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功最顯赫的「高幹子弟」,爲何最後只想絕食自盡?

1

作為高幹子弟,周亞夫的出道成名,卻極富浪漫英雄主義。

一段細柳營的佳話,直到現在還被選入中學語文課本,讓他以恪盡職守的硬漢形象留在國人記憶中。

漢文帝後元六年(前158年),六萬匈奴兵浩浩蕩蕩南下,烽火一路傳到長安。

漢文帝針對京城防衛進行部屬,命劉禮屯兵長安以東的霸上(今陝西西安東郊)、徐厲屯兵長安以北的棘門(今陝西咸陽市東北),而長安以西的細柳,則交給絳侯周勃之子,河內太守周亞夫。

戰功最顯赫的“高幹子弟”,為何最後只想絕食自盡?

▲出身將門的周亞夫。【劇照】

進行一番周密佈置後,皇帝自己也沒閒著,帶著大臣和護衛,前往視察。霸上和棘門的守軍聽說皇帝親臨,大開營門迎接。

用白雲大媽的話說:“那是相當壯觀。那場面,真是鑼鼓喧天、鞭炮齊鳴、紅旗招展、人山人海。”

漢文帝一行車馬從營門長驅直入,無人阻攔。將領們帶著手下,都表現得畢恭畢敬,迎來送往,不失禮節。

一般領導要是見屬下如此卑躬屈膝,估計很是滿意。可看著將士們臉上笑嘻嘻,漢文帝心裡一點兒都不高興。

眼下還有細柳的駐軍未視察,漢文帝估計也覺得煩了,巴不得趕緊結束這無聊的工作。

然而,細柳營的將士們卻讓漢文帝眼前一亮。遠遠望去,營門的士兵身披鎧甲,氣宇軒昂,看到皇帝的大隊車馬走近,紋絲不動,異常警覺。

宮裡的護衛囂張跋扈,一來就想硬闖。營門的守軍立馬攔住,手上緊握兵器,寸步不讓。護衛們高聲喊話:“爾等快開門!我們是宮裡的衛隊,天子車輦馬上就要到了。”

細柳營的將士們完全不把這話放在心上,回答道:“軍中只聽將軍的號令,不聽天子之詔。”

漢文帝得知前進受阻,只好命人持節告知周亞夫。這時,營門方才放行。皇帝一行入營,守軍叮囑他們:“軍營中不得縱馬驅馳。”

先是攔門,接著又是警告,若在一般皇帝看來,這種行為絕對是大逆不道。幸虧漢文帝是性情溫和的一代明君,能體會周亞夫的良苦用心。一行人只好緩緩前行,到了中軍營帳,終於見到周亞夫。

周亞夫全副武裝,見了漢文帝,揖而不跪:“臣身披甲冑在身,不便跪拜,請允許以軍禮拜見。”

漢文帝心中一顫,一時竟放下威嚴,雙手扶住車前橫木,以示敬意。

出了細柳營,一路上漢文帝還在回味,不禁讚歎:“周亞夫才是真正的將軍啊!”

朝堂之上,有太多人如劉禮、徐厲般呆板迂腐的臣僚。他們在官場上戰戰兢兢,一心討好上司,在人情世故上花的心思,比起本職工作,有過之而無不及。

如此捨本逐末,於國於民皆無益處,正如漢文帝所說,霸上、棘門守軍,如同兒戲,一旦遇襲,都將輕易被俘。

而周亞夫這樣的硬骨頭,絕對是百裡挑一。

2

細柳營的會面,讓漢文帝終生難忘,他為太子劉啟,即漢景帝留下遺囑:“危急時刻,可把軍隊放心交給周亞夫統領。”

漢景帝前元三年(前154年)正月,由吳王劉濞領銜的吳楚七國之亂爆發。我們所熟悉的七國之亂,原本其實有九國參加,劉濞先後聯繫了膠西、楚、齊、淄川、膠東、濟南、濟北、趙等八國。

結果,齊王膽子小,早早悔約。濟北王因為都城城牆倒塌,竟被國內官員挾持,以修築城牆為由退出。

戰功最顯赫的“高幹子弟”,為何最後只想絕食自盡?

