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部分老師願意要保研的學生而不是考研的學生?

回弦雨


我是研究生導師,身邊的確存在這種現象。

為何會如此呢?我想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回答一下。

第一、捷足先登的問題。保研的學生由於在學校已經呆了4年,對各位研究生導師的研究風格、研究領域和人品個性有相當瞭解,所以有些保研的同學在確定保研後便跟心儀的導師明確了“師門關係”。

第二、保研學生的優秀資質問題。一般保研的學生,必須滿足眾多苛刻的條件,比如學習成績、綜合評定要求保持班級前幾名,要得過一等獎學金,不能有掛科處分等等,這些“苛刻”的條件決定了能夠保研的同學,往往都是一屆學生中比較拔尖且成績穩定的同學。好學生可遇而不可求,這樣的好苗子自然老師們不願意放棄。

第三、師生的瞭解程度。保研的學生,一般都是“出類拔萃”的學生:好學勤思。導師們在給本科生上課的階段,往往就能通過上課提問或課下交流,作業等環節對這些學生有比較深刻的印象,可以說,導師們對保研同學的學術興趣、個人學術資質提前已經有一定基礎的瞭解。這不像考研過來的學生,雙方還需要經歷一段時間的磨合過程,兩廂一對比,自然容易傾向前者。

第四、現在很多本科屬於一般院校的同學,往往會傾向於通過考研來改變一下自己第一學歷的劣勢,這就導致考研上來的同學,第一學歷多屬於非985、211的偏遠地區的一般院校或三本院校,由於缺乏好的師資,這些院校的課程體系以及學生培養方面還不夠系統規範,學生的知識結構存在一些欠缺,自然容易影響導師們選擇的積極性。


孫衛華


首先,恭喜18年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中取得優秀成績的同學,並祝願進入複試的同學能夠馬到成功,也祝各位同學新年快樂,心想事成。

作為一名大學教師,我自身也是一名碩士生導師,我所帶的研究生中既有保送的,也有考研的,並且我在日常授課中接觸了若干研究生,既有保送的,也有考研進入南大的。單就我們學科而言,我覺得保送的學生與考研進入的學生各有所長,因此如果單純憑藉保研或者考研來判斷是否招收學生肯定是不對的。不過,我相信大多數碩士導師都是以人才悟性與研究課題接近性為導向來招收學生的。

保研的學生一般是通過本科三年多的日常成績來獲得推免資格,這類學生一般具有很紮實的知識水平,最矚目的潛臺詞是,這類學生一般出身於名校,或者是211,或者是985,或者出身於相關專業特別強大的高校(如政法類等)。

考研成功的學生則可能是來自於好的學校沒有獲得保研資格的人,或者來自於很一般的學校,網上經常戲稱為考研基地,這些學生在進入高校之後實際上是以第二次高考的衝刺來獲得進入名校的機會,大多具有很強的記憶能力,也具有很刻苦和上進的學習態度,從目前碩士研究生名額分配來看,考研成功的學生肯定起百里選一的稱號。

如果迴歸到考試方面,保研的學生要求本科期間的各門考試都非常好,才能獲取保研資格,考研成功的學生需要題海戰術,加運氣,再加考試實力才能獲得成功。

英雄不問出處。我周圍的朋友、同事與學生都有著不同的讀研經歷,也產生了同樣優異的成就。

我從期望方面談兩種不同類型的碩士研究生吧。對於以保送研究生身份進入我們專業的學生,我希望你能夠更踏實一些,保送只是本科期間和第一年的光環,到了第二年就會褪去,千萬不要研究生三年去吃本科四年的知識積累的老本,特別是在保送之後,不能悠然自在,應該積極鞏固知識,將自己的優勢保持下去。

對於考研進入專業的學生,我特別欽佩你們的毅力與勇氣,我們會用真心來對待你們,我也希望你們能夠將一考定終身的好運延遲下去,將考試準備的課本知識放回到原著或者學科理論中,在學習中既要看到樹木,也要見到森林,更要見到樹木在森林中的位置。用好你們的毅力和刻苦,在專業知識方面實現轉型與提升。

好運,加油,歡迎來南大!!

