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的易縣啊,有誰還記得她當年的樣子

高樓日漸增多、道路平整寬敞……

這些,是新一代易縣人對日新月異的家鄉的直觀感受。下面一組老照片,可能承載了很多易縣人的記憶。每一張照片都留著一個故事,每一張照片都記錄一段歷史。

今天我們就來講述老照片中易縣的故事

千年的易縣啊,有誰還記得她當年的樣子

老易縣城有四寶,你知道嗎?

早先,易縣城是有高高的城牆包圍著,東南西北四道城門,東城牛吃草,西城金雞叫,南城地平井,北城槐抱棗。

城裡好多古蹟,魁星塔,西關塔,龍興觀,火神廟等等,現在都看不見了,城內四道街原來甲街是老爺廟街,乙街是火神廟街,丙街是財神廟街,丁街是城隍廟街。易縣城沒有南門,沒北門,東門叫迎暉門,西門叫靖遠門,跟紫荊關“畿南第一關”都是明代嚴嵩題。

千年的易縣啊,有誰還記得她當年的樣子

【北城槐抱棗】早先,在城內丁街,好像是縣醫院左右,有一座城隍廟,香火鼎盛,廟前有一柯老槐樹,有人說,有一天,一道閃電,擊中了樹身,老槐樹枯萎了。可是,到了第二年的春天,人們驚奇的發現,老槐樹有活過來了,而且中空的樹身上,竟然又長出了一棵棗樹。

千年的易縣啊,有誰還記得她當年的樣子

【南城地平井】在乙街小學這,也有資料說,是在甲街,南城牆上,有一座火神廟,廟前一口神井,井在城上,而井水與地平,是為地平井。

千年的易縣啊,有誰還記得她當年的樣子

【易縣西城的老城牆】【西城金雞叫】現在的婦幼這兒,早先這是易縣的西城牆,金雞叫,說得是,隨便揀塊石頭,敲敲城牆,就會發出;唧,唧,的響聲,好像雞打鳴一樣。

千年的易縣啊,有誰還記得她當年的樣子

【東城牛吃草】據說,早先易縣東城有孫臏廟,廟前有一銅牛,背託孫臏,只有晚上在銅牛前放一把草,第二天就會不見了,被牛當夜宵了,更有神奇的說,要是有幾天沒人放,銅牛就會晚上自己出去找飯吃,也不知道,找飯的時候會不會也揹著孫臏先生。金牛被南方人憋寶 ,弄走了,沒走城門, 說是從城牆上趕著走的。

千年的易縣啊,有誰還記得她當年的樣子

【二鬼戰荊軻的故事】說是有兩個書生一起趕考,路上遇上暴風雪,把一個人的衣服和食物給另一個人,就有一個人能活著出去,否則都得死,然後有一個給了那個人,後來活的那個考中了。還做了大官, 他做了大官之後又把他的知己換了個地方厚葬了,有一天他做了一個夢,是他知己託夢告訴他說:這個地方挺好 ,就是來這, 總被一個叫荊軻的鬼欺負, 於是他告知家人,他死後要把他和他的知己葬在一起,便拔劍自刎, 他的家人還真把他倆葬在了一起,於是便有了二鬼戰荊軻的故事!

千年的易縣啊,有誰還記得她當年的樣子

這是易縣西城老照片,不知道遠處的塔是不是所說的西關塔。當年日軍攻佔易縣時,戰地日本記者所拍,城牆上站著的是日本哨兵。

千年的易縣啊,有誰還記得她當年的樣子

龍興觀,也就是現在的老子道德經幢,也是算是毀於戰火吧。

千年的易縣啊,有誰還記得她當年的樣子

【易縣南城火神廟一帶】火神廟原來縣城還有五月五廟會,那就是火神廟,一般是為麥秋的物資準備。

千年的易縣啊,有誰還記得她當年的樣子

據說這就是原來那座白石狼橋,現在的君悅西邊(板場家屬院衚衕口)原來那和對過的衚衕有座橋,都是趕大車的從那裡過,當時的那馬路上還有大車店!在板場家屬院的衚衕口那,在修建城內商業街之前有座橋,橋頭是一隻‘白石狼’!過往的大車必須往白石狼的頭上摸點油,不然即使在怎麼驅趕牲畜,也不會過橋的。

