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懂得管理金錢,誰就是富有的人

富人為什麼能成為富人?因為他們擁有正確的金錢觀念,懂得科學管理金錢,善於利用錢去賺錢。而窮人呢,即使三更眠五更起地忙碌,如果不善於管理金錢,不懂得拿辛辛苦苦掙來的血汗錢去賺錢,反而隨意拿去消費,最終的結果只能是——繼續窮忙。

要擺脫窮忙,就一定要學會富人的投資智慧,讓手中的錢動起來,以錢賺錢,為自己“生”出更多的財富。

如果你懂得使用,金錢是一個好奴僕;如果你不懂得使用,它就變成你的主人。

——馬克·吐溫(美)花錢如炒菜一樣,要恰到好處。鹽少了,菜就會淡而無味,鹽多了,則苦鹹難嚥。

——比爾·蓋茨(美)真正的富人都能正確地對待金錢如何對待金錢,決定了一個人會成為富人還是成為窮人。

富閒一族比爾·蓋茨是當今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之一。他多年雄踞世界首富寶座,其個人淨資產已經超過美國40%最窮人口的所有房產、退休金以及投資的財富總值。例如,他6個月的資產就可以增加160億美元,相當於每秒有2500美元的進賬。

比爾·蓋茨之所以能夠成為多年雄踞世界首富寶座的人,是因為他身上具備了許多常人所不具備的優點。其中,他對待金錢的態度和方式,特別值得我們學習。例如,比爾·蓋茨那令人肅然起敬的節儉意識和節儉精神就值得我們效仿。

從微軟創業時開始,比爾·蓋茨就非常注重節儉。有一回,兼任微軟總裁的魏蘭德將自己的辦公室裝修得非常氣派,比爾·蓋茨知道後非常生氣,認為魏蘭德把錢花在這上面完全沒有必要。他對魏蘭德說,微軟仍處於創業時期,一旦形成這種浪費之風,很容易阻礙微軟的進一步發展。

後來,微軟成為了軟件業營業額最高的公司,但比爾·蓋茨的這種對待金錢的態度還是沒有改變過。1987年,還是在比爾·蓋茨與溫布萊德相好的時候,一次,他們在一家飯店約會,助理為他在該飯店訂了一間非常豪華的房間。比爾·蓋茨進門後,看到裡面一間大臥室、兩間休息室、一間廚房,還有一間特大的、用於接見客人的會客廳,忍不住罵道:“這麼奢侈鋪張,究竟是哪個混賬東西乾的好事?”

有一年,他去中國臺灣做演講。下了飛機後,他就讓隨從去賓館訂了一個價格便宜的標準間。很多人得知此事後,大惑不解。在比爾·蓋茨的演講會上,有人當面向他提出了這個問題:“您已經是世界上最有錢的人了,為什麼還要訂標準間呢?為什麼不住總統套房?”

比爾·蓋茨說:“雖然我明天才離開臺灣,今天還要在賓館裡過夜,但我的約會已經排滿了,真正能在賓館的這間房間裡所待的時間可能只有兩個小時,我又何必浪費錢去訂總統套房呢?”

比爾·蓋茨一年四季都很忙,有時一個星期要到四五個國家召開十幾次會議。每次坐飛機,他通常都坐經濟艙,沒有特殊情況,他絕不會坐頭等艙。

有一次,他應邀出席在美國鳳凰城舉辦的電腦展示會。主辦方事先給他訂了一張頭等艙的機票,他知道後,沒有同意他們的做法,最後硬是換成了經濟艙機票。還有一次,比爾·蓋茨要到歐洲召開展示會,他又一次讓主辦方將頭等艙機票換成了經濟艙機票。

即使腰包裡再有錢,但比爾·蓋茨從來沒有用錢擺過闊。有一次,他與一位朋友前往希爾頓飯店開會,由於遲到了幾分鐘,所以沒有停車位停車了。於是他的朋友建議將車停放在飯店的貴客車位上。比爾·蓋茨不同意。他的朋友便說:“錢可以由我來付。”但比爾·蓋茨還是沒有同意,他認為,貴客車位需要多付12美元,這是超值收費,很浪費。

在對待金錢的問題上,比爾·蓋茨有這樣一句名言:“花錢如炒菜一樣,要恰到好處。鹽少了,菜就會淡而無味,鹽多了,則苦鹹難嚥。”他自己一直都堅持把錢花得恰到好處。

都成世界首富了,還在花錢上斤斤計較,是因為比爾·蓋茨小氣,吝嗇到已成為守財奴的地步了嗎?當然不是。事實上,比爾·蓋茨並不是守財奴——比如,微軟員工的收入都相當高;而且,他還為公益和慈善事業一次又一次地捐出大筆大筆的善款。他還表示,要在自己的有生之年把95%的財產捐出去……其實,世界上所有屹立不倒、財富長青的富豪都能夠正確地對待金錢,他們絕不會為了擺闊或者炫耀自己而鋪張浪費、極盡奢華,絕大多數時候,他們都身體力行地厲行節約,然後把錢用在最該用到的地方上去。

