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秀村壯大集體經濟夯實發展基礎

新秀村作為德令哈市柯魯柯鎮的後起之秀,近年來積極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充分發揮村黨支部引領帶動作用,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成立德令哈市金稞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通過返租村民40公頃土地規模化種植大蒜、青稞等經濟作物發展村集體經濟,為村集體經濟清零和入股群眾雙增收打下堅實基礎。

“當初的想法很簡單,我們村的土地屬於沙質和鹼質相結合的,比較適合種植青稞和小麥,再就是因為大蒜的價格比較高,更是能拉動村民增收,所以我們選擇了種植青稞、小麥以及大蒜等農作物。”今年3月,既是新秀村黨支部書記也是第一書記的馬文君和村委會主任李有軍從樂都引進了品質優良的紅皮蒜回村內試種,“因為是頭一年,所以我們只試種了15畝的紅皮蒜,但是試種結果卻非常成功,

8月底合作社豐收了大蒜2.1萬斤,就等過冬賣個好價錢!”馬文君說起這些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村民趙偉提起合作社更是感激得不得了,趙偉家的1.6公頃土地全部流轉給了合作社,“以前我家的地租給私人一畝才給200塊錢,如今合作社一畝給我們300塊錢,足足多了100塊錢,一年能讓我家增收不少哩!”趙偉喜滋滋地對記者說。除此之外,趙偉家還多了兩份收入,除了每年的分紅外,他還在合作社幹些除草、施肥、澆水等雜活,一天收益可達100元。“青稞和大蒜豐收後,上個月我還去一大隊當了陣枸杞採摘工,一天能摘100多斤,這樣一天的收入能有300多塊錢,今年我家的純收入估計能達到4至5萬元!”如今的新秀村不僅解放出了勞動力,還實現了雙增收。

談起合作社成立後的好處,村民吳金貴心裡甭提有多感激了,“以前家裡兩個孩子要上學,為了生計,我到處給人家打零工,幾乎天天不在家,照顧不上家裡的地,更別提照顧家人了。如今成立了合作社,不僅增加了收入,我媳婦也能在家門口合作社乾乾雜活,不僅土地沒閒著,家人也得到了更好的照顧。”

馬文君信心滿滿地告訴記者:“作為第一書記,合作社擴大規模是我接下來的願望,下一步我們村黨支部想著把種養殖結合起來,養肉牛和羊,讓村民們進一步增收致富!”

新秀、新秀,願在致富的道路上,新秀村能如同這個名字一般成為後起之秀!(記者李 陽攝影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