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大學選校,千萬別只看排名!選校因素那麼多如何權衡?

美國大學選校,千萬別隻看排名!選校因素那麼多如何權衡?

很多家庭,在美本選校的時候,並不是很懂,只能憑藉已經被錄取的學生寫的留學攻略做大致的瞭解,然後看排名就決定了申請的院校。當然,這種情況下,遺憾是難免的,花冤枉錢也是必然的。很多也會導致迷信排名並沒有選擇真正適合自己的大學,學習情況可想而知。

為什麼不能迷信排名?


對於美國高校來說,你首先想到的排名一定是《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U.S. News and World Report)的排名。這份排名的缺陷有很多。近日,斯坦福大學的研究發現,美國新聞(USNews)和其他排名所基於的排名因素是無法反應學生和家長真正需求的。


美國新聞和其他排名的關鍵因素是畢業率和聲譽。多年來,USNews不僅把重點放在原始畢業率的數據上,而且更多地放在“預期”畢業率上。


雖然,斯坦福大學的研究發現,畢業率可以反映出學校對於學生群體的服務質量。但是同樣,研究表明,沒有證據表明聲譽與任何東西的聯繫,除了名聲。

但是聲譽不過是“自我實現的度量”。

研究還表明,即使那些看起來很重要的因素——比如小班教學的百分比——實際上可能也沒什麼意義。

“雖然小班教學通常被認為是可取的,但這個指標是有問題的……當學校提供更多的小班教學時,那些班級中給學生的預留位置就變少了,這意味著真正能上這些課的學生就更少了。”舉一個極端的例子,假設一個有200名學生的學校,每個學生只上一節課。如果學校一共有10個班級,其中9個班級,每個班級有2個學生,還有一個大班級還有182個學生,那麼學校的平均班級規模仍然只有20個學生,其中90%的班級被認為是“小班”。


報告中還表明,真正需要大學排名研究的是學生真實的在校學習體驗

同樣,這份排名的另一個缺陷在於“嘉獎”了那些學費高昂的學校,然而學費貴並不一定意味著教育的質量,

但是教育成本絕對是非常高的。

在這裡,想給大家第一個建議,中國學生選校時參考排名是非常重要的,這一點毋庸置疑。但是,大家在選校時還要謹記,你的教育需求是非常複雜的,並不像排名呈現出來的那麼簡單,所以不能完全依賴排名。

美國大學選校,千萬別隻看排名!選校因素那麼多如何權衡?

選校前,你需要做什麼?


1. 權衡

  • 語言和標準化考試成績

  • GPA:低的GPA對申請有很大的影響

  • 課外活動:只會讀書的學生是不受歡迎的

  • 其他優勢:特長;獨特的背景等

  • 經濟條件:是否可以承受昂貴的學費和生活開銷

2.瞭解自己內在的需求


在紙上列出兩欄,左邊是你的強項。比如,展現你積極方面的特質、性格、能力、好的習慣、慾望、才能等等,這些對你未來的工作有幫助。

在另一欄,寫下自己可能的弱勢 —— 這些東西可能正是困擾你的東西。也許你不喜歡寒冷的天氣,不喜歡小城鎮,等等。

美國大學選校,千萬別隻看排名!選校因素那麼多如何權衡?

瞭解選校的主客觀因素


主觀因素


對於大學的瞭解,不侷限於官網獲取學校的信息,還可以通過書籍、訪校、暑期項目、招生交流會、學長學姐交流、實拍視頻、甚至和學校郵件聯繫等等方式去了解這所學校。

舉例:如果你能寫一封郵件給招生辦,問問他們能否與貴校學生聊一聊。他們很多人通常會非常樂意幫你建立這樣的聯繫,甚至會專門安排中國學生來幫你答疑。

為什麼要這麼做?首先,學生的評價是非常直觀的。很多你無法通過官網上了解的細節,都可以通過學生的直觀評價得到答案。另一方面,互聯網裡評論難免夾雜著一些不準確的信息,在校學生的評價可以作為相對更可靠的參考。