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人往往只注意到了那些有錢人所擁有的鉅額財富和所取得的輝煌業績,卻很少留意他們的對待金錢的態度和方式,其實這裡面才真正蘊藏著致富的秘訣。

有錢人在對待金錢上是很有條理的絕大多數白手起家從無到有的富人,都能正確地對待金錢,都有不該花的錢就絕不花、該花的錢也絕不含糊地花的特點。而那些勤勞卻不富有的人呢?他們並沒有養成正確對待金錢的習慣,他們總是非理性地花錢,計劃性弱,隨意性強。

仔細想一想你周圍的朋友和親人在消費時的狀況,家裡有錢的人或者是賺了很多錢的人,在他們的日常生活中似乎都不會太浪費。如果你認識那種有錢但消費卻不是很節制的人,就請更仔細地觀察他們的生活習慣。他們這種人如果不是暴發戶的孩子,那就很可能是假裝有錢的人,而不是真正的有錢人。

真正的有錢人在對待金錢方面是很有條理的。他們不會在沒有用的東西上浪費一丁點兒錢,但在覺得有必要投資的東西上,他們卻一點兒也不會吝嗇。就連一般人想都不敢想的天價古董等東西,也會是他們投資的一部分。

“買那麼貴的古董有什麼用啊?還不如把那些錢存到銀行裡呢。”這樣想的普通人可能會有很多。確實,站在普通人的立場上會覺得很多古董賣的都是天價,可是對於有錢人來說,這其實算不上是什麼有負擔的花費,因為有錢人早已把普通人一輩子所需要的全部積蓄都賺到手了。

有錢人購買古董,是因為它們有巨大的升值空間,然而,有很多普通人卻把錢花在了沒有升值空間甚至會迅速折舊的東西上。還有很多人看到自己喜愛的商品,就會在一時衝動之下買了下來。這類人還不清楚自己的購買能力,就隨便使用存在銀行裡應急的錢,或者是信用卡的分期付款,有的人甚至還去貸款消費。習慣於這樣做的人,是完全不可能成為真正的有錢人的。

其實,經過努力地節省及存錢,知道自己的財產達到了一定的數額之後,再去買高價的物品也不遲。要知道,量入為出最為重要,如果實在要使用到,去買一個跟自己的實際收入情況相符合的東西來用就可以了。例如,如果想掌握時間,有手機就夠了,像手錶這種奢侈品如果你現在錢還不是很多,買來並沒有多大的意義,除非你很著急要用到。

善於賺錢的人,往往會把錢用在刀刃上真正的富人、善於賺錢的人都習慣於把錢用在刀刃上,換言之,把錢用到最應該用的地方上去。

富閒一族銀行家出身的希臘船王斯圖亞特曾經有這樣一句名言:“在經營中,每節約一分錢,就會增加一分利潤,節約與利潤是成正比的。”為了提高利潤,斯圖亞特努力去提高舊船的操作等級以獲得更高的租金,並想辦法去降低燃油和人員的費用。

也許是銀行家出身的緣故,他對於控制成本和費用開支特別重視。他一直堅持不讓他的船長耗費公司一分錢,他也不允許管理技術方面工作的負責人直接向船塢支付修理費用,原因是“他們沒有正確的金錢意識”。因此,水手們都稱他為“一個十分討厭和吝嗇的人”。

直到建立了龐大的商業王國,他的這種節約的習慣仍然保留著。一位在他身邊服務多年的高級職員曾經回憶道:“在我為他服務的日子裡,他交給我的辦事指示都用手寫的條子傳達。他用來寫這些條子的白紙,都是紙質粗劣的信紙,而且寫一張一行的窄條子,他會把寫好字的紙撕成一張張條子送出去,這樣的話,一張信紙大小的白紙也可以寫三四條‘最高指示’。”一張只用了五分之一的白紙,不應把其餘部分浪費,這就是他“能省則省”的原則。

無論生意做得多大,要想賺到更多的利潤,節約每一分錢、實行最低成本原則仍然是非常必要的。要知道,節約一分錢就等於賺了一分錢。事實上,理財有時候也和經營一樣,節約每一分錢,把錢用在刀刃上,是理財的基本要求。

