盂縣盂北村泰山廟,破敗下看中國古代建築的堅持!

盂縣盂北村泰山廟,破敗下看中國古代建築的堅持!

盂北村

山西省陽泉市,位於山西省東部,盂縣孫家莊鎮,有個叫做孟北村的地方,毗連東吉村、紫牛莊村,英才輩出,人傑地靈,物產豐富,山清水秀。

在盂北村西有一座古建築,叫做盂北泰山廟,也被稱做是天齊廟。主祀東嶽大帝黃飛虎,正殿為元代重建,西配殿為明初建築,戲臺是清代建築。

盂縣盂北村泰山廟,破敗下看中國古代建築的堅持!

也就是說,這座建築群是集元、明、清三代建築為一體的建築,專家還稱,甚至還可以從中看出金代的建築框架來。這樣的水準已經遠遠超過申報“國家文保單位”所需要具備的所有條件,雖然在廟宇古建特別多的盂縣,這座泰山廟根本算不得精緻,也算不上大,但是其建築構造和牆體壁畫在陽泉市範圍內屬於最頂級的古建藝術珍品。所以,此建築群已經成功申報“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泰山廟

盂縣盂北村泰山廟,破敗下看中國古代建築的堅持!

中國的建築風格講究中軸對稱,這樣理念體現最明顯的就是我國的故宮。而對於這種禮制性質的建築,除了要求有組織、有等級的群體建築之外,就是軸線的組合。泰山廟建築群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沒有得到專業的維修和保護,所以早已破敗衰落。值得慶幸的是,在2013年的時候,經過當地文物保護機構和愛護文物人士的支持下,泰山廟的搶修活動終於提上了日程,也讓我們可以再見到泰山廟當年的風貌。

壁畫

盂縣盂北村泰山廟,破敗下看中國古代建築的堅持!

泰山廟的正殿,坐北朝南,內壁為土坯壘砌牆面抹灰,下部青磚砌築檻牆。殿中的木柱呈網狀分佈,總計有十四根,前簷柱四根,前槽金柱四根,兩山柱砌于山牆內,後槽金柱兩根為山柱,為擴大殿內空間減去明間金柱兩根,清代維修設立支頂柱,後簷柱四根均砌於簷牆內。殿內東西山牆尚存清代壁畫504平方米,壁畫內容為天齊大帝巡幸圖和回宮圖。壁畫上煙霧繚繞,神馬奔馳,十分精美。

盂縣盂北村泰山廟,破敗下看中國古代建築的堅持!


香糯粘軟棗介糕,皮薄肉大油核桃,來盂縣享受地道美食

盂縣盂北村泰山廟,破敗下看中國古代建築的堅持!

北方人逢年過節都習慣吃餃子,在過去生活條件不那麼富裕的時候,能吃上一頓餃子,哪怕肉餡不那麼足,也是值得全家高興的事情了。

在山西,除了吃餃子,還有一種美食是必不可缺的,那就是糕。金黃的糕面和成的糕,既可以上鍋蒸,拌上小蔥豆腐蘸著吃,也可以團成拳頭大小的糰子,放到有過裡炸,還可以在裡面包上餡料,豆沙的、韭菜的,吃起來絕對讓人讚不絕口。

盂縣盂北村泰山廟,破敗下看中國古代建築的堅持!

棗介糕

盂縣盛產黃米,做出來的糕十分筋道,所以這裡有一樣家喻戶曉的美食,叫做棗介糕。棗介糕其實更加類似於年糕,比之普通的油糕更加的粘軟,在黃米做的糕中加上幾顆大紅棗,使得本來細密粘軟的口味中加入一絲香甜,特別受到喜歡甜食的食客們喜歡。不過糕不易消化,所以不能貪食,而且吃前一定要加熱哦!

核桃

盂縣盂北村泰山廟,破敗下看中國古代建築的堅持!

除了棗介糕,盂縣的核桃也同樣出名。核桃是盂縣的主要特產之一,年產量約160萬公斤。這裡的核桃又名胡桃,盛產於盂縣各鄉鎮。以個大殼薄、出仁率高、仁肥易取、入口香脆而聞名三晉。核桃既是高級食用油原料,又是油漆、肥皂、化學墨汁的上等原料。桃仁可生吃,也可做糕點、糖果等食品的輔料。入藥,是名貴的滋補品,具有健腦、補氣、益血、化痰、溫肺、潤腸等作用。

盂縣盂北村泰山廟,破敗下看中國古代建築的堅持!

這裡的核桃除了滿足本境食用及加工用料外,還行銷香港、加拿大、朝鮮、日本、印度等國家和地區,年出口量達7萬公斤。而且早在1994年,盂縣上社鎮大西里村生產的綿核桃曾參加全國農業博覽會並獲銀質獎。

還有我國馳名飲品大寨核桃露也是出自於盂縣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