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武俠之所以受歡迎,還是因爲他能反套路

金庸老先生94歲去世,算是喜喪,但很多人依然內心惆悵不捨,好似:

故人揮手去,天上人間兩茫茫。

金庸承載了多少人的青春年少。

你曾是少年,明亮的眼睛,單純的笑容,你腦海裡能想象到的東西,金庸全部贈與你,毫不吝嗇:

金戈鐵馬,家國情懷,山河萬里愁。

江南的楊柳、桃花,燕子和金魚。

浪蕩瀟灑的少年,牽著白馬的姑娘。

....

這些都可以。

十七八年前,我也是少年,開始讀金庸,每日與《笑傲江湖》為伴,痴迷不醒。

嶽靈珊死在令狐沖的懷抱裡:

忽然之間,嶽靈珊輕輕唱起歌來。令狐沖胸口如受重擊,聽她唱的正是福建山歌,聽到她口中吐出了“姊妹,上山採茶去”的曲調,那是林平之教她的福建山歌。

當日在思過崖上心痛如絞,便是為了聽到她口唱這山歌。

她這時又唱了起來,自是想著當日與林平之在華山兩情相悅的甜蜜時光。她歌聲越來越低,漸漸鬆開了抓著令狐沖的手,終於手掌一張,慢慢閉上了眼睛。歌聲止歇,也停住了呼吸。令狐沖心中一沉,似乎整個世界忽然間都死了,想要放聲大哭,卻又哭不出來。他伸出雙手,將嶽靈珊的身子抱了起來,輕輕叫道:“小師妹,小師妹,你別怕!我抱你到你媽媽那裡去,沒有人再欺侮你了。”

我坐在床上痛哭失聲,眼淚直流。

我媽聽到我在房裡哭,走到門口,有點驚慌,怎麼了怎麼了。她說。

令狐沖的小師妹死了。我這樣回答。

我媽搖搖頭,笑了,說,我還以為出了什麼大事呢。

說完,她走了,去客廳繼續看電視劇了。


金庸武俠之所以受歡迎,還是因為他能反套路

笑傲江湖


少年會長大,我也跟很多人一樣不再看金庸了。

武俠小說,只是夢而已。

裡面個個主角都那麼順利,就是跌落懸崖了,都有師傅教練神功的啦,而我們這些人,哪有這種運氣?

直到兩年前回家過春節,閒來無事,隨手翻舊書,翻到了《倚天屠龍記》。

金庸在後記裡寫道:

張三丰眼睜睜看著張翠山夫婦慘死於面前,極是痛苦,我當日以為我明白那種感受。今日方知,寫那本書的時候,我那時根本還不明白。(《倚天》寫於1961年,而在1976年,他的長子自殺,成了金庸心中一生的痛,故有此一說吧,簡單一句話,令人淚下)

那時候,我忽然想,大概到了我重看金庸的時候了。

這一次的重看,我忽然疑惑,這還是我少年時代看過的那些書嗎?

令狐沖與任盈盈隱居江湖,二人經過嶽靈珊的墳墓,看到小師妹墳頭長滿了青草,心裡很是傷感。

嶽靈珊終究是令狐沖心上的傷口,隨著時光逝去,那傷口或者不那麼劇烈的疼了,但是這種傷痛,永遠的長在他的血肉裡,成為他生命的的一部分,塑造出新的令狐沖。

那林平之呢?

林平之出場是救人,行俠仗義,是好人家出身高品德之人,緊接著因為家傳武林秘籍,目睹全家被殺,此處已經懷疑江湖正義,接著懷抱秘籍遠走,拜師竟然拜了嶽不群,君子劍是假,師徒情也是假,再次重創了林平之的世界觀。

這時候似乎只有一樣東西可以拯救林平之了,那就是愛情。通俗小說裡,不都是佳人的出現,讓浪子回頭嗎?

是的,嶽靈珊主動愛上了他,但是嶽靈珊給林平之的愛情,沒給他救贖,而是帶來百分之百的的傷害。

嶽靈珊拋棄了令狐沖愛上了他,從此華山派師兄弟為了替令狐沖出氣,對其冷落敵對,更添孤僻,價值觀再遭重創,嶽不群如此,華山派的人也如此,個個與他為敵。

令狐沖為人磊落有俠氣,本是可給林平之注入力量的友人,此時淪為情敵,縱不屑為敵,也不會惺惺相惜。林平之如同一個溺水的人,被抽走了唯一救生的一條浮木。

嶽靈珊對林平之的愛是害了他,他寄人籬下,滿腹血海深仇,屢遭重創,哪裡有心思去戀愛?四面楚歌,眾人敵對,想報仇,怎麼辦呢?只能練葵花寶典,去勢自宮。

此功夫對嶽不群之殘忍是輕微的,嶽不群年紀已長,男性特徵退化,何況男女之事有所經歷,女兒已長,對正處盛年新婚的林平之,其重創扭曲的程度可想而知,而這一出棋也徹底的失去了嶽靈珊,閹人是沒有愛情的。

