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幣改」?

幾乎所有的企業都會進行融資。通常來說,“股改”,“上市”便是最好的融資渠道。

股份制經濟起源於西方16世紀左右,是企業走向成功很重要的一步,現在全世界發達經濟體都已經建立了一套比較完善的股份制經濟體制。

說到“股改”,一家企業只要與“股改”掛上鉤,無論虧損或者盈利,立刻就會萬眾矚目野雞變鳳凰。每個股改公司門口,都有排著長龍的黃牛去收購原始股。股改魔力在哪兒?它來自財富的倍增,來自公司治理結構的改變,意味著公司利益分配機制的變化,也意味著財富流動的重新匹配。

“股改”也意味著公司治理的規範化。

數字貨幣誕生於2009年,同時這幾年也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了大大小小的各類數字貨幣交易所,這些交易所整體上儼然已經是一個具有相當規模的資產交易平臺,這個現象,在某種程度上,幾乎類似於“股票及股交所”的功能。

發幣即上市,有新三板公司發幣之後放棄轉板。

區塊鏈行業永遠不缺新鮮詞彙,2018年,在誕生比特幣、區塊鏈、礦池等區塊鏈專有詞彙之後,“幣改”成為了新的跨行業熱詞,它直接打通了投資圈、幣圈以及鏈圈。被稱為國內首次提出“幣改”概念者的羅金海認為,如果區塊鏈技術不可阻擋,Token作為更先進的價值載體,“幣改”就會成為未來主流。

什麼是“幣改”?

所以,當“幣改”突然成了市場熱詞後,很多人認為“幣改”是區塊鏈技術與實體經濟相結合最好的形態,那什麼是“幣改”?

簡單的理解,幣改就是進行通證經濟改造,並以此來支持實體經濟。

更具體的說,實體經濟中,比如傳統企業、有成熟產品和應用的平臺或企業,通過“幣改”來走上通證經濟之路,完成實體經濟的區塊鏈改造。幣改可以幫助還無法上市的企業快速融資,也可以促進現有的加密貨幣市場實體化,掃除虛假與空氣項目。同時通證化更有助於主動擁抱監管,在合法合規的前提下幫助區塊鏈經濟的發展。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幣改”不等於單純的發幣,也不是單純的積分上鍊或者股權上鍊,更不意味著盲目的去中心化,它與以往的幣圈思維是有所區別的

那今天的幣改呢?同樣也具有對等的魅力,一家企業只要談到發幣,它的價值不僅僅只是在股市上翻倍,還在於能再造一個Token經濟體系。

所以,現在談到區塊鏈,問投資人投了多少項目已經OUT了,應該問為哪些項目做了通證模型,哪些企業適合發Token(通證)。“我們正在做一件事情叫幣改,原來叫股改。現在做的人還不是很多,有些人可能還沒意識到。”

有業內人士透露,在完成“幣改”之後,一些企業已經放棄了到香港轉板的上市計劃。“幣改”運動像是股權投資大路下的一股潛流,漸漸匯聚成投資機構新的業務發展方向,逐步滲入到這個行業裡來。

“我們專門做了一家區塊鏈投行,來做幣改。幫助互聯網公司或者實體企業發幣,拓展業務場景。目前已經和三家上市公司簽了幣改協議。”有投資人表示。據他介紹,有一家新三板掛牌公司本來要轉到H股,已經聯繫了券商保薦,後來做了幣改,就放棄到香港上市的計劃了。

所謂發幣,這裡的幣即Token,英文釋義為代幣、令牌,國內普遍翻譯為“通證”,還有一種他們業內的定義為:可流通的加密數字權益證明,是基於價值互聯網的可信任的價值共識的數字化載體,意味著現實世界的各種權益證明(股權、債券、積分等)都能以Token的形式放到數字世界裡流通。

發幣即上市的話,改變的將是整個投資鏈條。企業融資有了新路徑,投資模式也勢必隨之發生變化,最根本的是,對企業而言,它動搖的是500年來的公司制度。

想要理解“幣改”,就要追隨到股改的起源。股份制經濟起源於16世紀的西方,1553年,大英帝國以股份集資的方式成立了歷史上第一家股份制公司——莫斯科爾公司。經過幾個世紀的洗禮和改造,股份制經濟體制已經成為全球企業的主要組織形式。

這種形式也曾引發過經濟界的質疑,公司制的目標是股東權益的最大化還是相關者權益的最大化,員工持股的形式是否能最大可能的鼓勵其服務於公司發展,這種利益分配機制是否團結到了儘可能多的資源。

在上述投資人看來,“幣改”可以更多人達成共識,推動他們自發形成社區,進而形成新的勞動生產關係。他心目中企業“幣改”之後的理想場景是:比如一家做醫療服務的公司,進行幣改之後,發行十萬個幣,持幣者可以選擇用幣支付打一次幹細胞,也可以用來投資交易,同時可以邀請更多的人來參與,把更多相關行業的資源都整合進來,幣可以幫助一家企業切入更多的應用場景。

“幣改”是否最終將取代股改呢?有人認為這可能只是時間問題,被稱為“幣改”概念首創者的羅金海曾表示,“幣改”暫時不會取代“股改”,“幣改”生態建立在區塊鏈技術基礎之上,除非區塊鏈技術能夠更普及,但“幣改”在某些社交領域以及某些特定行業將很快取代股份制公司,從宏觀層面來看,“幣改”與“股改”可能將長期存在,很多企業會採取“雙軌運行制”,第一次財富分配採用“股改”制,第二三次財富分配採用“幣改”制。

在“幣改”的過程中,有一個關鍵的一環,就是“發幣”與“轉幣交易”。

目前市面上比較流行的是通過以太坊網絡發行ERC2.0標準代幣(也就是通證,英文是TOKEN,也稱為權益);然後通過相關錢包轉帳。這個方式有幾個問題:一是以太坊網絡經常性的發生擁堵,擁堵帶來倆個後果,不僅轉帳速度慢,更會消耗天價轉帳費用(礦工費),常常為了轉價值幾百元的幣,需要支付幾十元甚至在高峰期上百元的轉幣費,成本逆天驚人;二是懂得發以太坊ERC代幣的人並不是太多,技術掌握在少數人手中,這樣也會帶來倆個不好的後果,首先是發幣由技術人員來安排 ,技術人員會故弄玄虛,甚至索要高額“發幣費”,而且,這其中極有可能會發生技術人員“給自己私自轉幣的盜幣,偷幣”事件,企業難以掌握主動權。其次是因為大部份人不懂得發幣,那麼,會員或者用戶就會高推發幣難度,將幣的價值憑空想像,也容易被髮幣方忽悠,若是人人能發幣,誰還能忽悠誰?只有那些真正具有創造性價值的理念和想法,那些具有實體產業的企業,那些真做事的人和企業發的幣才會被人接受,併產生“幣改”所需要的雙贏甚至多贏的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