你愛到非君不嫁,第二天想通後去尼瑪你哪位啊,笑得跟瘋子一樣,轉變情緒快得像精神分裂症早期患者和強迫症晚期。只是後來我經歷了大概這樣一段時光:

“他們自暴自棄,行屍走肉般地苟活於世,有時甚至想要一死了之,他們不止在夜裡熟睡著,長此以往,意識一直在沉睡,不分晝夜,或許在某個撕裂傷口被疼痛驚醒的夜裡,他們暗自流淚,繼而木然地瞥一眼流血的傷口,天一亮又恢復到沉默的狀態。

他們什麼都不像,又像所有人,一樣的冷漠,一樣的惶惶不可終日,眼裡沒有愛,喪失了批判意識和價值選擇,逆來順受,做或不做,沒有任何差異。”

他們或許就是那段時間的我,也是大多數人的縮影,每每想起那段時光還是忍不住會想要落淚,像是自我救贖又像自我毀滅。

我大致理解了這句話:

沒有客觀理性的認知,也就沒有真正的善良與崇高的仁愛。

-2-

那時我不習慣看到別人死亡,我不習慣聽到人們哭喊著說“我不想死”。

儘管我知道生老病死是自然規律,但我仍對這種自然規律感到厭惡,它無情而難以抵擋。

而我也好像快速成長了起來,只是不太會“笑”了,暫時的告別成了永遠的訣別。

“那時我們有夢,關於文學,關於愛情,關於穿越世界的旅行。如今我們深夜飲酒,杯子碰到一起,都是夢碎的聲音。”

北島的這句詩總是反反覆覆的出現在我的文章中,我也總是反反覆覆的讀著,能懂的人剛好有那麼一兩個已是足夠幸運。

我曾在茫茫人海中掙扎著找尋自己,後來發現當敢於直面自己最真實的內心時,當做出取捨與放下的那一刻,你不是被萬眾矚目的,你接受了最真實的自己的同時也要接受別人的不喜歡。

你要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而不是別人喜歡的樣子

你是不是有時因為別人的一句質疑而懷疑過自己的品位?比如有人說你聽的歌很low,看的書low,喜歡的電影low,穿的衣服low之類的。

可是為什麼一定要把自己活成別人喜歡的樣子呢?

只有經歷過的人才會懂得一句話,誰都別太刻薄,因為誰都不太容易,不管生活再苦再累,我們都要心向光明。

時光流轉,無論別人如何急不可耐,悠然做最好的自己才是最重要的事情,不進一寸,也不失一毫,在陽光裡從容不迫,淡然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