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元自助水餃的利潤在哪?

巴赫子


以前經常到各地出差,說到這個18元自助水餃,我還真見過幾家,不過大多是在三線城市,尤其是北方。一線城市,我還真沒見過18元自助店。

18元自助其實是一個標籤,只要一打出“18元自助”的牌子,無需多言,食客自然會聯想到量大、實惠、管飽!

其實,“18元”既可以是自助水餃,也可以是自助火鍋或小涮鍋,不過目前火鍋品類18元要想回本太難做,所以大多都改成了18元自助水餃。

我上半年在威海出差,在住的地方不遠就有個19元的自助水餃,我去吃過。聽食客說,最早也賣18元,最近剛漲價。再之前,我去濟寧、石家莊、盤錦出差,也先後見過18元的自助水餃小店。

18元自助水餃的生意經

在物價水平水漲船高的今天,18元自助,看似是賠本買賣,但在北方不少三四線城市,18元自助水餃店還是有其生存空間的,說白了,就是有不錯的利潤空間。

1、餃子的成本

拿我在丹東常去的那家店來說,那是一家丈夫、妻子、女兒一家三口經營的店。

我跟他們聊過,豬肉白菜餡的餃子,豬肉一般用前肘後肘這些便宜的肉、白菜、麵粉、油、再加上調料,刨去人工(其實都是自己家人也沒啥人工),18元大約能包60~70個水餃,如果是素餡兒的可以包更多。

另外,有些店為了節約成本,會把餃子皮做的稍微厚一點

,不過也不會太厚,要不然就沒有回頭客了。

還有,個別黑心的商家,為了更大的節約成本,會用一些便宜肉(你懂的)來以次充好,吃的細緻的人可以吃出來。

2、涼菜、涮菜、飲料與燃料的成本

同樣是18元自助,有的店是全包——也就是餃子、涼菜、飲料、水果全算在內,只收你18元,但也有不少店並非全包。

有的店不包飲料和啤酒,酒水飲料的價格和飯館基本一致。這樣一來,你要想喝酒就要額外掏錢,這利潤空間就比較大了。當然,你可以不花錢,就這電磁鍋喝餃子湯。不過餃子就酒,越喝越有嘛~

另外,有的店還可以單點一些“高級涼菜”,比如肘花、滷水、雞腿等等,這些收費菜品的利潤率基本超過60%。而那些免費的涼菜與涮菜,基本以青菜、豆製品、麵條、土豆為主,成本極低。

同時,大多數店要額外收取燃料費、餐具費,俗稱“桌費”,而且是按人頭收取,價格3~5元不等。按一桌子座四個人算,如果只座一個人可能不賺錢,但坐滿了4個人,少說也能再賺10塊。

3、浪費成本低

只要是搞自助餐的,就會面臨餐品浪費的問題。

一桌食客如果眼大肚子小,拿了很多菜,但最後吃不了,浪費了很多,店裡賺的就相對越少。所以很多自助餐會規定,如果浪費超過XX克,會加收你多少錢。

相對於其他自助餐,18元水餃自助就不會為了浪費而頭疼。

一是因為餃子是按個計算的,一般人對自己能吃多少餃子,心中有數。

二是涮餃子的電磁爐一般不會太大,而且自助餃子個頭不小,所以已過最多放十幾個餃子,再多就煮不下了,這也能防止眼大肚子小的食客。

三是即便食客拿多了,最後吃不下,餃子沒有被動過就是乾淨的,還可以二次銷售。其他自助餐,比如烤肉、披薩自助就不行。

4、食客飲食習慣與心理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多數人其實都不缺嘴,而且大家更加崇尚飲食的健康,暴飲暴食的人越來越少。

據我觀察,其實很多人把18元自助水餃當做普通的一餐,不會玩命似的吃——每種餃子都嚐嚐,趕上喜歡的口味就多吃幾個,最後八九成飽挺舒服。如果吃多了,反而難受。

而且,餃子本質上屬於面試,真正壓分量的是餃子皮。我記得那個餃子店老闆說,平均一個食客也就吃20多個,然後再吃點涼菜就飽了。

再者說,食客的心理預期其實並不高。如今一個煎餅都要5~6塊錢了,吃一頓餃子,六七種餡,管飽管夠,還有涼菜,只要18元,你還想怎樣?是不是!