各圖片源自網絡。


南大毛維準


首先來了解一下,保研的名額一般視學校的規模、水平而言,越好的大學,保研的名額也就越多,但終究也就那麼多,我們學校我們學院的保研名額是按照專業成績和綜合素質成績,按權重之和,取排名本專業前10%左右。

而且如果你是一名考研黨的話,你在尋找目標院校的時候,肯定會發現,諸如清華北大這樣的985院校,招收的保研、推免生的比例是比統考招進來的多的,並且這一比例未來還會擴大,也就是說,未來的研究生將會更加註重綜合素質和能力!

這就是為什麼很多學校、導師願意要推免、保送的學生了,因為這些人之所以能被保送,是在本科期間就打下了基礎,不僅學業號,而且在各種活動中的綜合能力也強,全面發展的學生當然是老師們喜歡的,換言之就是情商高,那種死讀書的學生,雖然成績好,但導師更多關注的是一個學生綜合發展的能力和可能性。

這是其一。還有一點就是,保送生是證明了他這大學四年都是一直努力學習的狀態,自我學習和持續學習能力強,而一般的考生,大都到大三下學期開始突擊,更偏向於一種“瞬時記憶”,為了考試而考試,這就造成了即便是被研究生錄取,卻很難像那些保送生一樣可以持續學習。

另外,學習理論是一回事,應用是另一回事,保送生對於所學知識的應用能力比較強,這一點也是很多導師所看中的!


聊扒音樂


這個問題太好解釋了。

考研初試絕大多數專業考四個科目,數學、英語、政治、專業課。英語政治好說,過線就可以;數學都是從一年級就開始學的,發起狠來不一定誰更叼;專業課一般只考一個科目;也就是說大學前三年成績再渣都無所謂,只學好考研考的那科專業課同時大四開始懸樑刺股的苦讀就很可能考上。

保研呢,以我上學時候舉例來說,一個專業20%保研,大學前三年績點排名前30%的參加保研複試,績點和複試成績各佔一半算出總成績,取前20%(100人三十人參加保研複試,20人成功保研)。就是說保研的學生至少是專業30%。

一種可能是努力半年只學好一門專業課的學渣,另一種絕對是總成績前30%的學霸或者準學霸,你是老師你會更加傾向哪一種。


用戶1119371800755


的確是有部分老師願意要保研的學生而不願意要考研的學生,這裡面有很多原因造成的。

1.本校、本學院學生,知根知底。

很多被保送研究生的學生都是被保送到本學校,或者是本學院老師名下,這樣老師也可以很容易得到這些學生的一些特點。就像當時我們班上總共有40人,有兩個保送研究生的名額,兩個都是被保送到本學院老師的名下,他們的導師以前都是認識這兩位同學的,所以說對這兩位同學的性格,學習特點方面都是有所瞭解的,如果是想好好培養下去的話,其實也是很容易,知道這些學生的特點的;學生的話也是已經知道他們,的導師的性格特點、教學特點。


2.知道學生性格。

因為基本上導師都認識保送的研究生,這首詩,對於這些學生的性格以及學習特點,就是有過提前瞭解的,這也能夠提前進行篩選,刪掉那些自己在不喜歡的一些學生。但是假如是錄取那些考研的學生的話,他們的性格以及學習特別方面具有一些不確定性,自己不能完全的篩選、掌握。

3.優秀學生。

那些被保送研究生的學生,基本上是在本學院,或者是該專業裡面學習較好的那些同學,並且這些學生都是自己,帶過課程的,所以老師們從感情上也比較願意帶這些保送研究生的學生。