節儉理財,脫貧致富的關鍵真正的富人都能正確地對待金錢。普通老百姓之所以羨慕富翁,是因為在他們的想象中,富翁一定都過著揮金如土、享盡榮華富貴的奢侈生活。然而,根據許多案例我們發現,真正的富翁絕對是勤儉持家、毫不浪費的人。

富閒一族江南春所領導的分眾傳媒目前已經是美國納斯達克100指數的成分股之一,已經是中國最大的樓宇電視廣告商,江南春本人也被譽為“商界少帥”。他所經營的戶外視頻聯播網早已經覆蓋了超過150個城市、10萬個終端場所,日覆蓋超過2億人的都市主流消費人群。因此,江南春也贏得了億萬財富。然而根據媒體報道,已經成為富豪的江南春,唯一的愛好是“泡腳”,平均每個月消費大概10000塊錢的他,多半是會把錢花在腳上。除了泡腳之外,江南春在生活上非常節儉。他不常買衣服,常常是相同的款式會直接買一打;他也不熱衷於個人消費,更不去炫耀財富,而只是專注於事業的發展上。

為什麼有錢人江南春會這麼節儉呢?因為他深知“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他明白節儉理財是脫貧致富的關鍵因素之一。對於真正的富豪來說,節儉是維持富有的不二法門,任何人違背這條鐵律,就算收入再高、財富再多,也遲早要摔出富人的圈子,成為一名窮光蛋。

因此,要理財就要從養成正確的金錢意識開始,該節約時一分錢也不多花,該花錢時一分錢也不吝嗇。

誰懂得管理金錢,誰就是富有的人富人為什麼能成為富人?因為他們擁有正確的金錢觀念,他們懂得科學管理金錢。

富閒一族記者邁克很敬佩汽車大王福特,他非常想從福特那裡學到一些成功的經驗。

一個週末,邁克在一家小酒店與幾位朋友小酌。忽然,他看見幾位身份顯赫的企業家從一個房間裡走出來,其中一位正是福特。只見福特手裡拿著一張菜單徑直走向服務生,微笑著說:“小夥子,你再算一下,看看是不是有一點兒誤差。”

服務生飛快地瞟了一眼菜單上的數字,信心十足地回答:“尊敬的福特先生,沒有錯啊。”

“請彆著急,你再仔細算一算。”福特宴請的那幾位企業家已朝門外走去,他卻還很有耐心地站在櫃檯前。

看著福特那認真的樣子,服務生沒有去核算,而是不以為然地說:“是的,因為零錢準備得很少,我便多收了您50美分,但我認為像您這樣富有的人是肯定不會在意的。”

“不,我非常在意。”

“那就算是您付給我的小費吧。”服務生被福特的斤斤計較搞得有些難為情了,連忙給自己找了一個擺脫尷尬的藉口。

“不,小費我已經付給你了,這50美分是你應該給我的零頭。”福特固執地說。

面對福特的一再堅持,服務生只好東找西找湊夠了50美分,滿懷歉意地遞到了一臉坦然的福特的手中,而此時,福特宴請的朋友已經坐到了車子裡。

看著福特快步離去的背影,服務生嘟囔了一句:“真是小氣鬼,連50美分都如此計較。”

“不,小夥子,你說錯了,他絕對是個慷慨的人。”目睹了剛才那一幕的邁克抑制不住激動,便站了起來。

“他是一個慷慨的人?”服務生一臉疑惑。

“是的,他剛剛向慈善機構一次性捐出了5000萬美元。”邁克拿出一張兩週前的報紙,將上面的一則報道指給了服務生看。

“可是他剛才……”服務生仍不明白如此大方的福特,為什麼還要去計較那區區的50美分。

“他懂得認真地對待屬於自己的每一分錢,他知道這應該取回的屬於自己的50美分和慷慨捐贈出5000萬美元,都很值得重視。”就在福特這一看似不經意的小事中,邁克忽然領悟到了自己渴望已久卻一直不知道的致富秘訣,那就是——沒有任何理由不認真地對待屬於自己的錢,無論它多如5000萬美元,還是少如50美分。

福特“吝嗇與慷慨”的故事啟示我們:對於自己應得的金錢,即使再少也要努力爭取;對於應該付出的金錢,即使再多,也絕不吝嗇。只有學會這樣管理自己的金錢,才會成為真正富有的人。

無數富人都通過其成功的理財經驗告訴我們,誰懂得管理金錢,誰就是富有的人。要管好自己的金錢,通常有3種途徑:管好自己的本錢、管好自己的風險和管好自己的債務。

管理好你的本錢:保住本錢才能賺錢一般來說,富人們成功投資理財的基本原則有三:穩定性、回報率、週轉率。這三者成功協調的程度決定了富人們賺錢的多少,最完美的效果就是三者步調一致。

