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最後存活下來的都是高價品牌?

為什麼最後存活下來的都是高價品牌?

低價似乎是企業最簡單也是最有效的衝擊市場的武器。

但如果我們仔細回顧幾乎所有的行業,最後活下來的品牌肯定都是高價的品牌,鮮有低價品牌長久存活下來的案例。

彩電行業,原來高舉價格屠刀的長虹,今天活得其實很艱難,價格一直高企的海信、創維已經很長時間在銷量的第一陣營;空調行業,至高、格蘭仕等等以底價為賣點,今天鮮見身影,格力、美的兩家品牌現在佔據了近70%的市場份額,他們的價格一直是行業的銷售最高價格;手機行業今天幸存的市場領先者華為、OPPO、VIVO都很少聲稱我有價格優勢。。。

不管我們審視哪個行業,完成起步、成長、擴展階段,進入成熟期時,最後剩下的品牌一定是價格原來相對高價的品牌。

實際上,低價在市場上通常只是扮演著“攪局”的角色,往往紅火一段時間後就自行消失了。在對抗性競爭中,高價經常被低價短期衝擊,但低價最終總是難敵高價,甚至在高價面前一敗塗地。

我們經常看到,“裸價”上市基本上是失敗的。所謂“裸價”,就是價格到底,除此之外,沒有營銷費用。“裸價”上市的產品,除了上市之初可能在渠道引起一定影響之外,基本上很難在消費者中產生影響。

消費者的購買需要建立在他們對產品的認同基礎之上。這種認同源於包裝、價格、消費體驗(如品嚐、試用)、市場推廣、品牌傳播等。產品上市之後,除了包裝和價格的認同之外,其他認同方式都需要一定的營銷支持,而無論營銷活動還是產品形象都是必須有成本來作為支撐的。

做市場,要求持續投入,沒有長期的政策支持是很難的。

在終端市場,商品很豐富,品牌認同度整體很高,誰的表現活躍,誰就更容易引起消費者關注。消費者關注度才是消費者購買的關鍵因素之一。

對價格敏感的消費者,很容易被低價誘惑。既然能被你的低價誘惑,也很容易被其他的低價誘惑。所以,對價格敏感的消費者,忠誠度不高。相反,對價格不敏感的消費者,很難被誘惑,可是一旦被打動,就很忠誠。所以,低價消費者很難積累,主要是忠誠度不高。高價消費者是可以積累的,可重複消費的。

而市場的成長,就在於不斷積累有價值的消費者群。

只有有持續積累的消費群,品牌才能持續的成長與續存,這是高價品牌最後得以存活的根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