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元慶是聯想的罪人?柳傳志的策略就註定今天聯想的衰退!

初識楊元慶,不是他接棒柳傳志掌管聯想集團的巔峰時刻,而是他以上億的年薪登上2017年中資股CEO薪酬榜首的時候。他也因此被稱為中國大陸的打工皇帝,而前一任的打工皇帝唐駿因為學歷造假迎來了人生的拐點,現在已經鮮有露面。

楊元慶是聯想的罪人?柳傳志的策略就註定今天聯想的衰退!

在楊元慶面前,柳傳志又像劉備又像諸葛孔明

同樣的,商頭條數據中心蒐集的聯想資料幾乎都是聯想的負面新聞:聯想5G投票風波、聯想集團將被從恆生指數50只成分股中踢出、聯想股價瘋狂下挫等。是的,曾經可以稱為“巨無霸”的聯想集團現在已經變成了科技界的“侏儒”,60億美金的市值不要說和蘋果、亞馬遜,或是中國的騰訊、阿里巴巴比,連其他PC品牌都大大不如。

IBM市值超過1300億美金、戴爾估值在1000億美金左右、惠普也有300億美金,而這個曾經將PC業務做成“全球第一”的聯想集團市值卻變得如此不堪。楊元慶終於不再意氣風發,而是變得沉默了,在大風大浪面前,大家都不由自主地看向柳傳志而並沒有他什麼事,他就像一個“江山守不住,還要人打江山”的阿斗。

而柳傳志就是那個劉備,也是那個諸葛亮。因為柳傳志一手締造了聯想帝國,在交棒給楊元慶以後,09年因為聯想鉅額虧損再次出山,又因為聯想5G投票風波挺身而出,柳傳志在當完劉備以後還當了一把老諸葛,一個古稀老人箇中心酸不知與誰言說。

楊元慶是聯想的罪人?柳傳志的策略就註定今天聯想的衰退!

“柳倪之爭”:聯想做大與做強的分叉路口

很多年前,阿里巴巴參謀長曾鳴還在長江商學院教書的時候,他問柳傳志:“未來聯想想做大還是做強?”柳傳志猶豫了很久,說:“那還是做大吧。”也是那時候,有一個偏執狂在怒懟董事會,說:“我們不是要看股價節節攀升,而是要把產品做好。好產品會說話,股價自然也會上去的。”這個人是喬布斯。

其實在1994年,聯想原本也可以走技術路線,時任聯想總工程師的倪光南主張走技術路線,選擇芯片為主攻方向,而總裁柳傳志主張發揮中國製造的成本優勢,加大自主品牌產品的打造。柳倪之爭的結果不用多說,最後聯想走了優先發展市場這一條路,一個20萬資金起家的公司就這樣成長為一個市值數百億的大型高科技公司。

高科技公司沒有核心技術,如何長遠發展?華為做手機幾年以後,就摸索出了AI麒麟芯片;而蘋果有自己的高端處理器和系統;而我們在討論聯想有什麼的時候,就不可避免地陷入了一些小尷尬。

“過去幾年,聯想片面追求多型號而不重視市場定位,很多型號的筆記本上市都被瘋狂吐槽。這種求大而不求精的企業很難走遠。蘋果憑藉一部iphone就能崛起,就是因為注重產品注重人文關懷,而聯想在這方面很欠缺。”商頭條分析師如是說。

楊元慶是聯想的罪人?柳傳志的策略就註定今天聯想的衰退!

楊元慶不是一個好的CEO,但柳傳志定的策略已決定了聯想走向

當一個人的能力無法匹配其野心的時候,就應該退一步。還要進一步的話,就容易絕望。用這句話來形容楊元慶再合適不過,他竭盡所能但聯想依然沒有掙脫衰退的泥潭,現在的聯想已經跌落谷底。

其實,在柳傳志定下“做大”的基本策略的時候,聯想已經不是一家科技公司,而更像一家銷售企業了。楊元慶也繼承了柳傳志的經營策略,通過一系列併購,將聯想集團的PC業務做成了全球第一。

但是當成本優勢遇到一個已經普遍富起來並且更加挑剔的時代,聯想的優勢就瞬間消失了。聯想忽然就遭受了那些追求技術和工藝的PC企業瘋狂擠壓,從第一的寶座上跌落下來。更可惜的時候,聯想2010年就殺入了智能手機市場,但聯想在專注互聯網線上渠道佈局上就慢了許多,再者聯想犯了和PC一樣的錯誤,一大堆品牌卻沒有一個明確的市場定位!

現在隨著IBM剝離,惠普、戴爾迎頭趕上,聯想的PC業務不溫不火。而手機端,小米、華為已經基本將聯想的市場份額蠶食殆盡,聯想在手機業務上也大勢已去。聯想或許在柳傳志說出“做大”這兩個字的時候,就已經埋下了如今大衰退的伏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