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餅稱爲「糕點之王」,可謂實至名歸,怪不得慈禧都愛吃

太谷餅的生產歷史悠久,太谷餅的產生和盛行都與明清太谷商業經濟的發展有直接關係。

相傳在明末清初,太谷縣城東南的溝子村有一富家太太,經常在夜裡想吃餅子。可對傭人們從城裡買回的各種麵餅,她不是嫌油膩難吃,便是嫌乾硬難嚼。這可難壞了她家的傭人。消息傳到縣城一家燒餅鋪裡,掌櫃的為了做成這筆生意,特地讓鋪子裡的老師傅設計出了一種甜餅。這種甜餅是由白麵、白糖、芝麻油和雞蛋清做成的爐烤實心餅,直徑約12釐米,中間厚約3釐米,其表皮色呈茶黃,上面還粘有脫皮的白芝麻。太谷餅具有酥而不硬、軟而不綿、香甜不膩的特點,而且即使存放一個月後,它的色、香、味也不會改變。

這個餅稱為“糕點之王”,可謂實至名歸,怪不得慈禧都愛吃

其主要原料是精白麵、白糖、胡油芝麻、蛋清。製作方法是用蛋清將六成上等白糖和四成上等白麵調成糊狀,用勺子盛在扣爐內,糊狀自然融流成圓形。成熟後,上撒芝麻,下抹胡油,再用慢火烤熟。送到闊太太府上後,頗受青睞,於是誕生了享譽後世的太谷餅。

這個餅稱為“糕點之王”,可謂實至名歸,怪不得慈禧都愛吃

後來太谷餅被深居宮廷的慈禧太后發現,將其定為宮廷貢品,更讓太谷餅身價陡增。

這個餅稱為“糕點之王”,可謂實至名歸,怪不得慈禧都愛吃

另一說在清朝咸豐年間,太谷城東南溝子村,有個姓張的以開餅面鋪為生。他看到太谷縣商賈雲集,經濟繁榮,富豪大戶們貪圖享受,就苦思冥想,反覆試驗,製成了一種“甘餅”,受到有錢人的歡迎。這種“甘餅”,用料講究,烤制技術特殊,吃起來香酥甜軟,很快即遠近聞名。

這個餅稱為“糕點之王”,可謂實至名歸,怪不得慈禧都愛吃

說起太谷餅,咱們就不得不談談百年老字號榮欣堂,始創於1895年。榮欣堂的太谷餅,可謂是太谷餅的一大代表。而且口味多種,吃起來甜而不膩,酥而不脆,老少皆宜。

這個餅稱為“糕點之王”,可謂實至名歸,怪不得慈禧都愛吃

榮欣堂太谷餅製作嚴格

這個餅稱為“糕點之王”,可謂實至名歸,怪不得慈禧都愛吃

歷經百年曆史,最終成為家喻戶曉,人人皆知的山西特產,榮欣堂太谷餅。

我的家鄉在太谷縣,特產有太谷餅~不知道大家的家鄉在哪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