要說最具穩定性的投資商品,非銀行的固定利息的投資品種莫屬。但相對而言,穩定性強的投資對象,其收益性要低一些。回報率就是你投入的本金為你帶來的收益回報和資本擴張的額度。例如,當股票市場比較活躍時,股票就是回報率很高的投資對象,當期貨市場看漲時,期貨就是回報率極高的投資對象。只是回報率高的商品,在投資的過程中伴隨的風險也較高,穩定性也較差。週轉率就是能在多長的時間裡把投資的本錢收回來。將相同的20萬元分別投資到銀行投資品種、股票,以及房地產當中,週轉率最高的投資對象就是銀行商品,反之,房地產的週轉率最低,因為房地產要還原成現金,需要一段時間。

那麼在這三大原則當中,富人們通常最看重哪一個原則呢?我們發現,絕大多數五六十歲的傳統富人最看重的是穩定性,在投資時也首選能穩定賺錢的商品。那麼年輕的富人又是怎麼想的呢?也都首選穩定性。

看到這裡,許多讀者可能會發問:“你不是教我們通過投資理財成為富人嗎,怎麼又告訴我們要穩定啊?哪怕是向別人借錢也要進行主動的出擊性投資啊!”

確實,要想通過投資理財成為富人,就必須學會主動出擊。如果在很有必要的時候,也應該貸款去投資,然而,借債必然伴隨著風險,所以富人們並不是頂著風險去投資的,他們都是管理風險的高手。他們為了將投資風險降到最低,極少去選擇借短期就要歸還的債務去投資,而是選擇借很長時間之後才需要歸還的債務去投資;還有,富人致富的第一步都是儲蓄,這也是他們重視穩定性的理由。

有一個房地產投資高手談到自己的成功投資理財的經驗時說:“未來能獲益多少是做事業的關鍵,但比這更重要的是你能否在未來還能保住現在的本錢。那些想一夜暴富而不安心穩定投資,最後連本錢都保不住進而傾家蕩產的人不計其數。”

無論是年老的富豪還是年輕的富人,都用他們的理財投資經歷告訴我們,賺錢固然重要,保住本錢更為重要。許多人都抱著賺大錢的夢想,但倘若不學習如何掙錢、管理錢和把錢守住的方法,這些夢想最終都是南柯一夢。

請大家靜下心來想一想,有哪位投資者能通過炒股取得與沃倫·巴菲特並駕齊驅的收益呢?然而,即便是沃倫·巴菲特,他的平均投資回報率也只有26.5%。沃倫·巴菲特縱橫股市40年,年回報率達到100%的好運卻一次都未碰到過。看到這裡你是不是感覺很失望呢?那麼就請你再仔細品味一下這句話:“沃倫·巴菲特縱橫股市40年,卻一次都未賠過本。”

無數通過投資股市發家的富人都將這一點奉為投資真理。在沃倫·巴菲特的投資秘訣中,富豪們著眼於“一次都未賠過本”,而普通人卻只盯著“他是一個賺了數百億美元的超級大富豪”,這就是一般人和富人在投資價值觀上的差異。

這也難怪,因為普通人不是夢想做富人,而是夢想著要大發橫財,一夜暴富。

如果我們真的想通過理財投資致富,還是不妨聽聽通過炒股累積了不菲身家的沃倫·巴菲特的這句成功秘訣吧:“投資原則一:絕對不能把本錢丟了;投資原則二:一定要堅守投資原則一。”

管理好你的風險:越瞭解投資對象越能降低風險在投資理財上,富豪們往往採取的投資戰略是穩中求勝,以及在穩定性中追求收益性。

眾所周知,投資在任何時候都伴隨著風險,只是風險的大小不同罷了。風險意味著自己的財產可能會受到損失或者投資活動偏離初衷。不過,在資本的世界裡,風險也意味著機會。由於未來無從預測,所以所有的投資都伴隨著或大或小的風險。然而,風險無處不在,無時不有。除了投資之外,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還潛藏著各種各樣的風險。舉個例子,你本來每天都乘地鐵去市內上班,天天都平安無事,某天你心血來潮,自己開車去上班,結果出了車禍;你向心儀的女孩表白自己的愛意,結果遭到了她的拒絕;你在餐廳裡點菜,上來的菜卻不合口味……我們的生活當中到處都隱藏著危機因素,所以迴避風險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在投資中試圖迴避所有的風險,更是一件愚蠢至極的事情。或許這世上真有能迴避所有風險的人,不過,同樣的,他也是放棄了所有潛在成功機會的人。因此有句話講得好:“沒有風險就沒有回報”,這是至理名言。

