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國家公務員考試技巧: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答完所有的題

2019國家公務員考試技巧: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答完所有的題

“這次考試有30題沒時間做,要是能再多做個幾題就好了,就差2分”、“數學題我不是不會做,就是時間不夠”、“數學題我都是放棄的,根本來不及做”……這是很多考生的真實寫照,年年備考,年年落榜。難道答完所有題就真的那麼難,真的無法實現嗎?

答案當然不是,隨著今年中公170+、180+的高分學員的紛紛湧現,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這不是妄想。

我們知道,福建事業單位考試一般總題量是110題;省考總題量120題;國家公務員考試行測副省級卷子總題量是135題,市地級130題。考試時間都是120分鐘。刨去塗卡時間,平均每道題只有48-60的作答時間。那麼怎麼做才能在保證正確率的前提下答完所有題呢?首先我們將備考分為三個階段——初期(積累階段)、中期(鞏固階段)、後期(衝刺階段)。欲速則不達,一口吃不成一個大胖子,沒有前期的理論學習打基礎,何談後期提高速度呢?在競爭日益激烈的公考路上,想靠投機取巧拿得高分猶如登天。當然,理論學習不是簡單的買本書,看看書做做題就夠了,而要有思路有方法的。下面中公教育專家就以一道邏輯題為例來說明備考初期要做到的幾個要點。請看例1:

例1.王銘、李盈、杜葭三人大學畢業後,一個當上了公務員,一個當上了空姐,另一個當上了司機。他們各自作了如下陳述:

王銘:王銘當上了公務員,李盈當上了空姐;

李盈:王銘當上了空姐,杜葭當上了公務員;

杜葭:王銘當上了司機,李盈當上了公務員。

結果證實,王銘、李盈、杜葭的陳述都只對了一半。由此可見( )。

A.王銘當上了空姐 B.李盈當上了公務員

C.杜葭當上了空姐 D.王銘當上了司機

一、看題型

這是一道真假話問題,零基礎同學可能會問:老師,真假話問題是什麼?怎麼看出來的?這兩個問題就是大家在備考時容易忽略的,殊不知題型對於解題有多麼重要?不知道題型又怎麼知道考點,更何來的解題思路。學會識別題型,才能做到舉一反三,通過做一道題達到會一類題的效果。

二、判斷考點

判斷考點就是明確考查範圍,這是選擇解題方法的依據。這道題既然是真假話問題,考查的自然是已知條件之間的真假關係。接著就是第三步——選取相應的解題方法。

三、解題方法

真假話問題常規解法是假設法。假設王銘當上公務員為真,則李盈當上空姐為假,王銘當上空姐為假,王銘當上司機為假,於是李盈當上公務員為真,與前面的結論相矛盾,故假設不成立;假設王銘當上公務員為假,則李盈當上空姐為真,於是李盈當上公務員為假,進而推出王銘當上司機為真,則王銘當上空姐為假,再推出杜葭當上公務員為真。答案選D。

四、只有這種方法嗎?

前面三步屬於常規步驟,能做到這三步說明你已經領先多數考生,但這樣還不夠,你需要的是做到出類拔萃,脫穎而出。前面說過,真假話問題考查的是真假關係,所以通過找真假關係解題往往是可行的,而且會比假設法更快。比如這道題,通過觀察可以發現,提及王銘的三句話應是1真2假,於是可以得出,剩下的三句話是2真1假,而這其中,“李盈當上了空姐”和“李盈當上了公務員”這兩句話必有1假,因此,“杜葭當上了公務員”為真,則“李盈當上了公務員”為假,於是“王銘當上了司機”為真,答案選D。

當然,這個方法還不夠快,我們可以繼續總結。可以發現,提及“杜葭”的條件只有一個,而且這個條件通過推導最後證明是真的。那麼,是否可以認為這種真假話的題目裡,與只提到一次的對象相關的條件是不是一定為真?不全然是。當題目具備以下兩個特徵時,才可如此判斷:(1)n個對象,已知2n句話,且半真半假;(2)有關同一對象的句子判斷的屬性各不一樣,如提及“王銘”的三句話各不一樣,提及“李盈”的也是。

這麼一總結,下次碰到類似的題目還不是手到擒來嗎?各位考生可用例2驗證一番。

例2.一堂考試試卷上畫了五大洲的圖形,每個圖形都編了號,要求填出其中任意兩個洲名。

甲填:3是歐洲,2是美洲

乙填:4是亞洲,2是大洋洲

丙填:1是亞洲,5是非洲

丁填:4是非洲,3是大洋洲

戊填:2是歐洲,5是美洲

結果是他們每人只對了一半。

根據以上條件下列正確的選項是:

A.1是亞洲,2是歐洲 B.2是大洋洲,3是非洲

C.3是歐洲,4是非洲 D.4是美洲,5是非洲

【中公參考解析】題幹一共涉及5個對象,給出了10句話,且半真半假,滿足第一個特徵。再觀察提到相同對象的語句可發現,它們的內容各不一樣,滿足第二個特徵。所以可以直接得出只提及一次的“1是亞洲”為真,則“4是亞洲”為假,“2是大洋洲”為真,於是可得“2是美洲”為假,“3是歐洲”為真,同時,“3是大洋洲”為假,“4是非洲”為真。答案選C。

希望通過這兩道題拋磚引玉,讓考生們明白科學的解題思路和解題方法的重要性,找到正確的備考方向,並在做題時做到準而快。至於備考中期和後期的重點敬請關注下回!

【2019國家公務員考試行測資料】推薦閱讀:

2019國考行測備考資料彙總

2019國家公務員考試行測提分技巧:可能性推理力度比較技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