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嗣同的父親是高官,爲何不爲兒子求情?張之洞的營救已無關大局

古代有很多人的死都是非常可惜的,這樣的人我們每一個人都是能夠說得出很多的,但是在清朝末年有一個人雖然他的地位不高,但是他的死還是讓後人絕對無比可惜的,這個人就是譚嗣同了,相信熟悉這個人的都是知道他曾經參與的就是維新變法了,但是在失敗後,當其他的人都是選擇逃避的時候,這個人是敢於直接面對的,最終卻殺害也就讓大家感到非常可惜了。

譚嗣同的父親是高官,為何不為兒子求情?張之洞的營救已無關大局

可是大家不知道的卻是這個譚嗣同的出身可是不簡單的,在他被殺的時候,他的父親在清朝可是一個大官,當時的官職是湖北的巡撫,熟悉官員制度的人都是明白在地方上這個官職就是地方上的大員了,但是讓人非常不能夠理解的就是,在看著兒子被殺死的時候,這個譚嗣同的父親卻是沒有什麼反應的,反而是沒有什麼關聯的另外一個地方大員伸出了援助之手,這是什麼情況呢?

譚嗣同的父親是高官,為何不為兒子求情?張之洞的營救已無關大局

譚嗣同的父親也就是譚繼洵,這個人在當時是屬於保守派的官員,對於兒子的舉動是非常不贊同的,當然對於光緒推行的變法思想更是不能夠接受,而關於這些東西的分歧,讓父子兩個人後來出現了重大的矛盾。

譚嗣同的父親是高官,為何不為兒子求情?張之洞的營救已無關大局

這裡我們就是能夠看得出來這個 人對於變法是非常牴觸的態度,而當時他的頂頭上司也就是張之洞了,對於新法的態度是非常支持的,兩個人的態度也就反映了兩種不一樣的思想。

譚嗣同的父親是高官,為何不為兒子求情?張之洞的營救已無關大局

我們都是知道雖然光緒皇帝的變法是推行了,但是這些都只是一些沒有實踐的東西,再加上當時地方上都是反對變法的,所以這個新法是不能夠被下面的官員認真實行的,而當時在全國範圍內,也就是張之洞是最支持的地方官員了。

譚嗣同的父親是高官,為何不為兒子求情?張之洞的營救已無關大局

譚嗣同的父親是一個非常保守的人,這一點已經不用多說了,而出現這樣的保守思想其實主要和他的年紀是有著很大的關係的,他從科舉開始進入官場,自然是明白這個官場的不容易的,而且當時的他最大的希望就是能夠安穩到退休,對於兒子的做法,自然也就是不認同了。

譚嗣同的父親是高官,為何不為兒子求情?張之洞的營救已無關大局

而面對著兒子被抓的時候,這個譚繼洵是沒有任何舉動的,按照道理而言,怎麼都應該像皇帝或者太后請求原諒啊,但是他沒有,似乎他已經想到自己兒子的這個結局了,認為營救也是無事無補的事情,反倒是張之洞卻是在積極的營救這些人,甚至向太后求情,但是依然是沒有改變這個結局了。

譚嗣同的父親是高官,為何不為兒子求情?張之洞的營救已無關大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