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品牌商標取名的3個誤區和5個方法

企業品牌商標取名的3個誤區和5個方法

最近幫一個朋友的公司取商標名稱,卻被要求結合他的生辰八字,我雖然有些哭笑不得,卻也表示理解,以前碰到類似情況,我都會跟他們說,給產品取名不是給人取名,要更注重營銷性。

為了便於以後好解釋,關於品牌商標取名問題,我簡單總結了3個誤區和5個方法技巧。

品牌商標取名的3個誤區:

1. 講究生辰八字

娃哈哈,是從當初的主要目標人群兒童的利益點出發而取名;

阿里巴巴,是根據世界範圍內認知度比較高的故事而取名;

京東,是創始人劉強東和他前女友的名字各取一個字而取名;

華為,是根據任正非“讓世界通訊領域有中國的聲音”的民族使命感而取名;

騰訊,當初註冊公司時,最開始的想好的名字是叫網訊,第二備選則是捷訊,第三為飛訊,最後才是騰訊,但前三個都不能註冊,不得已才用了騰訊。

可見,凡是能做大的公司,沒有一個是根據創始人的生辰八字取的名字。

世界五百強,外國企業佔絕大多數,他們卻不懂得什麼生辰八字,也不懂得風水。

2. 搞錯了對象

不管是企業名,還是品牌商標名,是取給消費者看的,是取給你的顧客看的,而不是給你自己看的。

很多創始人搞錯了對象,為企業,為產品取名,都依著自己的喜好,依著自己的生辰八字,卻忽略了你的顧客才是上帝,是大家覺得好才是真的好,而不是你覺得好才是真的好。

如果你取人名,可以講究生辰八字可以,畢竟咱中國人大多還是有些信風水的,但給企業給產品取名,還是不要讓你的客戶或旁觀者覺得你迷信的好。

3. 太注重字面意義

取名注重字面意義不好嗎?

當然好,但太注重寓意就不好了,畢竟簡單、大氣、好記才是最重要的。

就像“天貓”,有啥寓意?還不是馬雲一個激靈想出來的?當初很多人都反對用這個名字,但馬雲堅持用了,因為馬雲不傻,他知道,名稱簡單好記最重要。

有些企業名或品牌名帶有“鑫”、“森”、“淼”等字眼,這是要五行補多少金、木、水?

取名的5個方法技巧:

這裡主要說一下中文取名的幾個技巧,英文取名的,以後再說。

1. 貼合行業屬性

名稱一般能夠體現行業屬性的,比如“餓了麼”一看就知道是與餐飲有關的,“美團”最開始是團購網站,“拼多多”也是團購屬性的名稱,“可口可樂”是飲品屬性,“奔馳”、“寶馬”等帶有汽車屬性,“海飛絲”是洗髮用品,等等,都帶有行業屬性,更容易與產品產生關聯,也就更容易理解和記憶。

2. 貼近傳統老字號

如果產品是傳統類的,可以用老字號感覺的名稱,比如帶“堂”的,同仁堂、九芝堂、養生堂、恆壽堂等;比如帶“吉”、“貴”、“亨”、“祥”、“德”等字的,王老吉、桂發祥、恆源祥、老鳳祥、全聚德、東來順等;帶“村”、“齋”、“樓”等字的,稻香村、杏花村、五芳齋、杏花樓等。

3. 感覺像西式音譯

由於近代以來,國外經濟、技術處於領先,國人一般都有崇洋媚外的消費心理,音譯類的中文名稱雖然不太好記,但有一種國外品牌背景的感覺,比如耐克、阿迪達斯、美特斯邦威、勞斯萊斯、香奈兒、古馳、麥當勞、阿瑪尼、雅戈爾、波司登、傑克瓊斯等,這裡面有真正的國外品牌,也有國內音譯品牌,很多消費者硬是傻傻地分不清楚。

4. 採用跨品類手法

近年逐漸流行跨品類取名,比如手機是通訊設備,卻用植物類品類名做商標,如蘋果手機,小米手機,或者用其它物品,不如錘子手機;比如網站類,土豆視頻、西瓜視頻、花椒直播、瓜子二手車等。為何要跨品類使用動植物名稱?因為這些品類名稱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名牌”,跨品類使用,還容易讓你產生新鮮感,更容易記憶。

5. 反常規更有創意

我國常用漢字只有3000多個,開放商標註冊幾十年來,常用字詞組成的商標早已被搶注殆盡,這種情況下,有創意、有特色的商標名稱,不失是一個好選擇,比如三隻松鼠、六個核桃、我的美麗日記、東方樹葉、小茗同學、菜鳥物流等。

6. 利用諧音法

由於常用詞彙已被搶注殆盡,所以可以考慮諧音取名,比如“精巧”你註冊不了,可以考慮用“鯨巧”;“來一份”是購買東西時的常用詞,無顯著性,但你可以註冊“來伊份”;“河馬”已經被別人搶注了,你可以用“盒馬”。

這6種方法,不可能一次都用得上,關鍵看產品所屬的品類和特性,以及品牌的策略定位,然後採用相應的取名方法。

時間倉促,簡單整理這麼多,僅供參考。

作者:後山郎中,獵腦會專家顧問,營銷策劃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