在強調投資中的風險時,投資大師沃倫·巴菲特是這樣說的:“風險會在你毫不知情的情況下,以你無從預見的方式出現。”他又說:“你一定要切實瞭解自己的投資對象。你越瞭解它,你就越不懼怕它所攜帶的潛在風險。潛在風險使你不敢拿出大手筆來投資,但倘若你確實瞭解這些風險的實質,一邊管理風險一邊投資,也不會有大危險。”

真正能夠通過投資理財致富的人,都是懂得管理風險的人。那麼,如何管理風險呢?管理風險的最佳時機又是什麼時候呢?最佳時機,其實就是明確投資對象的時候,投資高手們通常會首選低風險、高收益的戰略。大部分投資高手並不喜歡高風險、高收益。

在投資之前,為了確認投資對象的回報率到底有多少,你需要不斷地進行研究、分析。無論投資什麼,你都要通過不斷地學習,瞭解自己可能在投資當中遇到哪些風險,如何管理這些風險,可能獲得的回報是多少,不能讓自己的投資變成在迷宮中尋找出路。只有這樣,你才能避開投資中可能出現的失誤,儘早將自己從危險當中拯救出來。

管理好你的債務:借債一定是為了投資富閒一族世界最大的超市連鎖企業沃爾瑪的創始人山姆·沃爾頓在講述自己的成功秘訣時說:“沃爾瑪之所以能夠迅速發展,得益於各賣場的良好的銷售業績,這是事實。除此之外,活用銀行貸款和就近招商也是沃爾瑪成功的重要原因。”

在年輕時,沃爾頓向銀行貸款的原則是能貸多少就貸多少。因此,沃爾瑪的規模越大,債務也就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多,到後來甚至到了從一家銀行貸款來還前一家銀行債務的地步。但是他懂得如何才能管理好自己的債務,知道如何將債務高效地運轉起來,並最終使自己的超市連鎖企業登上了全球零售業第一位的寶座。

如今,《福布斯》全球十大富豪榜中,有5人是沃爾瑪的大股東——山姆·沃爾頓家族的成員。

當然,借錢一定要用來作投資,而且是有一定把握的投資,而不是用來揮霍和超前消費。

富閒一族1939年,是美國經濟比較蕭條的時期。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的股票中,1股連1美元都不到的股票不計其數。當時,年方26歲的年輕人約翰·鄧普頓向公司老闆借了10000美元,挑選了100家上市公司的股票,然後向每家都買了100股。

當時正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所以他判斷,戰時各種物品的需求量將會猛增,甚至連二流或三流企業都能獲得較大的收益,因此,他下決心哪怕是借錢也要投資。時間驗證了約翰·鄧普頓投資戰略的正確性,他借來的10000美元也為他掙下了一輩子都花不完的錢。他把這一投資戰略稱為“借錢投資哲學”。

借錢一定是為了投資生錢,而不是為了充闊顯擺而去購買奢侈品!很多人借錢只是為了買一輛高檔小轎車,以便炫耀自己;也有人即便借錢也要到國外去旅遊一趟。然而,富人只為了投資而借錢。

以消費為目的的借貸,比如買車、旅行等,其價值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降低甚至消失,最終剩下的除了債還是債。為了投資而借錢卻不同,因為借錢投資除了還利息之外,還能額外獲利,這就是很多富人借款投資的原因。為了投資借貸,雖然欠的錢會越來越多,但只要管理得當,獲利也會越來越大。

思路決定出路,腦袋決定口袋。人們看問題的觀點與角度的不同,決定了選擇的不同,從而獲得的結果也不同。普通人擔心自己會成為“高利貸”的奴隸,而對借債敬而遠之,富人則活用債務,使自己的投資收益更上一層樓。換言之,富人積極地將他人的錢活用做自己的投資本錢,創造出了巨大的收益。

當然,在活用債務時,有3點是要特別注意的。

(1)只有當確信自己能從投資中獲益時才能借債。

(2)不要借短期債,要借償還期長的債。

(3)在自己能承受的範圍內貸款,至少你要有支付利息的能力。

以人賺錢只是窮忙,以錢賺錢才能富有而自由在如今這個通貨膨脹時代,在消費成本逐年上漲的形勢下,上班一族如果要靠一份薪水來致富,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通過對很多很忙卻依然沒有富起來的人的分析,我們就能發現以人賺錢相當辛苦,而且還很難致富。而且,靠勞動賺取薪資者,不勞動就沒有收入。因此,《富爸爸,窮爸爸》一書的作者羅伯特·清崎認為,大部分的工薪階級首先要讓收入大於支出,才有機會跳出“老鼠圈”,重獲財務自由。所以,作為窮忙族的你,不管如何節省,每個月都儘可能設法存個500元、1000元,長期累積之後,你就能夠跳出“老鼠圈”,晉級到以錢賺錢的階段。