一個原本在高處的人從失去地位,至親,失去信仰,失去友誼,失去愛情,最後連身體都殘缺了,林平之一直獨自做困獸之鬥,最後被埋在西湖底,夜夜嚎叫。

他每一步都沒得選,只能沉淪。


金庸武俠之所以受歡迎,還是因為他能反套路

笑傲江湖


不止林平之令狐沖,同樣命運的還有楊過張無忌。

不管坊間流傳多少傳說,說什麼楊龍性格不合,兩人是親情不是愛情,沒有男女間的性慾吸引等等,楊過始終只能與姑姑共度終生,那是他顛沛流離的童年和少年註定了的選擇。

小龍女與楊過二人,才是彼此最終的安全感。

淑女失貞,俠客斷臂,這本來就是一種支離破碎,而兩個人的結合,不過是彼此取暖,彌補這種“破碎”。


金庸武俠之所以受歡迎,還是因為他能反套路

神鵰俠侶


舊版的《倚天》結尾:

周芷若似笑非笑在窗外笑:無忌哥哥,你可也曾答應替我做一件事啊。

張無忌百感交集,也不知道是喜是憂,手一顫,給趙敏畫眉的筆掉在桌上。

趙敏贏了嗎?

恐怕沒有。

張無忌不會輕易“無忌”,就像遊坦之不會有“坦途”一樣。


金庸武俠之所以受歡迎,還是因為他能反套路

倚天屠龍記


《天龍八部》中,誰人有所得?最後與“初心”相悖。

蕭峰一掌拍死阿朱,英雄慘死。

虛竹和尚,硬生生的被逼著破了色戒。

而段譽呢,王語嫣選他,不過是退而求其次。他們心知肚明。王姑娘若不是被慕容復推落井中,未必會戀上這呆子。段譽也未必愛王語嫣,他愛的大抵只是跟她相似的畫像。

...

若說武俠只是“成人童話”,金庸大概未必願意。


金庸武俠之所以受歡迎,還是因為他能反套路

天龍八部


金庸是孤獨的。

只是他不像古龍是顯性孤獨,他的孤獨是“隱性”和“無力”的,更“大眾”。

從創作上來說,金庸的武俠態度其實是個變化的過程,也是金庸對人性的思考過程。

從“絕對的大俠”到“亦正亦邪,小小的君子”最後到“無俠”的落筆,金庸的悲觀一目瞭然。

前期哪怕是陳家洛,雖然性格有缺陷,不討喜,但是理想目標還是以家國為重,寧願斷送香香公主的幸福也要立大志。郭靖更是絕對的大俠風範。

從《神鵰》開始,楊過對個體自由的追求已經明顯高於天下蒼生,令狐沖只想退隱,張無忌最後也只帶了趙敏走,《連城訣》已經灰暗得不像武俠小說,最後《鹿鼎記》封筆,韋小寶完全不是俠客,國家關他屁事,最大願望就是回去開妓院當老闆。

金庸在愛情裡是個消極主義者,張無忌是被選擇,楊過與小龍女靠隔岸觀景的幻想維持,段譽是王語嫣退而求其次的選擇,浪子令狐沖且不論他最終是否忘記嶽靈珊,任盈盈束縛他卻是真實的,而韋小寶對每個女人都無愛,最神仙眷侶的黃蓉與郭靖,在《神鵰》裡的結婚後和諧度都遠不如在《射鵰》一書的情態,在對待郭芙和楊過的態度分歧上可見一斑。

這還不叫孤獨,什麼叫孤獨?

昔日金光閃閃的理想與愛情,到最後多多少少都需要用到“忍耐”二字,這本身就已經是孤獨了。

有些作者確實只是少年時代的朋友,而金庸不是。

他是你各階段的朋友。

他曾給少年的你壯志與夢想,他也給成年的你理解與慈悲,悲與喜,分不清。

你幽幽暗暗的時光歲月裡,金庸一直守在那裡。

就如同82版《天龍八部》的主題歌裡唱的那樣:

笑莫笑,悲莫悲(凝悲忍嘆)

此刻我乘風遠去(無可奈)

往日意,今日痴(從今痴淚)

他朝兩忘煙水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