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資格證考試必背:《綜合素質》材料分析題知識點及答題技巧

距離教師資格證筆試只剩下十來天時間,在這段時間裡,小編幫大家把考試的重點統統過一遍。今天要說的是《綜合素質》材料分析題知識點及答題技巧。

第一章:職業理念

第一節、教育觀

1、素質教育的內涵:

(1)素質教育以提高國民素質為根本宗旨;

(2)素質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教育;

(3)素質教育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

(4)素質教育是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的教育;

(5)素質教育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的教育。

總結一下就是“提素、個性、創兩全”。在這五點中,後四點是經常考材料分析題的考點,大家在備考時要著重理解,在理解的基礎上識記。

2、新課改的教學觀:

(1)教學從“教育者為中心”轉向“以學習者為中心”;

(2))教學從“教會學生知識”轉向“教會學生學習”;

(3)教學從“重結論輕過程”轉向“重結論的同時更重過程”;

(4)教學從“關注學科”轉向“關注人”。

第二節、學生觀:“以人為本”的學生觀

1、學生是發展的人:學生的身心發展是有規律的(順序性、階段性、不平衡性、互補性、個別差異性)對於這一點在材料分析題中考的較少,大家可以以單選題的形式備考,理解每一個規律的含義即可;學生具有巨大的發展潛能;學生是處於發展過程中的人;

2、學生是獨特的人:學生是完整的人;每個學生都有自身的獨特性;學生與成人之間存在著巨大的差異;

3、學生是具有獨立意義的人:每個學生都是獨立於教師的頭腦之外,不依教師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存在;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是責權的主體

第三節、教師觀:新課改背景下的教師觀包括教師角色的轉變和教師行為的轉變。

1、教師角色的轉變:

(1)從教師與學生的關係看,新課程要求教師應該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

(2)從教學與課程的關係看,新課程要求教師應該是課程的建設者和開發者;

(3)從教學與研究的關係看,新課程要求教師應該是教育教學的研究者和反思的實踐者;

(4)從學校與社區的關係來看,新課程要求教師應該是社區型的開放教師。

教師角色的轉變總結一下就是“學生反建社”:學生是指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發展的促進者;反是指研究者和反思的實踐者;建是指課程的建設者和開發者;社是指社區型的開放教師。

2、教師行為的轉變:

(1)由於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所以教師要幫助引導學生;

(2)由於教師是學生髮展的促進者,所以教師要尊重讚賞學生;

(3)由於教師是教育教學的研究者和反思的實踐者,所以教師在對待自我上強調反思;

(4)最後,在對待與其他教育者的關係上,新課改強調合作。教師行為的轉變可以總結為“你我他它”:你是指學生,

對待學生尊重讚賞;我是指教師對待自己要反思;他是指對待同事要合作;它是指對待教學,要幫助引導。

教師資格證考試必背:《綜合素質》材料分析題知識點及答題技巧

小雨打斷戶外閱讀

第三章:教師職業道德規範

第一節:教師職業道德

一、《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範》共六條,體現了教師職業特點對師德的本質要求和時代特徵,“愛”與“責任”是貫穿其中的核心和靈魂。

1、愛國守法----教師職業的基本要求

2、愛崗敬業----教師職業的本質要求

3、關愛學生----師德的靈魂

4、教書育人----教師的天職

5、為人師表----教師職業的內在要求

6、終身學習----教師專業發展的不竭動力

在歷年全國教師資格考試綜合素質的考試中,有兩道材料分析題,總共28分。綜合素質中材料題的考點集中在職業理念和職業道德兩部分。

一、職業理念

其中職業理念中有三觀:教育觀、學生觀、教師觀。

(一)教育觀:

1、在教育觀中,考材料分析題的第一個考點是素質教育的內涵:

(1)素質教育以提高國民素質為根本宗旨;

(2)素質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教育;

(3)素質教育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

(4)素質教育是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的教育;

(5)素質教育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的教育。給大家總結一下就是“提素、個性、創兩全”。在這五點中,後四點是經常考材料分析題的考點,大家在備考時要著重理解,在理解的基礎上識記。

2、教育觀中,考材料分析題的第二個考點是新課改的教學觀:

(1)教學從“教育者為中心”轉向“以學習者為中心”;

(2)教學從“教會學生知識”轉向“教會學生學習”;

(3)教學從“重結論輕過程”轉向“重結論的同時更重過程”;

(4)教學從“關注學科”轉向“關注人”。

這4點都可能在材料分析題中體現,所以大家要理解每一點的含義,能從材料中找出體現了哪一點。

(二)學生觀:

1、在職業理念學生觀部分,考材料分析題的第一個考點是以人為本的學生觀的內涵:

(1)學生是發展的人:學生的身心發展是有規律的(順序性、階段性、不平衡性、互補性、個別差異性)對於這一點在材料分析題中考的較少,大家可以以單選題的形式備考,理解每一個規律的含義即可;學生具有巨大的發展潛能;學生是處於發展過程中的人;(2)學生是獨特的人:學生是完整的人;每個學生都有自身的獨特性;學生與成人之間存在著巨大的差異;