那些考研究生,進入高校的學生基本上是從一些,層次較低的學校,進入該校該專業學習,這些學生的綜合素質方面,可能要比那些本學院保送研究生的學生要差一些。


饕餮視聽


對於保研的學生,不得不承認有厲害的學生,但是渾水摸魚的也不在少數。先說一下保研的學生的質量。想要保研,保證四年的成績不錯(幾乎全是作弊的,這個不良的風氣在中國的各大高校盛行),混個四級的校線(是學校自己的校線,不是國家線),然後多參加些學生會的活動(混學分,拍馬屁)和學辦的傢伙多套近乎,然後大四的時候保研的資格就有了,這是不少保研學生的實際水平;還有就是必須佩服的真學霸。但是老師要本校保研的而不是要外校考進來的最主要的原因是老師需要的是熟悉自己教學方式的學生,老師不會花時間讓一個學生來熟悉新的教學方式,老師更想要的是熟悉自己教學方式並且可以直接參加自己項目的學生。


李有道0


視野開闊+擇優錄取+先到先得。如果你是導師,也想要一個985保送上來的,而不用費力再從雙非學校選拔學生。保研的學生不僅視野開闊、底子好,而且確定保送成功後就可以協助老師做科研,相當於比考研學生多了接近一年的時間。

1.多數保研的學生都很優秀,要麼學習成績好,要麼科研能力棒


有保研資格的學校通常來說就是比較好的學校,通常都是211、985,即使兩者都不是,也是省屬重點高校,學校的師資隊伍、平臺建設都遠遠好於普通學校,所培養出來的學生在學習成績、專業視野、實踐實習、科研能力等方面都很好。所以很多保研的孩子出身就比一些考研的學生好。

通常來說,一個專業成績排名前幾的學生才有保研的資格,這個成績是綜合的。其中很重要的當然是學習成績要過關,甚至是專業前幾名,其他的就是加分項目,比如學生幹部、計算機證書、發表論文、參加學科競賽並獲獎、科研成果如專利等等,說明這些保研的學生最起碼成績不錯,很多還有很多榮譽。

也就是說,保研的學生,相對雙非學校的學生來說,接收到的教育更好一些,不僅視野開闊、專業成績好(知識底子好)、綜合能力也不錯(通常好學校保研加分都很多)。

比如我有個北大的同學,還有個二本學校的同學,倆人同樣學習小語種,跟了同一個研究生導師,北大的同學早在入學之前的假期就已經幫助導師翻譯了十萬字的外文文獻,而二本學校的同學讀外文文獻很吃力,雖然也可以勉強讀下來,但是速度很慢,更別指望能夠流暢翻譯出來了,這就是差距。

2.對於研究生來說,接觸到的前沿知識和視野非常重要,保研生在這裡非常佔優勢

什麼是學術視野?也就是說你看問題的高度, 比如說研究歷史學的同學,可能有的同學剛看到敦煌石窟的壁畫覺得很美,而有的同學已經看到敦煌文化與一帶一路如何結合、如何以敦煌文化為切入和連接研究整個西域的文化,這就是眼界的差別。又比如,學新聞的同學還在探討管制那麼多很厭煩導致新聞沒有自由,人家有的同學早就已經開始研究邊界移動對新聞自由的影響了,這就是眼界的差別。確實,好學校的學生眼界很寬。我雖然本科和研究生都是985,但是我明顯感覺到研究生同學中那些頂尖院校的學生,真的是看問題的角度和高度,甩我們好幾條街。

前沿知識意味著什麼?意味著學界的學者們都在研究的東西,我之前說過,其實考研的時候老師就是找學術助理,如果你的A助理非常瞭解業界在研究什麼、空白區域是什麼、目前研究存在的問題是什麼、國內外研究水平是什麼樣,B助理只知道書上的內容,對於社會熱點只是知道有這麼回事兒,靠到學術上分析一下,一問三不知。你是導師的話你選誰?結果顯而易見。

3.保研的學生時間更早

高校保研夏令營通常是在大三升大四的暑假,保研的推選、筆試、面試也基本都在9月——10月舉行,很早便能定下結果。而考研則要等到第二年的1月份考,等筆試面試錄取通知發下來,已經到四五月份了,一下子晚了很多。

而且很多保研的學生比考研的學生更加珍惜機會,很早就聯繫導師,開始做一些科研項目,從基礎的查資料做起,很多保研的學生剛入學便能寫一篇小論文或者是實質性地參與導師的課題了。

而很多考研的學生不大習慣提前聯繫導師,覺得等入學再聯繫就行。

其實不然,等你入學以後才發現,好導師早就招滿學生了。為啥?因為比你優秀的人還比你主動,比你刻苦。你在9月份研究生入學的時候,發現你保研的室友自去年10月份開始就已經幫導師做課題而且自己也發論文了,而你可能還在糾結於選哪個老師吶!