18元,買不了吃虧買不了上當,你買到的就是一頓豐盛的餃子宴——樂呵樂呵得了!

綜合算來,如果餃子皮和餡的比例掌控的好一些,每桌另外收取3~5元的桌費,啤酒飲料另算錢,翻桌率再快一些的話,利潤率至少可以達到60%以上。怎麼樣,乾的過吧!


金投手


最早的18元自助水餃品牌是由黑龍江某縣的一家餐飲機構於2016年成立,隨即在全國開設加盟店連鎖店,據稱現在全國有200多家門店。但好像還是在北方城市居多。

做為自助餐飲的新模式,剛開始迅速在北方擴展,確實讓老百姓感覺非常實惠,18元錢每人,6元錢的鍋底費,8種餡料的老湯手工水餃,採用優質小麥粉和雙匯豬肉,十幾種涼拌菜,四種家常燉菜,各種滷製炸制的鴨頭、雞塊等,再加上時令水果和當地的一些特色罐頭等。可以說初進自助水餃店都不敢相信這麼便宜的價格,但吃下來確實是物超所值。


據說一個水餃單個成本為2角7分,按照一般每人平均能吃20個左右,餃子成本也就在5元多,再加上菜品成本每人也就5-6元,拋出店面租金,人員開支,水電費用。雖然只有18元錢,但也能剩下幾元的利潤。價格低、利潤少品質如果把握很好,自然顧客流量就大,所以商家賺的就是人氣,食客多了自然也就有錢可賺。


還有就是自助水餃多開設在三四線城市,因此房租、人工開支相對成本要低。否則在一線大城市,房租人員開支高了就沒有利潤。所以在一些稍微好一點城市自助水餃的價格也提升到21-26,否則確實難以維持。

商家價格低,良心品質的也就給消費者帶來了實惠,今天的物價,相信大家在花上20幾元隨便吃時也應該會注意節儉,按需所取。任何商家都不容易,我們應該有一顆包容之心。


關注頭條號/每圖 攝影 美食 旅行 文化信息更多分享交流。


每圖


我估計很多回答的,完全沒有見過自助水餃吧,就瞎回答。這種商業模式基本目前都集中在東北。

說是18元自助,實際上一般還會加收一個兩塊錢的小料費,或者是加收一個三塊錢的開火費等等。起步價也許是20也許是18。所以一頓飯吃下來,大概在20到25左右。

水餃是顧客自己自助拿、自己煮的,桌上有一個電磁爐就像吃火鍋一樣煮餃子。

吃多少就煮多少。大概一個口味六個,一籠屜。現在生活水平上去了,也沒有誰是玩兒命吃餃子的。大家去主要是衝著能多吃好幾種口味的餃子,或者是為了涼菜來的。真要省錢,也不會來這個店裡,出門吃個麵條就好了。

店裡除了銷售餃子,還有很多涼菜隨便吃。但這些涼菜基本都是蔬菜為主,成本很低很低。但涼菜的選擇還是比較豐富,有好幾種,也是讓顧客隨便拿。還有一部分的生意來自酒水飲料的銷售,不過也有店鋪,飲料也是包的。

雖然有涼菜,但是醬料總之都預先調製好的,店裡也不需要什麼廚師,直接找幾個小工做一做就好。餃子確實還都是當天現包的,好在東北人人會包餃子,或者請工廠包好了,用過了。成規模的店可以用機器包。包餃子機也不貴,一兩萬塊錢一臺。煮餃子也是顧客自己去,所以基本上人力成本是可以省很多的。

作為核心的餃子,其實成本也不貴。畢竟現在豬肉也不貴,直接打成餡兒加上蔬菜,用前腿後腿,成本可以低到10塊/公斤左右(肉加菜加皮加水)。要吃多汁的餃子,餡料裡還要加水的。

