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丨生於太谷的國粹,興於世界的瑰寶

太谷誕生了中國傳統武術瑰寶之一的形意拳,素有“形意之鄉”的美稱。早年,形意拳分佈於太谷縣城鄉,後逐漸流傳到山西,河北,山東,江蘇,上海,天津,北京,內蒙,黑龍江等全國各地,近年來又輻射向美國,日本,俄羅斯,泰國,巴西,澳大利亞等國家。


非遺丨生於太谷的國粹,興於世界的瑰寶

形意拳作為獨立的拳種之一,有著其豐富的內容:三體式是最基本的樁功,還有各種定勢樁、渾圓樁等。基本拳法是五行拳(劈為金、崩為木、鑽為水、泡為火、橫為土)與十二形拳(龍、虎、猴、馬、鼉、雞、燕、鷂、鮐、蛇、鷹、熊)有機結合,轉化為人的功防技能。以及進退連環,五行炮,四把錘,雜勢錘,十六把,安身炮,內功盤根,麟角刀和刀、槍、棍、棒、等單、對練套路和基本功法的練習,靜功等保健練習。

非遺丨生於太谷的國粹,興於世界的瑰寶

象形取意為形意拳主要拳法特點,分別取“龍、虎、猴、馬、鼉、雞、燕、鷂、鮐、蛇、鷹、熊”十二種動物之“騰、撲、靈、撞、雲、抖、掠、翻、驚、活、爪、猛”之意,運用於形意拳拳法中,仿其法、效其技、練其功。

形意拳的運動特點是:樸實簡練、動靜分明,動作嚴緊、手腳合順,身正步穩、快速整齊,勁力充實、穩固沉著。拳諺中所說的“兩肘不離肋,兩手不離心”、“起如鋼銼,落如鉤竿”、“邁步如行犁,落腳若生根”、“三尖相照”、“三節相隨”等都形象地反映了形意拳的技術風格特點。

非遺丨生於太谷的國粹,興於世界的瑰寶


非遺丨生於太谷的國粹,興於世界的瑰寶

形意拳內容豐富,拳法獨具特點,使用的器具也五花八門。其中有刀、槍、劍、棍,鐵筆、鈸等等。

非遺丨生於太谷的國粹,興於世界的瑰寶


形意拳經過幾代人的努力,不斷吸收少林拳、太極拳、八卦掌等拳種的長處,結合實踐交流經驗的總結,從內容、功法、技法上日趨完善,理論、套路、技擊逐漸向一個完善的體系發展。形意拳有著他獨特的拳法特點。

非遺丨生於太谷的國粹,興於世界的瑰寶

解放後,在毛主席“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的指示下,形意拳和其他各項運動一樣得到了空前的發展。特別是在這改革開放的大好形勢下,各個武術工作者無不興高采烈為發展這一寶貴的民族文化遺產而各盡所能。有的言傳身教,有的著書立說,培養出大批武術人才,出版了不少武術書籍。為了理論研究和挖掘整理形意拳術,形意傳人們經過歷代傳人不斷鑽研、實踐、總結、提高,逐漸形成較為完整的理論體系。

非遺丨生於太谷的國粹,興於世界的瑰寶

形意拳作為中國的傳統文化之一,幾經興衰而不敗,顯示出頑強的生命力。太谷縣作為形意拳的發祥地,一直無怨無悔地為傳承國粹而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