死薪水要變活,唯有靠儲蓄。其實,你只要遵守“收入-存款=支出”的法則,每個月累積500元、1000元,活儲也好,零存整取也好,然後就可以選擇股票、僚金等投資工具,開始以錢賺錢。

要注意的是,除非你對財經領域已經有較深入的研究,不然最好還是採取較為穩健、不貪心的做法。我們不鼓勵用自己的辛苦錢去買經驗,否則失敗後造成的陰影恐怕會破壞以後你對投資的信心。

對於工作繁忙的你,投資品種成百上千,如果不懂該買什麼,也沒時間看盤,最簡單的方式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面”,投資具有良知的企業家,憑藉他們穩健、優質的企業,讓你的資產穩定增值。例如,你是一個穩健保守的投資人,不妨購買一些藍籌股,像鞍鋼股份、工商銀行、建設銀行、中信證券、中國平安、萬科A、保利地產、貴州茅臺、中興通訊、寶鋼之類。儘管如此,仍然需要注意入場的時機,千萬不要在高位介入,否則也難免損失。

以錢賺錢遠勝過以人賺錢據美國美林公司公佈的第10個年度世界財富報告顯示,迄今為止,全世界擁有百萬美元以上的富豪人數已經超過了871萬,資產增加了8.51%,而10年前百萬美元富翁的人數僅僅是450萬。10年後的今天,即使具有超過3000萬美元資產身家的超級富豪的人數,也增加了10.21%,達到了85500萬人。富豪的增長率在世界上並不平均,在發展中國家的增長率最高,其中亞太地區居世界首位,而韓國又位居第一(增長21.3%),中國和印度不甘落後,正在趕超日本,中國內地的增幅為6.8%,歐洲地區增幅較小,僅為4.5%,而北美洲地區依舊擁有著世界上最多的百萬富豪。

那麼,這些富人是倚仗什麼起家的呢?答案可能非常多,但最主要的只有一個,那就是——理財。很久很久以前,古人已經懂得了最好的理財致富之道:以錢賺錢。這個看似很簡單很平常的原則,到現在還極為有用。

要理解好以錢賺錢的理財致富之道,首先了解一下“資金”這個概念。美國石油大王約翰·洛克菲勒曾對資金做過生動的比喻:“資金對於商人如同血液與人體,血液循環欠佳則容易導致人體機理失調,資金運用不靈則會造成商場失敗。如何保持充分的資金並靈活運用,是每個商人必須注意的事。”這句話既顯示出了這位超級富豪的高財商,又說明了只有讓資金的運轉加速才能創富的深刻道理。

富人總是把賺來的錢再次投入到新的項目上,以錢賺錢;而窮忙的人卻總是依靠自己出苦力賺錢,他們喜歡把賺到的錢存儲起來,結果存來存去並沒存住,最終還是花了出去。

毫無疑問,儲蓄是理財的第一步。但是,如果一味只懂得存錢,卻不去做其他的投資,往往會導致理財的失敗。窮忙族之所以偏愛儲蓄,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它的安全性。從某種意義上講,銀行儲蓄確實很安全。尤其是定期保密儲蓄,即使不慎將存摺丟失,別人也不可能輕易取走錢款,個人仍可憑相關證明辦理掛失手續。而且,一筆存款,任憑社會經濟形勢怎麼變化,其主人都可按期得到一筆相應的收益。然而,從另一個角度看,若論資產保值增值,銀行存款並非最安全的方式,更不是個人投資的最佳選擇。

理財最終能使你擁有多少財富,這是很難預測的,但唯一能確定的是,將錢存在銀行而想致富,難比登天。試問你有沒有聽說過單靠銀行存款而致富的人?將所有積蓄都存在銀行的人,到了年老時不但沒有致富,甚至連財務自主都達不到。

切記:從短期來看,把錢存進銀行是最安全的,但從長期來看卻是危險的理財方式。

理財支招將錢存入銀行最多可以獲取6%的利率(注:銀行的利率並非固定不變,是會變動的)。如果以6%的利率來算,則要等上12年後才能使1元錢變成2元錢。然而,只需要10年時間,通貨膨脹就能使購買力降低一半,換言之,10年後的2元錢,其購買力相當於10年前的1元錢;12年後的2元錢,購買力還比不上10年前的1元錢。形象地說,1元錢存進銀行,過了12年,變成了不到5毛錢。

在理財投資中,很多人最容易犯的錯誤是,分不清穩定性與安全性。穩定性是在未來一定的年限中,投資報酬率保持一定的數字。而安全性,是使你的購買力保持著相同的程度,你可以保持穩定的投資,但不見得安全。就如你每年很穩定地獲得6%的報酬率,同時,通貨膨脹也很穩定地降低了你的購買力。所以說,穩定並不代表安全。