千年的易縣啊,有誰還記得她當年的樣子

當年日本在城牆拆出的豁口,南城北城(日本佔領時期)只是把城牆拆了個壑口,叫南城壑,北城壑。

千年的易縣啊,有誰還記得她當年的樣子

【易縣西關千佛塔】聽老人講,裡面是轉圈的佛像與彩繪。只是,因為地處的原因,毀於戰火。西關還有個白馬寺,白馬寺就是那個塔的位置。

千年的易縣啊,有誰還記得她當年的樣子

【鎮靈塔】血山塔,現遺址留易縣血山村。此塔為紀念樊於期而建,樊於期為助荊軻刺殺秦王,自殺獻頭,死後在樊館附近,鄉民逐漸聚集成村,山上有紅土,傳說是樊於期鮮血所染,村名取為血山。建於元代,塔現高度7米,三層方形,四方無頂,象徵樊於期遺體無頭顱。

千年的易縣啊,有誰還記得她當年的樣子

【燕子塔】位於易縣高陌鄉燕子村西觀音禪寺。據傳是為了紀念燕國太子丹所建,古塔始建於遼代,為八角十三層密簷式,通高16.5米,除塔外其他建築早已沒有痕跡。

千年的易縣啊,有誰還記得她當年的樣子

八里莊北部山頂上的【白塔】

千年的易縣啊,有誰還記得她當年的樣子

【黑塔】位於縣城西南的高村鄉西市村的西山上。黑塔與八里莊北部山頂上的白塔齊名,黑塔紀念左伯桃,白塔為羊角哀所建。兩塔南北相望,反映出戰國時左、羊二人的生死之情。抗日時期曾遭鬼子炮擊,毀壞,並於一九九六年的一次大雨中倒塌。黑塔目前剛剛修復。據傳塔底部藏有一本神書,被當地的人撿到打開瞬間化為烏有。

千年的易縣啊,有誰還記得她當年的樣子

這是易縣老照片中的荊軻塔,塔旁的建築還在。荊軻刺秦王失敗之後,人們尊奉荊軻為義士,太子丹在荊軻館旁築一衣冠冢,後又稱荊軻山。又在冢上建塔,因塔建在荊軻山上,且傳為紀念荊軻而建,故稱荊軻塔。現存之塔,為明代重建,清代大修,1985年又進行全面維修。據說,古時每逢清明節,鄉民都在塔上張掛白幡,設三牲祭品,為荊軻招魂,故俗稱招魂塔。

據說易州五塔沒燕子塔,是西關塔,黒塔,白塔,血山塔,荊軻塔。易縣自古就有五塔鎮燕山,旱澇保三分的說法。

千年的易縣啊,有誰還記得她當年的樣子

【雙塔庵雙塔】 又稱太寧寺雙塔 , 位於太寧寺村西 北 1.5 公里處的半山腰。現存雙塔均為遼代建築。

千年的易縣啊,有誰還記得她當年的樣子

南城老圖,易縣文化廣場到老子道德經幢一帶。

千年的易縣啊,有誰還記得她當年的樣子

易縣老圖,城內西大街,現在燕都購物廣場坐落的地方。

千年的易縣啊,有誰還記得她當年的樣子

易縣驛站,當時被日軍佔領,站在驛站屋頂上的日軍偵查士兵。

千年的易縣啊,有誰還記得她當年的樣子

紫荊關城門

千年的易縣啊,有誰還記得她當年的樣子

千年的易縣啊,有誰還記得她當年的樣子

千年的易縣啊,有誰還記得她當年的樣子

百貨大樓前面的街道。

千年的易縣啊,有誰還記得她當年的樣子

易縣的地標建築,飛馬。

千年的易縣啊,有誰還記得她當年的樣子

千年的易縣啊,有誰還記得她當年的樣子

易縣古城

千年的易縣啊,有誰還記得她當年的樣子

新城全景

現在的易縣,發展得越來越現代化。

曾經的易縣,只能留存在我們的記憶裡了。

讓我們一起懷舊過去,祝福祖國繁榮昌盛,易縣明天更加輝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