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別人買東西不心疼,給自己買東西卻心疼這是什麼心態?

洛丿夜貓子


自古以來買買買,最讓人激動人心,一面是購物的樂趣,一面是金錢的減少;

每個人購物都有不同的心理,這也是人與人之間的差別;

有人問,

給別人買東西不心疼,給自己買東西卻心疼這是什麼心態?

買新的東西誰都喜歡,可是有時候光喜歡是沒有用的;

就像兩個人談戀愛,在一起的時候單純戀愛怎麼都可以

一旦想到一直走下去,甚至要結婚,恐怕考慮的不僅僅是愛情了;

還有兩人適不適合結婚,除了愛情和喜歡還有什麼?

老婆很愛老公,老公很愛老婆,兩人誰都是捨得給對方花錢,對自己連買一瓶礦泉水都要考慮一下;

一面是因為愛情,一面是因為兜裡沒有那麼多;

貼心護家的女人,捨不得買那麼多衣服,買那麼鞋子,說衣服夠穿就好,包包一個就行

疼愛老婆的男人,懂得不去吸菸,不去喝酒,身體重要,金錢也重要;

每一份心疼背後都會有一段故事……

每個人都會有給自己買東西心疼的感覺,就是在覺得這些東西沒有必要買時;

當然覺得很值得或者對方值得擁有的時候,就會很願意去付出;

給自己買時,就會衡量這個東西的價值,覺得東西不值時,就會心疼;

但是有一種現象,就是給自己喜歡的人,比如親人、朋友,或者某些特別的人花錢的時候卻很大方;

我們很多人都是普通人,很多人一輩子為別人活著,這叫做責任——

人首先要會愛自己,即使沒人愛自己,自己也要愛自己;

總想把各種角色都扮演好,唯獨委屈了自己;

苦著自己,別人一點也不知道,還以為你的能力遠遠大於這些;

凡事都要個度,有個取捨,懂你的自然懂你,不懂你的多付出也是無用——


雪林君


這種人在現實生活中已不太多見了。

為家人,為同事,為朋友出手都很大方,唯獨到了為自己花錢的時候,卻很心疼,其心理動因如下:

1.絕對是個負責任的人;

總想把各種角色都扮演好,唯獨委屈了自己。

2.太強烈的“討好性人格”;

只要別人高興我就高興,至於我自己無所謂。

3.典型的“他人取向”;

過於在乎他人的看法和議論,而不是自我肯定。

4.從小過苦日子過怕了;

難到自己真的不想要麼?說穿了還是囊中羞澀,能省就省一點。

5.這種情況男性多於女性,且多見於長子。

順便說一下,我就是這樣的人!😜😜


心理醫生張彥平


有書君認為,給別人買東西不心疼,給自己買東西卻心疼的情況分很多種,而每種情況背後的心理動機是不一樣的。

01為家人捨得下血本,為自己卻仔細斟酌。

小夢是一個結婚多年的、被親戚朋友公認的賢妻良母。

老公負責掙錢養家(當然掙來的錢能支撐小夢一家比較優渥的生活),而她則全職照顧一家人的生活。

小夢認為老公需要外出應酬,所以置辦物件需要考慮身份匹配;

兒子在學校的吃穿用度也要撿著品質高的,不能因為經濟狀況類的問題,使孩子在老師和同學面前抬不起頭來。

至於自己,則認為沒有什麼必要的場合,用花錢來撐門面,所以能省則省。

畢竟老公一個人掙錢不容易。

像小夢這種全職主婦,因為在家庭經濟地位中的不平等,使得她在進行經濟決策時,具有偏心傾向:

即傾向於對家庭經濟貢獻大的人,而自覺自動地縮小自己需要的份額,實際上屬於一種順從心態。

02 為親戚朋友置辦禮物,很少考慮價錢。

有書君的朋友小紅,背井離鄉的外出工作好幾年了,每逢春節回家前,她都會到商場大肆採購一番。

七大姑、八大姨、堂兄、表嫂,包括還是小毛頭的侄子,買起禮物恨不得不看價,都撿著能合他們心意的,哪怕這東西很貴,也一點不覺得心疼。

可如果碰上了一件小紅自己心儀的衣服,卻要斟酌比較半天,捨不得掏出錢來。

其實像小紅這種,就屬於平常人心態。

因為給親戚朋友購買禮物,其實一年也沒有幾次,為了表達自己的真心、討得對方的歡心,當然對禮物本身的關注要遠遠超過對價格的關心;

而給自己買東西時,則會因為平時就為自己添購,或者自己好像也不是太缺少這件東西,對性價比的要求就會比較高,行為表現出來,就好像為自己花錢心疼而為別人花錢不心疼了!