金錢的實際價值並不由鈔票的面值簡單決定,同樣多的錢該如何花,最終產生的結果會很不一樣。會花錢,錢能給你帶來幾倍、幾十倍甚至幾百倍的收入;不會花錢,錢花了以後不但會沒有任何收益,甚至還會賠錢。

富人們清楚地看到了這一點,所以在他們看來,該花的錢一定要花出去,想掙錢還要會花錢。富人與一般人的最大不同在於,富人的工作實際上是如何花錢,錢花對了,就肯定能賺錢。例如,猶太富人的花錢觀念就是:“只有捨得花錢才能掙到大錢,對該花的錢,絕不能計較。”所以,猶太富人往往是花1元錢就要起到1元錢的作用,花100萬就要起到100萬的作用,他們很少花冤枉錢。

以人掙錢只是窮忙,因為只是把錢存進銀行並不能讓你富起來;只有以錢賺錢,才能使你富裕。

通常,金錢願意為懂得運用它的人工作。那些將金錢放在穩當的生利投資上,讓錢滾錢,利滾利,將會源源不斷地創造財富。對擁有金錢卻不善於理財的人來說,雖然看起來到處都是投資獲利的機會,但事實上卻是處處隱藏陷阱,一旦盲目投資,就會損失慘重。

所以窮忙族一定要學一學富人的投資智慧,讓手中的錢動起來,以錢賺錢,為自己“生”出更多的財富。

時間就是金錢:掌握複利投資的秘訣富人都是因為懂得管理金錢,利用錢去賺錢,所以才能迅速成為富人。而窮人呢,即使三更眠五更起地忙碌,如果不善於管理金錢,不懂得拿辛辛苦苦掙來的血汗錢去賺錢,反而拿去消費,最終的結果是:繼續窮忙。

如果你還不是富人,你一定要學會存錢,然後用存起來的錢去理財投資,用錢生錢。

如果你想加快理財致富的速度,就必須掌握時間就是金錢的原理,利用金錢和時間,賺取更多的金錢。

在瞭解時間的威力前,我們先看一個故事。

有個小女孩拿著5毛錢到瓜園買西瓜,瓜農見這點錢連五分之一個西瓜也買不著,便想趕緊糊弄她走。他順手指了指瓜地裡一個拳頭大小、還沒有成熟的西瓜說:“5毛錢只能買這種小西瓜。”

瓜農本以為女孩會反詰不熟的西瓜怎麼吃,而放棄買瓜。沒想到,這個女孩略作考慮後竟然答應了,並把錢遞給了瓜農。

瓜農不解:“小西瓜又不能吃,你要它有什麼用?”女孩說:“反正交了錢這個小西瓜就是我的了,過兩個月我再來拿。”

這回該瓜農傻眼了,因為賣小西瓜是自己主動提出來的,所以只能吃了這個啞巴虧。兩個月後,小姑娘抱著那個已經瓜熟蒂落的大西瓜高興而去。

小女孩買瓜看起來是一件不起眼的小事,但裡面卻蘊涵著超前投資、賺取未來錢的理財大智慧。在投資理財過程中,如果你能靈活地運用好這一哲理,善於買“小西瓜”,就能使自己的資產增值的速度始終快於別人。

通過這個小故事,你是否已經初步領略到了時間就是金錢的道理?

其實,超前投資,賺取未來錢,是最容易讓你從一無所有變身超級富豪的方式。除了我們常見的開公司創業外,你還可以通過購買原始股、期房等等實現這一目標。當然,我們在本節要給大家介紹的,並非這些,而是威力更大的投資秘訣——複利。這個概念充滿魅力,連愛因斯坦都說複利是20世紀最偉大的發明。

複利投資的秘訣雖然錢是成功投資的最基本要素,卻並不是唯一要素,勇氣與時間也是必備要素。

投資的成敗包含了許多原因,但永遠不變的原則是:在跟時間的鬥爭當中,誰的忍耐力強,誰就能獲得成功。

投資一年就必須收回本金的人與十年收不回本金都感到無所謂的投資者相比,誰的投資成功可能性更大一些呢?毫無疑問,擁有富餘時間的投資者能充分享受時間效用,創出更多的價值。而複利就是最能體現時間就是金錢這一真理的商品。

許多通過理財投資致富的人都深有感觸地認為:“複利投資是登上富人寶座的階梯。”

以錢賺錢遠勝於以人賺錢,關鍵還在於複利效果。複利,這個被愛因斯坦稱為比原子彈還要具有威力的工具,簡單地說就是“利上加利”,其計算公式是:本利和=本金×(1+利率)n(n:期數)。

舉個例子:10000元的本金,按年收益率10%計算,第一年年末你將得到11000元,把這11000元繼續按10%的收益投放,第二年年末是11000×11000=12100元,如此第三年年末是12100×11000=13310元,到第八年就是21400元。

同理,如果你的年收益率為20%,那麼三年半後,你的錢就翻了一番,10000元變成20000元。如果是20萬元,三年半後就是40萬元,效果相當驚人吧!