▲七國之亂。

當時,諸侯王都對漢景帝積極推行削藩不滿已久,參與七國之亂的多是削藩的“受害者”,如楚王劉戊因為太后守喪期間搞不正當男女關係,被治罪,削去東海郡,還有趙王劉遂犯法,膠西王參與賣爵,都被削地。

吳王劉濞除了被削去會稽、豫章二郡之地,還與漢景帝有私仇。當年,劉濞的長子劉賢入京,與尚未即位的劉啟飲酒博弈,起了爭執。劉啟一怒之下,拿起棋盤毆打劉賢,失手將他打死。

新仇舊恨加一起,此時不反,更待何時。吳、楚等七國以“請誅晁錯以清君側”為由,發兵數十萬,一路西進。

叛軍打到梁國的棘壁(今河南永城西北)。此時漢景帝已經聽從袁盎之計冤殺晁錯,想以此平息眾怒,可劉濞拒不撤兵,自稱“東帝”,誓與中央鬥爭到底。

3

這一年春天,漢景帝的日子過得很慌,七國叛軍不願罷兵,中央能否和他們正面交鋒,心中沒底。

就在此時,漢景帝猛然想起父親臨終前推薦的周亞夫

周亞夫終於等來建功立業的機會,被拜為太尉,統帥三十六將出徵,討伐叛軍。

戰功最顯赫的“高幹子弟”,為何最後只想絕食自盡?

▲周亞夫官拜太尉。【劇照】

出發前,周亞夫向景帝提出自己的作戰計劃:“吳楚兵剽悍輕捷,不可貿然與之交鋒。請陛下允許我暫時放棄梁國,不予救援。我軍迂迴到叛軍側後,斷其糧道,待敵軍消耗殆盡,可一戰而勝之。”

成大事者,不拘小節,周亞夫的戰略,不惜犧牲一隅以謀全局。隨後,周亞夫率軍出征,一路繞道,來到叛軍東北方向的昌邑(今山東境內),佔據深溝高壘,而將梁國讓給叛軍,任由其攻打,消耗其兵力。

與之相對,七國剛起兵時,劉濞手下一名年輕的桓將軍,曾向他建議,吳國多步兵,步兵利於平地作戰。我們要避開城池,以最快的速度分兵攻下洛陽武庫、敖倉糧庫,攻佔函谷關。如此,據險守關,就算拿不下關中,也可以二分天下。

可是,劉濞卻沒采納。

因此,叛軍幾乎傾盡全力攻打梁國。梁王劉武是漢景帝的同胞兄弟,正帶兵拼死抵抗。他多次請求周亞夫出兵救援。周亞夫以大局為重,不予理睬,只派輕騎截斷吳楚叛軍後方的運糧水道。

劉武只好帶著必死的決心,親率精銳據守睢陽。城外周亞夫軍不打算傾力支援,吳楚叛軍卻傾巢進攻。從此之後,劉武對周亞夫恨之入骨。

戰爭進行了兩個月,周亞夫的計謀終於起效。吳楚叛軍軍糧逐漸耗盡,後備補給跟不上,多次向周亞夫的主力部隊挑戰。

叛軍頻頻侵擾,一夜,營中發生騷亂。深居大帳中的周亞夫早已聽見動靜,但仍從容淡定,躺著不動。不一會兒,營中將士情緒穩定下來,騷動自然平息,周亞夫早睡過去了。

又過了幾天,叛軍大舉進攻軍營東南,來勢洶洶,可週亞夫卻調兵到軍營西北去防禦。後來,叛軍主力果然偷襲西北,讓周亞夫逮個正著。吳楚軍這招聲東擊西,用得不太靈。

隨著兵糧耗盡,叛軍實在忍受不了,只好悻悻然退兵。周亞夫等的就是這一時機,立馬出動精兵追擊,大破叛軍。叛軍作鳥獸散,劉濞及其部下四散逃亡。劉濞的人頭被懸賞千金,不久死於越人之手。

吳楚七國之亂自爆發到平定,總共才歷時三個月。周亞夫推為首功,當之無愧。

4

七國之亂後,周亞夫的政治生涯走向頂峰,兩年後,更是出將入相,官至丞相。

為將者進了政治的圈套,若想獨善其身,談何容易,古往今來,皆是如此。

當年細柳營中與漢文帝的君臣之誼,恰好暴露了周亞夫的性格缺點——剛正不阿,不知變通。

回到朝中,周亞夫先後因幾件事,與漢景帝產生矛盾,並最終走向悲劇。

公元前150年,漢景帝廢慄太子劉榮,改立劉徹(漢武帝)為太子,以其生母王娡為皇后。

帝王家事,臣子本就不該多過問,偏偏耿直的周亞夫在這件事上和漢景帝起了爭執。他固執己見,認為慄太子沒有過錯,怎能輕易廢黜?

周亞夫的諫言,挑撥著漢景帝心中的一根刺,從此以後,他和周亞夫漸行漸遠。

戰功最顯赫的“高幹子弟”,為何最後只想絕食自盡?