4.導師和學生之間的師徒關係是需要緣分的,但是這種緣分也需要你主動爭取

導師和研究生之間還真的很有緣分,比如我和我導師就很巧,我找導師的時候打電話給學院老師,而大家都在開會,只有我導師出來拿文件順便接了我的電話,簡單聊了幾句覺得很投緣,然後就定下來導師關係。

但是即使是緣分,也需要主動爭取,因為畢竟學生那麼多,老師相對比較少,大牛老師的門檻經常都會被踩破,如果你下手早又誠懇,多數老師還是不會拒絕你的。

5.讀研時導師並非起決定作用,好學校的老師都很好,只是好在不通的地方

我考研時選擇了專業第一的學校,因為就想見見教科書上那些大牛,後來有幸考上了,真的覺得學院裡每一位老師都很好。

“真的是越牛掰的人越是低調和平和”。我們在挑導師的時候真的是覺得就按照自己感興趣的方向好了,因為理論方面的老師很好,實踐方面的導師也很好,完全拿不準啊,都很好,每位老師都很負責,而且能力都很強。

而且很重要的一點,讀研期間真的是靠個人,導師只能起到引領和督促作用,不管你是找了個大牛老師還是比較沒有名氣的老師都要好好努力,實現自己的成長,而不能把寶都押在導師身上。而且大牛老師也先對來說更忙,不一定有時間帶你,年輕老師雖然名氣可能小一些,但是往往對學生更加盡心,所以各有利弊,不要太在意你導師到底是誰。

如果你想選個好導師,那就考個好學校,然後拿出你的誠意和知識,去儘早找到一位好老師吧。


考研東住佛小仙女


首先,從各名校保研夏令營的報名條件就可看出,保研生受導師歡迎。特別是學校的重點學科,保研生的比例佔比都非常高,而非重點學科留給考研生的名額就較多。越牛的學校保研比例越高,從學術角度導師喜歡保研生這也是公開的秘密。

但是,我想說,保研的一定是品學兼優的好學生,考研的也一定是好學生。

最後,看看網友們對此事的看法:

1 我家孩子就是保研上海交大。看了評論很多人說保研的都是有錢的,其實不是這樣的。大多數考研的學生還是很有能力的,錢多錢少沒有關係。或者關係不大。

2 保研生關係到學校的聲譽,沒有誰願意砸自己的牌子。我是考研考上的,同級的那個保研生還是很牛的。

3 身邊真實的例子好幾個,我幾個朋友都是普本大學老師,孩子高考勉強進入父母所在的大學,並且在父母的院系,之後一路狂飆,保研哈工大碩博連讀和保研本校,我從此不信保研,也希望國家取消保研;

4 黑保研的人只能說你對保研並不瞭解。我的孩子享受的就是保研資格,家庭沒啥背景,也沒走啥後門,是學校根據三年的學業積分評出來的。而考研的學生平時又有多少踏踏實實聽課學習了,整天窩在寢室裡的還少嗎?掛科的太多了。到了大四再拼命突擊學習,就是考研成功,素質和保研的能比嗎?換成你是導師,你願意要誰?

