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密伏羲文化論壇盛大開幕

10月16日下午,中國·新密伏羲文化論壇在新密開幕,由中華民族文化研究院伏羲文化研究中心、新密市文化局、尖山風景區、河南伏羲山旅遊有限公司等共同舉辦。來自國內各地伏羲文化傳承研究人員以及關注伏羲文化的各界代表200多人參加了會議。

中國新密伏羲文化論壇盛大開幕

論壇以“傳承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凝心聚力助推全球和諧發展”為指導思想,以“大團結、大聯合”為活動主題,以“中國夢、地球村”為活動宗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大力弘揚中華傳統文化、中華本源文化、華夏根文化。

中華民族文化藝術院伏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大會執行主席厲久山教授宣佈中國新密首屆伏羲文化學術論壇大會開幕,並且講述伏羲文化傳承發展的脈絡。

在開幕式上,詩詞朗誦、歌曲、古箏演奏等各種文藝演出為論壇開幕式增添了靚麗的色彩。

中國新密伏羲文化論壇盛大開幕

10月17日,舉行了拜祖儀式,拜謁了伏羲女媧巨型塑像。並舉辦了專家學術研討會。經過充分的討論和醞釀取得了很多共識,達成了以下成果:

一、新密境內伏羲文化遺址豐富。新密境內與伏羲文化有關的地名幾十處,伏羲女媧祠等紀念性廟宇18處。新密市西北部有浮戲山,據專家考證,“浮戲”與伏羲同義,浮戲山即伏羲山,浮戲山中有三個山峰,分別叫西皇山、中皇山、東皇山,西皇山下有條深溝叫洪荒溝,是伏羲女媧滾磨成親和女媧煉石補天的地方,至今那裡還有五色石。該市的牛店鎮綏水岸邊有“三皇之世”的補國城遺址和娘娘廟遺址,位於該市西大街辦事處的三皇山(又名開暘山)上建有開暘廟,廟內有三皇殿,供奉著伏羲、女媧和神農。位於該市來集鎮的浮山嶺上有伏羲女媧祠,供奉著伏羲女媧並排坐像,這是全國唯一把二者視為夫妻的廟宇,至今還有婚後不育的信男信女到此求子的風俗。位於我市平陌鎮靈崖山上的天爺洞,相傳是伏羲女媧居住的地方,距莪溝裴李崗文化遺址近在咫尺,洞的上邊建有三皇殿和黃帝拜祖碑,供奉著伏羲女媧等傳說中的人類先祖。

二、伏羲女媧神話傳說眾多。新密境內流傳著大量有關人祖伏羲女媧的傳說故事,如伏羲女媧兄妹滾磨成親,女媧煉石補天,植桑養桑等。這些神話傳說不但具有原始性,而且有著鮮明的地方特色。如浮山上的石頭遺留有伏羲女媧勞作的汗香氣,有女媧摶土造人用過的不同一般的油膩土;開暘山有伏羲女媧兄妹躲避洪水的石老虎,有滾磨成親自古遺留下來的磨盤石及磨磨頂、磨合溝等地名;浮戲山鍾溝有女媧煉石補天留下來的五彩石等。在新密山水間,這些代代傳承的地名、傳說故事透露了豐富的遠古時代的歷史文化信息。

三、有關伏羲文化民俗活動豐富。新密有著眾多供奉人祖伏羲女媧的廟宇,各種形式的古廟會源於上古,達於當代,成為廣大群眾祭祀祖先的生動體現。如來集浮山寨伏羲女媧廟會(農曆2月18日-3月18日)及平陌天爺洞廟會(農曆三月三、六月六、九月九),影響遍及周邊各縣市及豫東地區,廟會還成為青年男女談情說愛的場所。開暘廟作為全國唯一的一所祈晴廟宇,反映了民間敬奉女媧的祈晴習俗,當今的廟會祭祀活動是上古人類活動的延續。

中國新密伏羲文化論壇盛大開幕

四、伏羲時期地下考古成果豐厚。在新密溱洧流域,誕生了中國目前所發現的最早的新石器時代裴李崗文化。從考古發掘出的木炭標本測定的年代看,裴李崗文化距今約8000年左右,正與傳說中的伏羲時期相吻合。新密溱洧流域已發現裴李崗文化遺址14處,佔全國已發現的裴李崗文化遺址的五分之一。2009年的李家溝遺址的發掘,進一步證明了早在8000-10000年之間新密這片土地上原始農耕業已經形成。今年8月在伏羲山區尖山村發現了龍山時代的陶片和古人類時代的活動遺蹟。公元前4000年-公元前8000年之間是伏羲活動的重要時期,是人類從舊石器時期到新石器時期一個重要階段,從新密民間神話傳說和新密考古發掘中都找到了伏羲時代中華人文先祖們活動的遺蹟和傳說。

五、新密被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於2008年1月2日授予“中國羲皇文化之鄉”稱號是當之無愧的,同時建立了“中國羲皇文化保護基地”這是非常必要的。新密的一些歷史文化愛好者為此做出了積極的貢獻。這次大會的專家們一致認為新密是中國羲皇文化內涵最豐富的一處重要地區,是中華民族最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地方政府要給予充分地重視和保護,同時給予適當開發和利用。因此,我們完全有理由說,新密是中華民族的聖地,伏羲山是中華民族的聖山。

六、經大會專家考證,“密”字同“宓”,“宓”與伏羲氏直接有關,也就是說新密的“密”字來源於中華的人文初祖伏羲氏。密縣的“密”字是對中華人文初祖伏羲的一種紀念。這是“密”字的真實來源。

七、經與會專家考證,“華”字來源於華胥氏。華胥氏最早生活在華胥之州,華胥之州就是後來史書上的“華渚”。今日新密境內南部的“雙洎河”就是古書上的“華水”。從三皇五帝時代直到夏朝早期,這裡一直是中華民族活動的核心地區,因此可以說新密這片土地就是華夏之源。周穆王東巡時賞給命鹿,鑄成“命簋”,清末被發現後被美國盜走(現存於美國芝加哥博物館)。該青銅器記錄了密縣稱“華”的史實(西周初新密這裡曾被封為華陽國)。考古學家唐蘭在《西周青銅器銘文分代史徽》中說:“華,地名,在河南密縣,西為嵩山,是夏族的舊居,所以華即夏,中華民族起於此。”

(桑建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