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贷款”如此贴心,真的有便宜占吗?

这样的“贷款”如此贴心,真的有便宜占吗?

现如今,谁还没有个信用卡,花呗借呗,京东白条呢?我们的生活,或许也已被消费金融无孔不入的占领了。

这样的“贷款”如此贴心,真的有便宜占吗?

流程简单、快速审批、无需抵押、信用贷款、在线申请、在线放款……

这些广告词是不是很眼熟?

近年来,各种民间小额贷款公司、网络贷款平台、App、“0元购”等“消费贷款”大量充斥在大众身边。经济拮据的时候,你会不会慌不择路,不小心陷入巨额债务的泥沼之中?下面,小编就用真实的案例,揭开那些“套路贷”的套路。

这样的“贷款”如此贴心,真的有便宜占吗?

案件回放

这样的“贷款”如此贴心,真的有便宜占吗?

韦某某向石某声称,“只要你拿着本人的身份证、银行卡拍几张照片、再填些表,每个月就可得到700元钱和价值300元的黑茶。”石某见竟有这等好事,就高高兴兴地按照韦某某所说的去办了。谁知在拿到韦某某第一次给的700元钱之后,石某就再也没得过钱了,反而收到了某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发来的催还款短信,称他在该公司办理了消费贷款4133元,分24期,每期本息需还款225.67元。发现事情不对劲,石某这才惊觉自己被骗了。

这样的“贷款”如此贴心,真的有便宜占吗?

消费贷常见的违法犯罪手段

由于不少消费金融从业机构及人员风控意识淡薄,风控机制缺失,消费金融领域欺诈成风,不法分子钻了漏洞,借以消费贷款为名,行诈骗之实。常见的“套路贷”有:

一、线下场景消费贷款常见欺诈犯罪情形

1、套现者与消费贷款机构内部员工串通骗取贷款。

套现者自己或提供的借款人信息不符合贷款条件,进而找到消费贷款机构内部员工,员工伪造虚假材料或降低审核标准,帮助套现者通过消费贷款机构的审核,成功购买商品,套现者向员工支付报酬。后套现者卖出该商品获利,且不偿还贷款。

2、套现者利用他人信息,与商品销售商串通办理虚假商品消费分期贷款。

套现者或盗取个人(借款人)的身份信息和银行卡等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与商品销售商签订虚假的商品买卖合同,办理虚假商品分期贷款,骗取贷款机构的贷款,实际上并未出售商品,套现者获取贷款后向商品销售商给予部分报酬。

3、借款人作为套现者,与“套现中介”合谋在商品销售商处办理商品分期贷款业务,借款人获取商品后卖出获利,且不偿还贷款。

在消费贷款市场上,有一些职业的“套现中介”,为有套现需求但不满足贷款条件的借款人提供消费分期产品信息,并协助借款人在手机销售商处办理所需商品的消费分期贷款业务,借款人成功购买商品,并向套现中介支付服务费。

4、商品销售商作为套现者,利用他人信息骗取消费贷款机构的贷款。

商品销售商通常与贷款机构签订分期业务推广合作协议,因此有的销售商经营者借此合作便利,从其他渠道获取借款人信息,通过虚构借款人在自己的营业部购买商品的事实,骗取贷款机构的贷款。

二、线上消费贷款常见欺诈犯罪情形

1、现金贷诈骗。有专门的骗贷公司,利用现金贷无抵押、无担保,借款用途无需明确的小额现金贷款条件,帮助信用不良者的信息贷款,借到钱后会收取一定的费用,然后让借钱的人不还钱。

2、注册时用户身份虚假。由原来的利用假姓名、假身份证号、假手机号进行注册的“恶意注册”行为,演变成买真的信息来注册。多见于黑客攻击,如常见的DDOS攻击等。

3、客户在一段时间在多地登陆可能是由于被讨债公司追讨,或者是黑产在网上售卖、发布的被盗号被异地多人购买;如若客户接到推送的贷款信息从来不点击登陆查看,而在沉睡后突然频繁登陆但不申请,可能是在养号并寻找贷款口子,以期待申请更高额度的贷款。诸如此类均是常见的欺诈手法。

这样的“贷款”如此贴心,真的有便宜占吗?这样的“贷款”如此贴心,真的有便宜占吗?

警方提醒

骗子的诈骗手段却层出不穷,一不小心就会掉进被骗的陷阱里。在此,宿城公安提醒大家: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强化防范意识,提高防骗能力,不要“病急乱投医”或贪图小便宜,对“天上掉馅饼”和零利息无审核贷款这种事要谨慎小心,多留个心眼,更不要轻易将自己的身份证、银行卡等重要身份信息提供给他人办理业务。办理贷款请到正规的金融机构寻求资金帮助,以免给自己惹上不必要的麻烦或带来财产损失。要警惕“空白合同”等。如遇“套路贷”组织,尽可能完整地保存相关证据,有上门索“债”者,请立即报警。

这样的“贷款”如此贴心,真的有便宜占吗?

是一种鼓励|分享是最好支持

点击右下角 写留言 发表你的心声

我们期待与您的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