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的下半場是什麼?馬化騰:是技術驅動的產業網際網路!

知乎最近搞了個“互聯網洞見者”的活動,從10月24日起,邀請10位互聯網頂尖人物發問,全民思考、回答。作為知乎的大股東,騰訊老大馬化騰來捧個場是應該的。這不就在23日深夜,馬化騰在知乎上提了一個問題:“未來十年哪些基礎科學突破會影響互聯網科技產業?產業互聯網和消費互聯網融合創新,會帶來哪些改變?”

互聯網的下半場是什麼?馬化騰:是技術驅動的產業互聯網!

騰訊的焦慮與騰訊的科技公司轉型

且不說馬化騰提的問題多麼具有前瞻性,多麼有深度!馬化騰是一個非常有危機意識的領導者,他在七年前騰訊投資知乎的時候關心知乎產品改進、團隊發展和用戶體驗的問題;六年前,他問了微信的一些問題,幫助微信進一步變得更好,然後是三年前關於支付的問題,從那以後微信支付就風生水起了。

可以說,馬化騰一直在應用“知乎”這個平臺集思廣益的功能幫助騰訊進步。現在,馬化騰問了基礎科學和融合創新的問題,讓大家忽然想到前些天騰訊宣佈戰略升級一樣,新成立了雲與智慧產業事業群(CSIG)、平臺與內容事業群(PCG),說到底就是騰訊在進行新的轉型。

騰訊為什麼在如日中天的時候忽然戰略升級呢?因為盛世下的騰訊埋藏著很多隱患,人口紅利結束以後,消費互聯網已經基本飽和,騰訊微信的月活用戶已經超過10億,除了小孩和老人,騰訊已經榨乾了幾乎的所有流量。在流量為王的世界,騰訊一路狂奔,先到了一站的終點,接下來只有兩條路:國際化和轉型!

如果稍微瞭解國內企業的國際化,我們會發現相對於阿里巴巴,騰訊的國際化可謂是一塌糊塗!所以擺在騰訊的面前的只剩下一條路了——往科技公司轉型!

互聯網的下半場是什麼?馬化騰:是技術驅動的產業互聯網!

基礎科學能助力互聯網下半場的發展

馬化騰在一次採訪中表示在互聯網的上半場騰訊通過連接為用戶提供優質的服務,下半場騰訊將在此基礎上,助力產業與消費者形成更具開放性的新型連接生態。

在互聯網的上半場,從最開始的城市下沉到了十八線小城市,再到鄉村!可以說,能用的流量都被搜刮完了。字節跳動為什麼能有750億美元的估值,是因為字節跳動孵化更多產品爭奪流量以外,日活上億的抖音正將戰略中心傾斜到海外,去征服除去中國還有60億人的海外市場,這數字顯然更能讓投資人血脈賁張!

阿里巴巴其實是一個既進行科技轉型又進行國際化佈局的企業,而且兩者做得都還不錯!騰訊雖然也這樣做,但是國際化進程顯然艱難許多。所以騰訊和百度,最後都只能依靠科技來提升競爭力,並在未來科技轉型升級的路上尋找國際化的突破口!

馬化騰對於基礎科學一直抱著極大的熱情和關注度,一個可以媲美諾貝爾獎的“科學突破獎”他和扎克伯格就是它的重要贊助人,而且剛剛成立的西湖大學馬化騰也是重要贊助人。馬化騰非常希望騰訊能在某一項基礎科學突破的時候找到這項技術與互聯網的互補性或者顛覆性,並且率先用起來佔得先機。

互聯網的下半場是什麼?馬化騰:是技術驅動的產業互聯網!

哪些基礎科學會在未來大放異彩呢

那麼,未來哪些技術能助力互聯網下半場的發展呢?問問題的是現在中國互聯網的領軍人物之一,絕對的大佬!而問答問題的人裡也是藏龍臥虎,商頭條整理了諸多精彩回答找到了其中幾項新技術供大家討論:

1、異構計算和量子計算大有可為

GPU在深度學習領域大放異彩之後,大家突然意識到我們並不需要更小更多的晶體管就可以實現成百上千倍的算力提升,我可以通過改變芯片的架構來增強特定任務的算力,而不再只是依靠通用的cpu計算。所以現在各種AI芯片大放異彩,未來跟多的異構芯片可能會入場!而量子計算與人工智能的結合,可能造就更強大的AI。量子計算與計算物理計算化學結合,可能帶來新的基礎科學革命與突破。

2、斯格明子霍爾效應與互聯網數據存儲

“斯格明子”是未來磁存儲技術的基礎。斯格明子的間距可僅為幾納米,與此同時,現代硬盤的磁疇最少為100納米。基於斯格明子霍爾效應的理論原理,下一代儲存技術已經在研發之中,當前實驗的效果,可以實現比上一代的NAND(固態硬盤技術)芯片性能更強,密度比DRAM內存高40倍,讀取速度快100倍,寫入速度快1000倍,耐久度高1000倍。正是因為讀寫速度和儲存容量的不斷提升,才讓大數據,人工智能,雲計算等互聯網產業有了繼續發展的硬件支持。

總而言之,在互聯網這個“無邊界”的世界裡,一切皆有可能,每一項新技術的商用都可能帶來新的財富浪潮,這也是“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真正內涵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