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放學,你早接還是晚接,竟會影響孩子的性格

一個班裡那些經常被最早接走的那些孩子,自信程度往往比其他孩子高,但如果固定被第一個接走的,往往虛榮心較強


豆豆媽平時工作比較忙,總是容易把接孩子放學的事情給忘記,豆豆幾乎每天都是最後一個被接回家的。


直到有一次家長會上,老師單獨叫住了豆豆媽,說:每次一放學,豆豆就靜靜的坐在座位上低著頭不說話,不時地看著班裡的一個又一個小朋友被家長接走。

當最後只剩下幾個同學的時候,豆豆好像知道自己還會等好久一樣,拿出課本默默地看書,雖然他什麼都沒有說,但作為老師,我看的出豆豆心裡的委屈...

孩子放學,你早接還是晚接,竟會影響孩子的性格


豆豆媽想起最初孩子和自己說過,想媽媽早點去接他,可是自己總因為各種理由搪塞豆豆。沒想到孩子是這麼的敏感...


國外學者曾經有一項調查,他們發現:

一個班裡那些經常被最早接走的那些孩子,自信程度往往比其他孩子高,但如果固定被第一個接走的,往往虛榮心較強;

相比之下,那些最後被接走的孩子,尤其是那些經常被最後接走的孩子,他們往往較內向,甚至有些自卑。


如果家長總是第一個來接的,突然有一天家長不能第一個來接,孩子可能會失望甚至抱怨家長為什麼沒有第一個來,因為家長的一貫早來已經成為孩子炫耀的資本。

如果家長總是最後一個來接的,孩子可能會有被遺棄的感受由此帶來的孤獨感和無助感會影響孩子I的一生。


所以說,不管是早接還是晚接,都要把握一個“度”。不要總是第一個,也不要經常落在最後。


那我們應該怎麼做呢?


❶ 孩子主動要求“第一個”接怎麼辦?

如果孩子要求第一個到班級來接,需問清楚原因,不能一味滿足。每天接孩子的時間,可以有時早有時遲,只要避免總是最後接孩子就好了。


❷ 突然有事,接孩子“遲到”了怎麼辦?

偶爾晚點來接孩子,最好提前告訴孩子,不要“言而無信”。要讓孩子知道爸爸媽媽比較忙,讓孩子明白不是自己不愛他。


❸ 總是老人接送,對孩子有影響麼?

如果家裡總是爺爺奶奶接孩子,建議父母每週可以騰出一天親自接孩子,這樣地舉動對孩子來說就是關注,就是愛,畢竟父母和爺爺奶奶還是有所不同的。


❹ 只能最晚接孩子怎麼辦?

如果家裡確實沒辦法,註定是最晚一個接孩子,那麼就要對孩子多下一番心思了。


比如:回家路上與孩子聊聊天,不要問大而廣的問題:“今天學的怎麼樣?”,而要從小事入手:“今天午飯什麼菜最好吃?”慢慢引導孩子主動與你溝通。

孩子放學,你早接還是晚接,竟會影響孩子的性格


接孩子回家的路上你問孩子的第一句話會將決定他們的一生:

請試試這類正面的問話

今天遇到了什麼有趣的事情?

你今天開不開心?

你跟小朋友玩了什麼好玩的遊戲?

你的好朋友是誰?他有哪些優點?

給媽媽講一個你今天覺得特別好玩的事兒!

父母傳遞給孩子的信息:無論遇到什麼困難,都要勇敢面對、樂觀向前;不愉快是生活的一部分,接受了生活的不完美,關注我們值得關注的事情,我們才能快樂。孩子頭腦中總是帶著對上學的美好,孩子自然喜愛上學。

拒絕負面的問話:

今天哭了嗎?

有沒有吃飽?

今天有沒有人欺負你?

老師兇不兇?批評你了嗎?

老師有忘記帶你上廁所嗎?

父母傳遞給孩子的信息:上學總是很不愉快!引導孩子瞬間聯想,在家裡有爺爺奶奶爸爸媽媽,能吃飽睡好,也沒人跟我搶玩具,爸媽也總能第一時間回應我的需求。這裡不好,我上學不快樂。


會讓孩子對老師產生偏見的問話:

總是搞得髒兮兮,這老師真是!

尿溼了也沒換,上班當睡覺呢!

怎麼臉劃破了?老師真不盡責!

磕破嘴巴了,老師怎麼看的孩子!


父母遞給孩子的信息:老師不盡責,我受傷或遇到不愉快是老師或別人的責任。讓孩子學會了抱怨,漸漸地,你可能會發現孩子會跟你抱怨說,鉛筆丟了是某某同學搞鬼,今天沒喝水是因為老師總是玩手機等。無論對老師有萬般意見,不要在孩子面前抱怨和批評老師。


除此之外,放學接孩子的細節也很重要

不要帶著玩具、零食、飲料等接孩子放學,更不要一把接過孩子的小書包。因為老師千方百計在幼兒園讓孩子變小大人,一出校門就變回了“小寶寶”,老師的苦心功虧一簣。看到孩子不要忘記來個擁抱,擁抱不僅會讓孩子忘記了所有不愉快,還能讓孩子知道,雖然跟媽媽分開了一天,但是媽媽還是很愛我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