餃子無非就這幾種餡料。角瓜雞蛋,豬肉大蔥,豬肉白菜,想做特色的,還有一點魚的餃子。但是餃子餡料畢竟挺便宜的,一個人吃兩斤也回不了本。

做得好的店其實還有另外一重生意另外一種收入,一方面是煮好餃子送外賣。另一方面可以賣生餃子,讓人家帶回家吃。弄一個明檔,外面是玻璃,裡面是包餃子的工人,透著乾淨。很多年輕人回家省得做飯,省得擀皮兒包了,買一份直接回家一下就是一頓晚飯。


餐飲倒閉觀察


我們先來看一下速凍水餃能夠賺多少錢。

三全食品是一家生產速凍水餃的A股上市公司,速凍水餃約佔公司收入的三成。公司其餘產品還包括速凍湯圓、速凍粽子、速凍麵點等速凍米麵食品和常溫方便食品的生產和銷售。公司是國內首家速凍米麵食品企業,亦是中國生產速凍食品最早的企業之一,公司主品牌為“三全”。

財報數據顯示,2017年上半年公司營業收入28.4億元,同比增長12.28%;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7284.41萬元,同比增加16.68%。

毛利率=(營業收入-營業成本)/營業收入×100%,是衡量公司或某種產品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標。根據三全食品2017年中報顯示,公司上半年水餃業務的毛利率為35.19%。也就是一份10元的速凍水餃,其中有3.5元是毛利率。最後公司能夠剩下多少就看公司如何節約三費支出。

當然如果碰到餐廳裡的餃子是自己做,那麼基本上沒有什麼額外的支出,這3.5元都能剩下。而且餐廳自己做餃子,也不需要包裝,成本更低,盈利就更高。

加上,餃子的主要原材料是肉類、麵粉、糯米粉、蔬菜、芝麻、花生等農副產品,由於主要原材料價格發生變動,也會影響餃子的盈利。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的消費習慣更傾向於快捷和高效,速凍食品的消費需求將長期存在。這為速凍食品行業的發展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空間。


麵包財經


看到這個問題,很多人都會分析,這種店開在什麼地域,中國人有多愛吃餃子,或者速凍餃子也不貴,甚至測算18塊錢能賣多少面多少菜等等。但事實上,18元自助餃子店和28塊錢隨便吃的小火鍋店、38的烤肉自助店披薩店甚至更貴些的海鮮自助的盈利模式又有什麼區別呢?

大部分自助店的盈利模式還不都是一樣的?簡單來說,從顧客的視角去看,絕大部分人都知道“自己吃不回本”,這就是自助店的基本盈利模式啊。

不論是多少錢的自助店,首先看到的都是自助模式對食客的吸引力,看似隨便吃,對所有口腹之慾強烈的人來說有天然的吸引,然後計算出平局一個人所能吃掉的餐食價格,加上人工、損耗、房租等等,在加個價就是最後貼出來的售價。所有成本+利潤都涵蓋了,通過吸引客流,薄利多銷就是18元餃子自助店的利潤所在。

有人說選址對自助店的影響至關重要,其實,同樣的道理,所有的餐飲業甚至商業模式,都會看重選址的。


家族企業雜誌



餃子是北方人的最愛,當然,南方人對餃子也是偏愛有加。常言道“好吃不過餃子”足以證明它的地位。目前,餃子已經流行到世界各地,並延伸出了各種各樣的品類。

自助水餃盛行於自助燒烤、自助火鍋之後,最早出現在黑龍江省綏化市,水餃種類繁多,小菜齊全,現包現煮,個大餡足,18元每位,能夠滿足各類人群的生活需要。

那麼,這樣低價的自助水餃是如何盈利的呢?