03 經濟獨立的女性,為交際應酬都捨得花錢,唯獨對自己很吝嗇。

比如村裡出來的小芳,外出打工多年,手頭略有積蓄。親戚朋友誰有個需要伸出援手的,小芳總是竭盡全力。

交際應酬、請客隨禮也都出手大方。

可一到自己這兒,無論是吃穿用度,還是外出遊玩,花一分錢都恨不得掰成兩半,親戚朋友都說小芳懂事,但懂事的小芳卻始終不擅長與人相處,快三十了,連個男朋友都沒找過。

有書君認為,小芳的這種心態,就存在一定問題。

除了好面子的因素,最可能的情況就是小芳存在深刻的自卑情結。

她在衡量對自己與他人的付出時(花錢只是其中的一個經濟標尺),採用的根本就不是一個標準。

對別人尺度寬鬆,對自己則極為苛刻,其根本原因就在於,她可能在內心深處認為自己不夠好、或不值得,這也是她建立親密關係的主要障礙。

當然,上面只是比較有代表性的三種情況的心理分析,還有許多種其他情況,需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有書君在此就不一一列舉了。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有書共讀


給別人買東西不心疼,給自己買東西卻心疼。我就是這樣的人,27歲了,一直都是討好型性格,過的很累。經常省吃儉用的過日子,努力的存錢,不捨得給自己買東西和吃貴的。宅家裡的日子就是簡簡單單的煮白粥或方便麵吃。或買青菜和打折的肉類。心疼花錢,久而久之就不想花錢,除非打折促銷降價的情況下會心動消費。淘寶網購都是買最便宜的東西。

能省一分錢也會很開心那種。所以活得有點累,但對家人對朋友對別人,卻很大方。如逢年過節給爸媽家用,回家會買大包小包的禮物給哥嫂侄子侄女。

同在深圳生活的哥嫂,我很多時候過去找他們,都會去商場買上很多吃的東西給侄子侄女,花不少錢。過節也會買禮物給他們。心疼錢也會捨得買。

如8月份爸媽哥嫂侄子侄女來深圳和香港玩,我當出錢出力用心還免費當導遊,還包吃包住包玩包車費包門票的帶他們出去豪玩。還在深圳和香港分別租四星級酒店給他們住。帶他們去香港大酒樓飲茶吃飯,在深圳也帶他們去試意大利菜。叫車打車吃飯住宿都是自己默默的掏荷包。有時候會問自己為什麼這麼大方,心裡又會想他們很難得來一次,自己要盡地主之誼才會安心。最後玩2天花足自己萬多塊錢的私房錢。送爸媽臨走那天還帶去大商場買幾百塊錢的衣服,每人兩件衣服當心意。錢花了,只能再默默存私房錢了。

所以自己一直活得很累。討好型人格!吃力不討好呀!心態就是不對別人大方,自己會更難受一樣。



美食廚太


心路,心理諮詢師,和你一起討論生活的酸甜苦辣鹹。


掙錢不易,花錢心疼,這是我們這些普通百姓的共識。但是有一種現象,就是給自己喜歡的人,比如親人、朋友,或者某些特別的人花錢的時候卻很大方。這是為什麼呢?

其一,給他人買東西是我們能力的證明。小時候伸手要錢很理直氣壯,長大後再伸手要錢就覺得不好意思。這是因為我們的自尊心在伸手的時候受到了傷害。而給他人花錢是證明我們能力的一個機會。

其二,這和我們的愛與歸屬的需要有關。當滿足了安全感、生理需求之後,人就需要滿足愛與歸屬的需要。否則就會覺得孤獨,不被認可,所以需要和他人保持關係。這裡的他人包括重要他人以及我們認為和我們關係比較親近的人。互送禮物就是與他人保持關係的一種。