複利的概念很簡單,也很容易理解。但是,各種投資理念當中,最容易被人看輕的也是複利。

雖然初次投入的錢微不足道,但是隨著投資時間的延長,投資回報率就會以幾何級數增長。因此,你希望嚐到投資複利的甜頭,就一定要儘可能地延長投資時間。

總而言之,儘可能早地投資,投資的週期儘可能地拉長,就能獲得較高的收益,這跟酒越釀越醇的道理一樣。

在決勝點上,複利具有四兩撥千斤的效果。雖然該投資商品的複利收益率只比別的投資商品多0.1%,但是在最終的收益決算時,卻能獲得比其他投資商品高數倍乃至數十倍的收益,因此,你應該選擇哪怕是投資收益率只高0.1%的複利投資商品。

時間就是金錢,巧用複利投資讓我們通過一些簡單的數字來說明覆利投資的效果。

理財支招假設你7歲時存了1元,按年複利收益率100%計算,第一年年末你將得到2元,把這2元繼續按100%的收益投放,第二年年末是2×(1+100%)=4,如此第三年年末是4×(1+100%)=8……如此反覆40年,等你到47歲的時候,到底會收益多少呢?至少有1.995萬億元。

讓我們看得更現實一些,我們前面講的複利效果是以投資時間和投資收益率為基礎計算出來的。

假設現在有一位20歲的小夥子投資了10000元,按照複利的計算方式,為了便於計算,我們以5年為一個單位,只計算到第40年,收益率以5%為單位,最高25%。讓我們來看一下收益情況。

這裡我們需要特別注意的一點,就是投資時間和投資收益率(複利率)。首先,我們來看一下隨著投資時間的不同,投資回報上的差異如何。

投資10000元,年複利率為10%,那麼經過10年之後,他的投資收益就是29500元。再經過10年,投資收益是67200元。我們現在將第一個10年的投資收益與第二個10年的投資收益做一個對比,你可能沒感覺到有多大的變化。但是40年之後,其收益竟已達到45.25萬元。

換言之,複利投資在最初的幾年內收益增加的速度十分緩慢,但是以後隨著時間的推移,收益會呈幾何級數增長。

現在,讓我們再來分析看一下投資收益率(複利率)與投資收益之間的關係。

現假設一次性投資10000元,投資期是40年,複利率是5%,那麼40年之後的收益額為7.03萬元。但如果複利率是15%的話,40年之後就有267.86萬元的收益。如果複利率為25%的話,那麼40年之後的收益額就高達7523.16萬元。

雖然複利率只有百分之幾的差異,但是時間越長,回報額之間的差距就越大。這就是複利的“黃金戲法”。

將複利投資玩得爐火純青的人非沃倫·巴菲特莫屬。他在40年前投資了100萬美元,並持續投資40年,每年的投資複利收益率為26.5%,到現在他已經獲得了121.23億美元的收益。你是否覺得不可思議呢?

這就是看似不太可能的“利滾利”的複利投資效果。

現在讓我們來進行收益更高的複利投資策略。

我們將前面的一次投資10000元變成每年追加投資10000元,假設複利率是10%,那麼10年之後的投資收益就是18.53萬元。再過10年,就有64萬元的收益。那麼40年過去,它的收益就是487.85萬元。每年追加複利投資,隨著時間的流逝,收益回報呈幾何級數上漲。

前面我們曾經講過,沃倫·巴菲特在40年前投資100萬美元,現在獲得了121.23億美元的收益。當年他只要一次性投資100萬元,多年之後就會成為身家百億美元的超級大富豪,但沃倫·巴菲特還是選擇每年追加投資,使自己的投資本錢逐年增加。

如今,沃倫·巴菲特的個人資產已超過430億美元。

可見,投資的時間越早,並且每年的追加投資都採取複利投資的方式,將會獲得巨大的成功。

理財箴言如何對待金錢,決定了一個人是成為富人還是成為窮人。

駕馭金錢的人,就會成為金錢的主人;受金錢驅使的人,就會成為金錢的奴僕。

不會管理金錢,富翁會淪為乞丐;善於支配金錢,乞丐也會變為富翁。

一流的人以錢賺錢,末流的人以人賺錢。

管理金錢,就是管理自己的本錢、時間、風險和債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