▲漢景帝。【劇照】

這時候,梁王劉武還記著當年周亞夫見死不救的仇恨,每每進宮拜見竇太后,都要和她抱怨周亞夫的種種不是。竇太后也聽了不少關於周亞夫的壞話。

恰好有一次,竇太后跟漢景帝建議,該給皇后的哥哥王信封個侯爵。漢景帝起初故作推辭,說:“太后的侄子和弟弟當初也未封侯,直到我即位後才受封。現在我封皇后哥哥為侯不太合適。”

竇太后堅持己見,說:“當年我哥哥在世時沒有受封,直到他死後,才封了他兒子。這件事情,我到現在都深感遺憾。你現在都是皇帝了,可以便宜行事,趕緊封王信為侯吧。”

漢景帝心生一計,說:“我與丞相商議一下。”經由與丞相商議通過,漢景帝恰好可以擺脫私自賞賜外戚的惡名,要是有稍微清醒的政治頭腦,都知道,此時就應該順著漢景帝的意思。

周亞夫卻是個“直腸子”,對漢景帝甩出漢高祖劉邦的白馬之盟:“非劉氏不得王,非有功不得侯。不如約,天下共擊之。王信身無寸功,不能封侯。”

漢景帝一時啞口無言。

5

王信封侯一事,周亞夫一句話就得罪了老闆、老闆娘和老闆他娘。當丞相做到這份上,真是個性十足。

匈奴貴族唯徐盧等五人降漢。漢景帝心花怒放,這回總得封個侯爵表示一下,以此鼓勵更多匈奴人來歸順。

周亞夫又跳出來抗議:“這些人背叛自己的主子,我們還給他們賞賜,以後還如何懲戒我朝那些不守節的臣子!”

抗議無效,漢景帝這次絲毫沒有理會周亞夫的意見,只是憤憤地說:“丞相的建議不中用了。”隨後,堅持封唯徐盧等人為侯。

一個執拗任性,另一個獨斷專行,周亞夫心裡很受傷。景帝中三年(公元前147年),周亞夫稱病辭職,漢景帝順手免去他的相位。

君臣失和,這樣的結果也不至於太難看,可惜戰功赫赫的周亞夫短短几年間,由人生巔峰跌落谷底。

戰功最顯赫的“高幹子弟”,為何最後只想絕食自盡?

▲周亞夫畫像。

歷代多有人同情周亞夫的悲劇結局。南宋文學家陳耆卿,如此分析周亞夫官場失利的遭遇:“宰相職業,以格心為主,不以矯激亢訐為功。”

周亞夫的耿直性格正犯了為臣者的大忌,這當然是他走向覆滅的原因之一。

然而,這只是漢代的史官們呈現給我們的片面之詞罷了。

6

周亞夫的父親,是開國功臣絳侯周勃

周勃為人敦厚,出身寒微,年輕時靠編織蠶具討生活,有時在別人婚喪嫁娶儀式上吹簫伴奏,掙外快。可他卻是最早跟著劉邦打天下的老幹部之一。

西漢初年形成“布衣將相之局”,周勃亦是其中翹楚,後來在誅滅諸呂時立下大功,漢文帝在位時曾任宰相。

可就是這麼一個老實巴交的人,晚年居然被誣告謀反。漢文帝將他交給廷尉處置。

周勃惶恐不安,說起話來舌頭都打結了,不知道怎樣應付審問。

獄吏看周勃好欺負,經常沒給他好臉色,藉機對他進行羞辱。周勃陷入窘境,只好拿出千金賄賂獄吏。

得人錢財,與人消災,獄吏便在書牘背後寫字暗示:“可請公主作證。”獄吏所指的公主,是漢文帝的女兒,嫁給周勃的長子周勝之為妻。

周勃這才開竅,想起來自己還跟皇室有點兒關係在。於是,他把近些年得到的賞賜全部贈給漢文帝的舅舅薄昭,通過他找到了薄太后。

周勃是扳倒呂氏,扶持漢文帝上位的功臣,又和皇室是親家,被文帝尊稱為“長者”。薄太后得知他蒙冤下獄,登時大怒。

那日漢文帝臨朝,薄太后抄起頭巾就朝他扔去,罵道:“絳侯當年兵權在手時都沒謀反,現在年老了,身居小縣城中,反倒能謀反嗎!”

漢文帝趕緊賠罪,說已經查明真相,這就放周勃出獄,恢復其爵位。

戰功最顯赫的“高幹子弟”,為何最後只想絕食自盡?