首先,我們來計算一下水餃的成本(以豬肉白菜餡為例)。

所需食材:每斤麵粉2元,五花肉每斤9元,白菜每斤1元,水、調料、香油、燃氣和食用油合計3元,共計15元。如果包50個水餃,則品均每個水餃的成本是0.3元。


其次,我們來算一下開店的成本

自助水餃店所用的工人工資、店鋪租金、水電費以及各類開銷,由於各地的物價水平等差異不能得出具體的價格,但至少會使得每個餃子的成本增加0.3元。即一隻水餃的成本0.6元。

最後,我們來算一下每位客戶的實際消費

來吃自助水餃的,大多不會是一個人。除去特別會吃的,一般人頂多能吃20-30只水餃。同時,水餃店的18元每位是不包含蘸料、開火費的,根據小編的經驗,每家自助水餃店一般會額外收6元的蘸料費。基於此,自助水餃店還是有盈利的空間的。

自助水餃既不需要店主來煮水餃,也不需要多餘的勞動,只需要保證水餃的充足和口味的獨特。這也大大節約了成本,每盤水餃大約6個,能夠使消費者有更多的選擇。所以說,18元的自助水餃店還是有利潤的。


華爾街見聞


我認為:150平方米的水餃店一年能賺30萬。最近在利津縣陳莊鎮一家自助水餃店吃過三次,18元一位,有幾點體會:一、水餃總體覺得現包現煮還算不錯,質量還有上升空間。二、小菜一般,急待提高,小蘋果小的像核桃大小,這裡大集上的大蘋果每斤三到四個的也不會超過每斤一塊二。三、同行人從第一次去吃給水餃店給美女老闆提議上鍋蓋(認為:沒蓋煮餃子不好熟)始終不採納。四、聽剛開業時六人包餃子(半年前)吃的人很多,現在只有一到二人包了,我們去三次只有兩桌(包括我們共8人)。五、塑包餐具很髒,不能用,老闆視而不見。我認為:自助水餃模式很好,價格不高,節約時間,有消費體,若在各個細節下點功夫一定會贏利。


天河印刷--李東海


每個水餃的克重是有要求的,葷的一個人最多吃15個,素的20個,但是人不可能光吃水餃,所以在配餐上通常會有很多品種,通常情況下所有配餐加一起一個正常人吃的總量不會超過500克!記得,自助水餃飲品也是免費的,一個成年人有多大的飯量?所以說自助水餃的毛利率在40-50%左右一點問題沒有!只要客流量可以,還是比較賺錢的!



洋蔥頭141355094


吃過一次,19+5,5元是電費調料錢,有些拌菜和燻雞骨架廉價小點心,一籠6個成本也就1.5元,餃子不大,能吃的7.8籠也正常,女的兩三籠可能就吃完了,如果一人拿個7.8籠,會摞很高,很顯眼,有時會不好意思,餡料不是很實惠,菜多肉少,牛肉的完全吃不出牛肉的香味。綜合一下,能吃的人,餃子成本+調料電費,10+1,熗拌菜最多也就3.4,點心兩塊就膩(共15.16元)。熗拌菜都不是新鮮的,在通常保鮮6小時以上,甚至是前一天隔夜的。如果是女的成本也就能吃回12元。一般人吃不回本的。

不過大胃王之類的估計能吃回本。

同理的還有自助串串香,5毛一串的會收5元調料+5元電費底料錢。1元一串的免收調料錢。女的吃完通常15.16元錢,男的23.24元正常。想吃實惠的實則不如買一斤各類丸子(12元)自己回家煮,不過調料沒有人家的全,滋味也差點。

從南京到北京,買的沒有賣的精。


暴風烈馬




這是明顯降低成本的方式贏利。自助水餃就是降低人工的一種方式,同樣價格,費用降低就會有利潤產生,一般情況下,飯店要有大廚,服務員等相關人員,可是,自助就節省了大廚的開支,就是有服務員,也會比原有模式少很多,這樣就會贏利。

這種方式也是現代社會的產物,如果在吃不飽的年代,就不可能。

還有就是人們飲食觀念的改變,現在的人們更講究營養均衡,這樣的飯店一般會搭配蔬菜類,這樣也是贏利到通道。

有些飯店,把這定位在引流量,用其他到服務項目賺錢。比如:飲料,其他小吃等。

還有就是在過剩到年代,微利銷售也是營銷的本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