客觀因素


1.學校排名:US News

需要注意的是,應根據系排名而非校排名來選校。美國本科大學申請選校切勿集中選擇名次太近的學校,應把“雞蛋不要放在一個籃子中”的理論運用在選校上,才不致落到最後收不到一所入學許可的下場。

2.未來的去向

是留美工作還是回國工作或者是繼續讀研。有些同學希望學後留在國外,比如要求有一年的實習機會(Practical Training)。因此在選擇學校時就要考慮附近是否有與專業相關的機會。例如:計算機/電機選擇加州硅谷附近,機械汽車工程選擇底特律重工業區等。

3.獎學金的需求

希望申請獎學金的同學,雖然知道美國大學受到教育預算削減的影響,獎學金的機會已經銳減,但上網查詢獎學金參考資料、查考學校發予獎學金的比例、向私人機構申請獎助金的種種,仍是可行的。

4.地理環境

如果你的學校是標準的大學城,前往附近的國際機場、大都市,必須另搭飛機才能抵達,那麼對於個性喜好五光十色的大都會生活族來說,可能成為問題。所以學校地點是在小鄉鎮、大都會、大學城,以及交通便利性,在選校時也應一併考慮進去。

5.申請結構(階段)

早申請與常規申請

6.校友去向

如果能得到這些信息,在未來實習和就業時,校友推薦是一個很好的渠道。

7.治安、國際生的比例

治安差的地區例如:紐約哈林區、布魯克林區,單身女子在選校時就該謹慎考慮。但也要考慮到,如果放棄紐約州,可能會錯過紐約多姿多彩的多元文化生活。另外,不少中學生放棄加州是因為該地中國人多,怕會影響學習英文的進度。但是別忘了,學習英文的方法與態度,比如不與中國留學生合租一間公寓,比簡單地選擇地區更重要。

8. 氣侯條件

美國有些寒冷的州每年常會有七八個月的雪季,對於已習慣亞熱帶氣候且怕冷的同學,更要仔細考慮。芝加哥城的風、亞利桑那州的沙漠、達拉斯城炎熱的夏天、加州溫暖明亮的豔陽天、被秋天楓葉染紅的密歇根州等,都曾在多少留學學子心中,留下不可抹滅的深刻回憶。

9.學校規模

有些學校坐落在大都市市區,土地有限,甚至只有棟大樓,例如紐約大學。對於希望享受校園生活及住校的學生而言,可能要考慮一下。然而,紐約大學周圍擁有豐富的文化藝術活動及濃厚的商業氣息,對申請藝術學生來說,具有“走出教室還是教室”的多元影響。

10. 學術特點

學校開設課程的深度、教授知名度、師生比例(理想比例是1:10左右)、具有博士學位的教授比例、圖書館書籍數量、實驗室設備、校園設備、學校教學宗旨(重視職業實務訓練或研究理論),都能在學校的簡介或網站中得知。

11. 學費與生活費

各校每年平均都會在學費上做調整。東岸及西岸生活費較高。每年學費與生活費平均約需要20000美元左右或以上。當然,有些南方、中西部、五大湖區的大學,也有每年15000美元上下的。

美國大學選校,千萬別隻看排名!選校因素那麼多如何權衡?

其他因素


1、個人興趣

每個同學可能都會有自己的夢想中的學校,實力相差一些也沒關係,放在衝刺的學校名單裡,力爭做得更好。

2、專業排名

如果你對某個專業非常感興趣的話,可以看一下學校的這個專業排名。

3、自己的性格和學校的特質是否吻合

這就需要進行大量參考過來人的經驗,因為其實AO選人的功力是很強的,每個學校的人的個性都相對比較獨特的。例如哈佛大學更喜歡領導力的學生,耶魯大學更喜歡人文社科類的學生,芝加哥大學就相對喜歡一心撲在學術上的理論家。


最後祝大家都選到最適合自己的學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