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台縫紉機:40年前的夢想,40年後的念想

縫紉機,是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中國人結婚的“三大件”之一。對於很多家庭來說,擁有一臺縫紉機那是一件非常有面子的事情。我家40年的故事要從一臺縫紉機說起,它承載著一代農村女孩的生活夢想,也見證了整個中國農村的發展變化……

一台缝纫机:40年前的梦想,40年后的念想
一台缝纫机:40年前的梦想,40年后的念想

我家的舊縫紉機。圖片為講述人提供。

現在我家還擺放著一臺老式腳踏縫紉機,雖然它快40歲了,但仍沒有退休,所有的部件都是好好的,偶爾我還會用它做幾雙鞋墊。

說起這臺縫紉機,那還真是我年輕時的“寶貝”。十幾歲的時候,我就希望自己能成為一名裁縫,我做夢都想成為一名手藝人。但我出生於普通的農民家庭,母親又有病在身,他們沒有能力送我去學裁縫,所以一直以來,擁有一臺縫紉機便成了我20歲以前最大的夢想。20世紀70年代末,我結婚了,雖說當時結婚流行置辦手錶、自行車、縫紉機“三大件”,但對於我這樣一個農村姑娘來說,那只是一種奢想,因為我們整個村都沒有一臺縫紉機!

就在我和老吳結婚後不久,傳來了改革開放、包產到戶的好消息,舉國上下一片沸騰,農民的積極性被瞬間調動了起來。國家的政策好,我和老吳對未來生活充滿了信心,開始鉚足了幹勁地開地、挖井、種樹。沒過幾年,生活便發生了變化,我們蓋了新房,添置了新傢俱,最重要的是,我們購買了一個當時的“大件”——縫紉機。

我終於擁有了屬於自己的縫紉機了!摸著新買的縫紉機,我的激動之情難以用任何語言表達。為了熟悉縫紉機的工作原理,我一遍遍地用舊碎布來回匝道兒,直到能熟練使用。光能基本使用縫紉機我還不滿足,因為我的夢想是成為一名裁縫。沒學過裁剪的我就在沙子地裡練習畫尺寸、畫樣子,之後再用布做試驗練習剪裁。自己一邊揣摩一邊學習,我開始拿家人做試驗,幫他們量體裁衣。後來,我做的衣服越來越受到大家認可,陸陸續續開始有人來找我做衣服。那時候,村裡也沒有正兒八經的裁縫,但凡有人結婚,都會來找我做成親那天穿的新衣。冬天是結婚的“旺季”,除了幹農活和餵養牲畜,我所有的時間基本都花在縫紉機前“嗒嗒嗒”了。自從家裡有了縫紉機,我開始做各種各樣好看的衣服打扮女兒,我最愛給女兒做帶有荷葉花邊的衣服,看著她穿上漂亮的衣裳,我的內心是滿滿的幸福!

隨著時代的發展,傳統腳踏式縫紉機逐漸淡出人們的視野,裁縫店也越來越少,裁縫這個曾經令我們那一代農村女孩夢寐以求的職業也沒幾個人願意去做了。人們穿的衣服基本都來自服裝廠的流水線,商場裡的漂亮衣服也越來越多,可選擇的款式讓人眼花繚亂,穿出個性、穿出品味、穿出特色也成為了年輕人穿著打扮的原則。我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一切都歸功於國家的改革開放。我們這一代人趕上了好時候啊!

現在,我家的縫紉機使用頻率越來越少,我的眼睛也花了,往縫紉機針眼上穿個線都變得困難。偶爾給衣服開個縫、匝個鞋墊也要靠女兒幫忙了。人越老越愛回憶,我常常想起女兒小的時候坐在我旁邊,眼巴巴地等著我為她做新衣裳,然後穿著它雀躍地跑出家門找小夥伴們炫耀。在我心裡,縫紉機不僅是我以前生活中的好助手,也是我曾經寄託夢想的老物件。眼前的這臺縫紉機,我將把它作為一個念想,好好珍藏。

【記錄人的話】一臺縫紉機、幾塊碎花布,給原本艱苦的日子增添了期盼,也是這臺縫紉機實現了我兒時的“公主”夢。那時快時緩的“嗒嗒”聲,成了催我入眠的小夜曲。媽媽用縫紉機為我做新衣的情景是我兒時最美好的記憶,它承載了媽媽的光陰故事,那一針一線中所凝結的濃濃母愛,將伴我走過一生!

講述人:賀佔英,女,64歲,家庭主婦;

記錄人:吳茜,女,事業單位工作人員,講述人之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