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礦產資源報告 我國頁岩氣探明儲量超萬億立方米

中國礦產資源報告 我國頁岩氣探明儲量超萬億立方米

自然資源部編制的《中國礦產資源報告(2018)》顯示,截至2018年4月底,我國頁岩氣累計探明地質儲量已經超過萬億立方米。10月18日,2018中國國際礦業大會在天津召開,《中國礦產資源報告2018》當天發佈。

頁岩氣是指賦存於富有機質泥頁岩及其夾層中,以吸附和遊離狀態為主要存在方式的非常規天然氣,成分以甲烷為主,是一種清潔、高效的能源資源和化工原料,主要用於居民燃氣、城市供熱、發電、汽車燃料和化工生產等,用途廣泛。頁岩氣生產過程中一般無需排水,生產週期長,一般為30年~50年,勘探開發成功率高,具有較高的工業經濟價值。2012年,頁岩氣獲批成為我國新的獨立礦種。

我國從2005年開始進行頁岩氣勘探開發。雖開發起步晚,卻在10年左右時間完成了早期勘探開發試驗,到現在的規模化生產,實現了從2017年探明地質儲量9168億立方米到如今萬億立方米的跨越式發展。依據資源評價結果,全國頁岩氣有利區的技術可採資源量21.8萬億立方米,目前探明率僅4.79%,資源潛力巨大。

另一方面,近年來,我國石油、天然氣和煤層氣勘查新增探明地質儲量呈現下降趨勢。《中國礦產資源報告(2018)》顯示,2017年我國石油勘查新增探明地質儲量從2012年的15.22億噸降至8.77億噸,天然氣從9610億立方米降至5554億立方米,煤層氣從1274億立方米降至105億立方米。儘快實現頁岩氣規模開發,這有利於緩解我國油氣資源短缺,提高天然氣供應能力,改變我國能源結構,增加清潔能源供應,形成油氣勘探開發新格局。

據瞭解,我國首個大型頁岩氣田——涪陵頁岩氣田自2012年12月涪陵頁岩氣田開發建設以來,累計探明地質儲量6008億立方米,於今年10月累計產氣突破200億立方米,並已建成產能100億立方米/年,成為全球除北美之外最大的頁岩氣田。通過接入“川氣東送”管道,涪陵頁岩氣田正源源不斷地向長江沿線6省2市輸送清潔能源。

自2014年9月到2018年4月,在四川盆地探明涪陵、威遠、長寧、威榮4個整裝頁岩氣田,頁岩氣累計新增探明地質儲量突破萬億方,產能達135億立方米,累計產氣225.80億立方米。

報告披露,截至2017年底,全國共有石油、天然氣、煤層氣、頁岩氣探礦權941個,面積328.46萬平方千米;採礦權762個,面積16.03萬平方千米。全國共有非油氣礦產探礦權2.12萬個,採礦權5.66萬個。2017年,全國資源稅收入總額1353億元,同比增長42.3%,佔國家稅收總額的0.94%。2018年1~6月資源稅840億元,同比增長20.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