▲西漢開國功臣周勃。【劇照】

周勃出獄後,連連苦笑:“我曾帶領百萬將士,卻不知道獄吏如此尊貴啊。”

周勃不是特例,文景之際,開國功臣集團出身的官僚頻頻落馬。

史載,這一時期,朝中高幹子弟大都驕奢淫逸,所謂“子孫驕逸,忘其先祖之艱難,多陷法禁”

除了因貪汙腐敗和政治風波而身敗名裂的,還有的功臣因子孫早夭而無人繼承爵位。到漢武帝時期,朝中顯貴大都不是出自開國功臣集團。

周亞夫出自漢初布衣將相世家,怎麼著也是個“紅二代”,自然不願家族就此沉淪。

如前文所述,在皇后兄長封侯和匈奴降臣封侯兩件事上,周亞夫都站在漢景帝的對立面,據理力爭。並非因為他無偏無黨,而是他作為開國功臣集團的最後榮光,對朝中新貴的倔強和抗爭。

戰功最顯赫的“高幹子弟”,為何最後只想絕食自盡?

▲漢初至武帝時期,開國功臣及其後裔在中央及地方高官中所佔比率(%)。

7

周亞夫的政治生涯和其父何其相似,在一次政治危機中力挽狂瀾,隨後在官場扶搖直上,最終又無端蒙冤。

而且,漢景帝沒打算就這麼放過周亞夫。罷相之後,有一回周亞夫受邀入宮,參加漢景帝的飯局。

周亞夫入座後,定睛一看,這桌上擺著的是一整塊肉。美味佳餚在眼前,旁邊卻沒任何餐具。

周亞夫畢竟是曾經封侯拜相的離休老幹部,見漢景帝這般請客,當場就不樂意了,命令掌管宴席的尚席取筷子來。

漢景帝看著周亞夫,笑說:“難道這還不能滿足你嗎?”

周亞夫心中憤恨,敢怒不敢言,只好脫冠跪下謝罪。景帝讓他起來,他二話沒說,大步流星往外走,一副錚錚鐵骨,傲然挺立。

漢景帝看著昔日功臣遠去的背影,喃喃道:“看他那悶悶不樂的樣子,如此桀驁不馴之人,怎能輔佐年少之主呢?”那時,太子劉徹年紀尚幼。漢景帝擔心,自己若有一朝撒手人寰,周亞夫必定是個禍害。

從那天起,周亞夫的結局便已註定,漢景帝很快找機會對他舉起屠刀。

周亞夫被迫退休後,上了年紀,身體狀況也不好。他兒子買了五百副盔甲盾牌,預先準備,作為陪葬的明器。

可是,周家公子也是一紈絝子弟,對僱工極為苛刻,甚至還拖欠工資。僱工們便把周家私自購買甲盾的事情告知朝廷。當時,私藏兵器是重罪。

漢景帝馬上命人抓拿周亞夫前來審問。周亞夫聲稱對此事毫不知情,悲憤之下,他本要自刎,卻被夫人阻攔,於是先被逮捕下獄。

漢景帝的意思已然十分明白,廷尉知道該如何處置,他便責問周亞夫:“君侯這是要謀反嗎?”

周亞夫憤怒地辯解:“這不過是兒子給我買的葬器,怎麼說是謀反?”

隨後,廷尉用一句讓人毛骨悚然的話,作周亞夫的催命咒:“君侯縱使不在陽間謀反,死後恐怕也會在黃泉之下造反吧。”

周亞夫深知,漢景帝是不給自己留一條生路了。萬念俱灰的周亞夫絕食五日,嘔血而死。

戰功最顯赫的“高幹子弟”,為何最後只想絕食自盡?

▲半生戎馬的周亞夫,終不知朝堂之上暗箭難防。【劇照】

所謂的絕食自盡,不過是一場變相的政治謀殺,一個“欲反地下”的莫須有罪名,足見朝堂的人情薄涼和帝王的冷酷無情。

周亞夫的崛起,是漢初高幹子弟的最後一搏。在他之後,漢初功臣集團逐漸退出政治舞臺,迅速走向沒落。

不是所有功臣家庭,都能挺過一次次政治危機,笑傲朝堂,更多的是,隨風消逝。

參考文獻:

(漢)司馬遷:《史記》,中華書局2006年版

(漢)班固:《漢書》,中華書局2007年版

李開元:《漢帝國的建立與劉邦集團:軍功受益階層研究》,三聯書店2000年版

譚浩:《周亞夫與漢初功臣集團的沒落》,《湖南師範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1年S2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