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跟磚塊一樣大的手機 價格是現在iPhone XS的好幾倍

記得在《英雄本色》中,有這麼一個情景。成奎安飾演的"大傻",手拿個"大哥大"招搖過市,耀武揚威地走在大街上,一幅天下英雄"捨我其誰"的樣子。

這種跟磚塊一樣大的手機 價格是現在iPhone XS的好幾倍

那時候,大哥大是香港電影中黑社會首領老大的專用配置,甚至還有專門的小弟負責幫老大拿著這種磚頭,老大一有打電話需求,一個小弟立即從人群中躍出,一副低眉順眼的樣子,將磚頭大小的電話恭敬奉上。

這種跟磚塊一樣大的手機 價格是現在iPhone XS的好幾倍

那時候,大佬才有資格用"大哥大",而小弟們用的都是BP機,別在腰間,也能裝裝神氣。每次聽到"嗶,嗶,嗶"的消息通知聲後,就得開始跑很遠找公用電話了。

雖然沒有"大哥大"神氣,不過BP機作為昂貴"大哥大"的替代品,還是成為了一般人非常流行的一種通訊方式。

1983年,第一部"大哥大"由美國摩托羅拉生產問世,1987年11月,廣東建成900MHz模擬移動通信網,開啟了手機在中國的時代。

這種跟磚塊一樣大的手機 價格是現在iPhone XS的好幾倍

1988年我國城鎮居民每人用於生活費的收入,全年只有1119元,而一部"大哥大"公開售價高達20000元一部,相當於將近20個人一年不吃不喝的收入,才能買到一部"大哥大"。

買到"大哥大"之後,後續的話費也不含糊,每個月基本服務費150元,每分鐘通話費1元。

拿著"大哥大"的人,在別人眼中就等於具備了額外的信息:這個人不是一般的有錢,而且不是一般的能掙錢,他的時間和活動,能夠換來比他手裡的"大哥大"更多的錢。

這種跟磚塊一樣大的手機 價格是現在iPhone XS的好幾倍

談生意的時候,時不時拿出"大哥大",拉出天線。"喂喂喂,聽不見,大聲點"。便引來無數人豔羨的目光。那時誰要是擁有一部"大哥大",用現在的話來說,那絕對是土豪中的土豪,戰鬥雞中的戰鬥機。一時間,梳大背頭、抹髮膠、手持"大哥大",成了不少人理想中的富人形象。

在家用固定電話都還未能全面普及的時代,中國人民對於"大哥大"有著一種莫名的痴迷。

即使十年後,"大哥大"依然在底層群體中擁有至高無上的地位。1998年,黃宏、宋丹丹的小品《回家》,真實反映了這一現象。用盡過年買年貨的錢,只為了買一個二手的"大哥大"撐撐場面。

這種跟磚塊一樣大的手機 價格是現在iPhone XS的好幾倍

那時的中國落後於世界。1996年開始,當美國開始拋棄笨重的"大哥大",使用上小巧的摩托羅拉StarTAC時候,我們的固定電話都還未能全面普及,直到90年代末,固定電話才走進千家萬戶。

直到90年代中期的中國,全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也才4000元左右。"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也才剛剛開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