其三,和中國人的愛面子有關。面子是什麼?拿不出來,也看不到。可是中國人卻普遍很在乎,為了面子願意付出很多代價,包括金錢。所以為了掙回面子,買禮物當然很正常。

不知到我我的回答對你有沒有啟發,歡迎留言


傾聽花開的聲音xinlu


35歲那年有一天下班,媳婦告訴你 孩子要上幼兒園了 雙語的一個月3000 你皺了皺眉頭,那邊就已經不耐煩了 “四單元的老王家孩子,一個月6000” “你已經這樣了,你想讓孩子也輸?” 你沒說話,回屋給媳婦轉了6000塊錢 這筆錢,你原本打算給自己過個生日,買個新電腦 38歲,孩子上了一年級 老師說一年級最關鍵,打好基礎很重要 你笑著說,是是是,老師您多照顧 新生接待的老師看著你不明事理 你指了一條明路 “課外輔導班,一個月2200” 40歲的時候,孩子上了三年級 老師說,三年級,最關鍵,承上啟下很重要 你笑著說:是是是,正打算再報個補習班 44歲,孩子上了初中 有一天回到家,她對你說 爸爸,我想學鋼琴 你沒什麼猶豫的 你以為這些年,你已經習慣了 但那句“爸爸現在買不起”你始終說不出口 好在孩子比較懂事 她說:爸爸沒事,要不我先學陶笛也可以 你看著這麼懂事的孩子,卻開心不起來 46歲,孩子上了一個不好不差的高中 有一天你在開會,接到了老師的電話 電話裡說你的孩子在學校打架了 叫你去一趟 你唯唯諾諾的 和那個比你還小5歲的領導請了個假 到學校又被老師訓了一通 無非臺詞就是那一句 你們做家長的就知道工作,能不能陪陪孩子 你看著這個老師,有點可笑 好像當時說: 家長在外辛苦點 多賺點錢讓孩子多補補課的和他不是一個人 50歲,孩子上了大學 很爭氣,是一個一本 他學的專業你有點看不懂 你只知道工作不一定好找 而且學費還死貴 你和他深夜想聊聊 準備了半斤白酒,一碟花生米 你說著那些曾經你最討厭的話 還是要為以後工作著想 挑個熱門的專業 活著比熱愛重要 你們從交流變成了爭吵 你發現,你老了 老到可能都打不過這個18歲的孩子 你說不過他,只能說一句:我是你爸爸! 孩子看著你,知道再怎麼爭辯都沒用 這場確立你最後威嚴的酒局不歡而散 你聽的不真切 在孩子回自己屋的路上好像叨叨了一句 “我不想活的像你一樣” 怎麼就哭了呢?50歲的人了 一定是酒太辣了,對不對 一定是酒太辣了 55歲,孩子工作了,似乎有一點理解你了 但你卻反了過來,你說不要妥協 56歲,孩子也結婚了 你問他喜歡那個姑娘麼 他愣了愣說:喜歡吧 60歲,辛苦了一輩子,想出去走走 身邊的那個人過了30年 你依舊分不清到底喜不喜歡 你們開始規劃旅遊路線 這麼多年了 你們還是存在分歧,還是在爭吵 某個瞬間,你覺得 這樣可能也挺好 一切都準備好了 兒子說:爸媽,我工作太忙了 可以幫我照顧一下孩子麼 你們退了機票,又回到了30年前 70歲,孩子的孩子也長大了, 不用天天操心了 你下定決心說:一定要去玩一趟 可是手邊的柺杖 只能支持你走到樓下的花園 ,很多人一輩子為別人活著,這叫做責任


一視一心



人的確是一種特殊的高級動物,有思想,有抱負,有心理反應,有顧及他人感受的動物!


人手裡有點錢,看到好東西,好衣服,喜歡給別人買東西,而且不心疼,給自己買東西就有點捨不得!這是愛的表現,也是會過日子,精打細算的反應!


其實,給別人買東西不心疼,這裡面的別人只是區別自己的說法,這別人也不是所謂別人,就是家裡人,比如老婆孩子父母兄弟姐妹等等,自己有責任和義務照顧和關心的人。


這種心態恰恰反映了人區別於動物最根本因素之一,一個人可以對自己馬馬虎虎,能將就一天算一天,可當看到為親人買了東西,滿足了親人的某種慾望,也體現了自己的價值,似乎有種驕傲的心態,或者說是滿足感、責任感、幸福感,時時刻刻期望親人過的好一些,幸福點!

總之,給別人買東西不心疼,給自己買東西心疼,這主要是愛的心態,責任心態!