5 我家孩子在一所211大學被學校推保研,沒有任何關係也沒送過禮,學校都是經過民主評議張榜公佈的,全系成績前兩名,連續幾年校一等獎學金,但她考慮家庭負擔沒繼續讀研,選擇了去一國企上班。

結束語:英雄不看出處,能夠保研成功說明本科階段成績不錯,但到研究生階段又重新洗牌了,踏實刻苦再加強聰明才智是成功的必要條件。


遊戲大咖王


我是通過考研這個途徑而實現讀研的,對題主這個問題頗有體會。

現實中,確實存在部分導師更願意要保研的學生,而不是通過考研進入的學生,而且這個“部分”可以說是很大一部分。最主要的原因,說來說去,其實就一點,從導師的角度看,保研學生這個群體的學術能力往往強於考研學生這個群體,選擇保研學生作為自己的門人,更有可能得到優秀弟子。

其實,很多導師選擇學生的思路與那些名企在招聘中優先選擇名校學生是一樣的。由於雙方之間溝通往往不多,導師很難具體考察學生的實際情況,在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導師自然會如同名企優先選擇名校學生一樣,優先選擇往往整體比較優秀的保研學生,這是自然而然的道理。

從實際看,不能否認,保研學生整體是比較優秀的。畢竟能保研的,大多數都是經歷了繁忙而充實的本科四年,獲得了較好成績,並參加了很多有價值的活動,比如各種競賽和一些課題研究之類,才能最終拿到保研資格並得到保研學校的認可而成功保研的。更重要的是,保研學生多數在本科階段都接受了一定的學術訓練,具有一定的學術基礎,在研究生階段,往往更容易適應研究生的專業教育,能較好地開展課題研究,能較好地做好學術研究,這是研究生導師最為看重的能力,也是導師往往更喜歡保研學生的關鍵原因。

而反觀考研學生,能考研成功的學生當然也是比較優秀的,但考研這個路徑,更多反映的是考試的能力而不是學術能力,從研究生選拔制度的角度而言,考試能力強而進入研究生階段的學習自然沒有問題,但導師真正看重的是學術能力而非考試能力,考試能力強而學術能力差的研究生屢見不鮮,導師自然更願意接受學術能力可能較強的保研學生了。

當然,考研學生中也有不少學術能力較強的學生,但從整體而言,保研學生這個群體往往更符合導師的選拔要求,導師優先選擇保研學生是不言而喻的。不過,這種選擇也只是可能會優先而已,也並不意味著導師們都不喜歡不願意選擇考研學生。事實上,當前保研學生整體數量還是少數,大部分院校的保研學生只有研究生總數的20—30%,只有北大清華這種頂尖學校保研學生大致能佔到總數的一半左右,所以,多數導師依然是願意選擇考研學生的。畢竟,那種在本科階段一門心思考研,從而成為只會考試而毫無學術基礎的考研學生其實也並不太多,更多的還是能考試也能做學術的。何況,研究生階段本來就是一個培養學術能力的階段,即便學術基礎較差,導師也有責任加以大力引導和訓練。大多數導師也並不會忘記自己的職責,而是會盡職盡責的。

個人看法,僅供參考,希望我的回答對你能有幫助~


風雨燕園之百二十載


部分老師喜歡保研的學生的原因是保研同學的水平相對學業水平較好。先說保研,大部分院校的保研政策就是根據學業績點排名,學校會給一部分保研名額,擇優選拔,大部分具有保研資格院校的保研比例大約在10-20%左右。而學業績點反映的是大學四年的學業水平,有較高的信度。

再說考研,考研是教育部老師中心組織的選拔性考試,說白了就是分高就上,分少就下,類似於高考,有較大的偶然性。回答者認識一個學長,大學逃了三年課,憑藉著最後一年的主觀意志努力和應試技巧考了帝都某個985(國內一批高水平大學的統稱)。對這些考試黑馬,考試分數確實達到了報考院校的入學要求,但學術能力真的足夠嗎,這得時間來檢驗。

一個是四年艱苦卓絕的努力,保持每次考試班級前三名,一個是最後一年起起早,熬熬夜,學習一點考試技巧,最後上了同一個學校。含金量高下立判。

當然,也並不是說不能保研的人就一定比保研的大學霸們學術能力差。條條大路通羅馬,只要足夠努力,就一定能得到自己想要的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