宗元


很多人會比起給自己買東西更喜歡給別人買東西,也就是把自己的錢花在別人身上。明明是自己的錢為什麼不給自己花呢?也許在他們的心中認為別人比自己更值得愛,比起自己他們更愛別人。

有很多這樣的現象,比如母親比起給自己買衣服更希望給孩子買東西,這是人性中善良的地方,但是也有一些人,他們的這些行為到達了異常的程度。比如有的人情願自己撿垃圾也要把工資捐出去,在他們的心裡不是比起自己更愛別人,而是他們根本不愛自己,甚至是恨自己的,所以什麼都不想給自己買,而把錢花在自己認為應該花的人身上。

這些行為很可能來源於你的成長經驗,你看到了別人是怎麼對待自己、他人的,或者你聽到了別人評價你的話而產生了投射性認同,你認為你聽到的看到的就是對的,所以也就按照他人認可的方式來行動了。

如果你可以接受自己當下的狀態那麼就證明你適應的很好,繼續做你想要做的事情就好;如果你對自己當下的狀態感到不滿意,那麼你的投射性認同可能對你造成了負面的影響,

為什麼感到不滿意呢?因為一方面你認為你應該這樣做,這是你超我的想法;另一方面你內心並不希望這樣做,這是你本我的想法。這個時候自我就產生了矛盾,因為自我的任務就是協調自我和超我。所以你的不舒服就是本我在抗議你把他壓抑的太久啦,試著尊重內心真實的願望,不要認為它是“壞的”“不好的”,每個人的想法都應該被尊重,看到自己內心真實的需要,理解自己的感受,讓本我也知道你是關注他的,這樣他就不會在“難受”了。

當有人為自己的這種行為感到不舒服時,很多人或通過讚揚他們以鼓勵他們繼續這樣下去。這樣的行為的確很善良,但是我們也不行該忽視他們內心的感受,和利他的行為相比,自己內心真實的想法應該得到同樣的尊重。


鴨梨心理


不愛自己,很多傳統好人通病,討好型性格,是病,得治。我以前也這樣,給別人花錢心裡不算也不記,給別人買東西挑貴的,怕人嫌不好,一是別人喜歡好的不能送人家差的,二是真心想把最好的給別人。但給自己花一點錢都算記,買東西只選賤的不選對的,自己吃差點穿差點用差點都無所謂,反正自己不虛榮也不嬌貴,全身便宜貨久了別人就會覺得你很便宜,都這麼認為時,你就真便宜了。以為自己無所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對自己苛刻對人窮大方,實不知自己活的太沒質量,不懂愛自己的人,別人是不會愛你的。最近一年吧,才漸漸覺醒,再之前兩年時間覺得賺錢沒意義,給父母他們又不要,這點工資換不來誰高興,沒啥用,後來開始給自己花錢,第一次敞亮的給自己買東西是今年春節前,那些日子心臟不好又犯哮喘,手機掉水裡,只好買個新的,選的是喜歡的而不是相對便宜的,買完路過服裝店試件羊毛大衣,不知怎麼就買了,然後也不喘了心臟也舒服了,哈哈哈。頭一次買那麼貴的衣服,除了買房買傢俱頭一次一天花這麼多錢。有一就有二,漸漸開始去商場給自己買品牌的衣服和鞋,遇到喜歡的就買下,之前再喜歡的覺得貴也不會買。現在喜歡很多東西,衣服、鞋、口紅、絲巾,還有手飾。雖然還不能都買得起,但至少活的有點慾望好過無慾無求,我為自己能發現外在物的美而慶幸,那誰今天穿的風衣真好看!那個口紅顏色好喜歡!幾個月後我要給自己那個買音符的項鍊!這些在我前三十多年人生裡從來沒有過,花錢能給自己帶來喜悅,生活有了質量,愛自己對自己好,也會越來越多人喜歡你欣賞你,融入別人而不是委屈討好別人,綻放自己,會愛自己才能懂如何愛別人。先人後己只愛別人不計個人得失喜好的傳統教育是錯的,違揹人性本末倒置,人首先要會愛自己,即使沒人愛自己,自己也要愛自己。


平常心53963022


這樣的人多是年齡在四五十歲以上的人,且絕大多數都是母親。這樣的人一般都經歷過幼時家庭生活拮据,看到過自己的父母節衣縮食勤儉節約打理日子的生活方式。這樣的人很愛自己的家人,尤其是女人,對愛人和孩子超過對自己好,對父母和血脈相連的兄弟姐妹也是超有愛心,總是盡所能地讓別人過的比自己好,讓親人感受到“有我在放心吧”的那種踏實(大言不慚:自己就有這樣的經歷,也是這樣的人)。心裡話,這輩子最對不起的就是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