(3)學生是具有獨立意義的人:每個學生都是獨立於教師的頭腦之外,不依教師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存在;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是責權的主體;以人為本的學生觀這一考點非常重要,考過很多次,所以要引起大家的重視。給大家總結一下,就是“兩獨一發”。大家不僅要記住三個大點,裡面包含的各個小點也需要大家去理解和掌握,因為材料分析題都是從各個小點來出題的。

2、學生觀部分,考材料分析題的第二個考點是教育公正——面向全體學生。也就是說,堅持以人為本,必須面向全體學生。教育公正在教育活動中的體現,就是所有學生都能夠獲得同樣的教育機會,這個教育機會均等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個是入學機會均等,一個是教育過程中的教育機會均等。對於教育公正大家著重理解,在材料中如果有體現可以分辨出來即可。

(三)教師觀

在職業理念教師觀部分,考材料分析題的就是新課改背景下的中小學教師觀。

(一)新課改背景下的教師觀包括教師角色的轉變和教師行為的轉變。

1、教師角色的轉變:

(1)從教師與學生的關係看,新課程要求教師應該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

(2)從教學與課程的關係看,新課程要求教師應該是課程的建設者和開發者;

(3)從教學與研究的關係看,新課程要求教師應該是教育教學的研究者和反思的實踐者;

(4)從學校與社區的關係來看,新課程要求教師應該是社區型的開放教師。教師角色的轉變總結一下就是“學生反建社”:學生是指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發展的促進者;反是指研究者和反思的實踐者;建是指課程的建設者和開發者;社是指社區型的開放教師。

材料分析題中容易考到的是前三條,所以大家要識記並理解。

2、教師行為的轉變:教師行為的轉變是和教師角色的轉變結合在一起的。

(1)由於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所以教師要幫助引導學生;

(2)由於教師是學生髮展的促進者,所以教師要尊重讚賞學生;

(3)由於教師是教育教學的研究者和反思的實踐者,所以教師在對待自我上強調反思;

(4)最後,在對待與其他教育者的關係上,新課改強調合作。教師行為的轉變可以總結為“你我他它”:你是指學生,對待學生尊重讚賞;我是指教師對待自己要反思;

他是指對待同事要合作;它是指對待教學,要幫助引導。因為教師角色的轉變,教師行為也會發生相應的變化。所以,答題的時候,教師角色的轉變和教師行為的轉變可以結合在一起。

二、職業道德

職業道德部分考材料分析題的就一個考點就是08版的教師職業道德規範,包含六條:

1、愛國守法-----教師職業的基本要求;

2、愛崗敬業-----教師職業的本質要求;

3、關愛學生-----師德的靈魂;

4、教書育人---教師天職和道德核心;

5、為人師表-----教師職業的內在要求;

6、終身學習-----教師專業發展的不竭動力。

08版的職業道德幾乎是每年材料分析題必考的,所以大家要重視。總結起來就是“三愛兩人一終身”。三愛簡單記就是指愛國、愛崗、愛學生;兩人是指為人師表、教書育人;一終身是指終身學習。大家要把每一點的意義理解透。

教師資格證考試必背:《綜合素質》材料分析題知識點及答題技巧

一、重點知識

(一)職業理念:教育觀:

1.素質教育的內涵:素質教育以提高國民素質為根本宗旨;素質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教育;素質教育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素質教育是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的教育;素質教育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的教育。

2.新課改的教學觀:教學從“教育者為中心”轉向“學習者為中心”;教學從“教會學生知識”轉向“教會學生學習”;教學從“重結論輕過程”轉向“重結論的同時更重過程”;教學從“關注學科”轉向“關注人”。

學生觀:

1.“以人為本”的學生觀:學生是發展的人;學生是獨特的人;學生是具有獨立意義的人。

2.教育公正:處理好發展的“共同性”和“差異性”問題,以所有學生的發展為本,或者說以每一個學生的發展為本,在教育活動中的體現機會均等,就是所有的學生都能夠獲得同樣的教育機會,或者說教育機會對所有的學生來說是均等的。

教師觀: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師觀——教師角色轉變、教師行為轉變。

1.教師角色轉變:從教師與學生的關係看,新課程要求教師應該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從教學與課程的關係看,新課程要求教師應該是課程的建設者和開發者;從教學與研究的關係看,新課程要求教師應該是教育教學的研究者;從學校與社區的關係來看,新課程要求教師應該是社區型的開放教師。

2、教師行為轉變:在對待師生關係上,新課程強調尊重、讚賞;在對待教學上,新課程強調幫助、引導;教師在對待自我上,新課程強調反思;在對待與其他教育者的關係上,新課程強調合作。

(二)職業道德:

《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範》(2008):三愛兩人一終身。

愛國守法——教師職業的基本要求;

愛崗敬業——教師職業的本質要求;關愛學生——師德的靈魂;

教書育人——教師天職和道德核心;

為人師表——教師職業的內在要求;

終身學習——教師專業發展的不竭動力。

教師資格證考試必背:《綜合素質》材料分析題知識點及答題技巧

中國招教網 www.zhaojiao.net

二、材料題秘訣

1.看對象。材料內容一般分為起始-過程-結果,考生需重點劃出材料中主體人物(教師)做了什麼事,對學生有什麼影響。

2.求配對。首先認真審題,看清楚題目要求從職業理念(教育觀、學生觀、教師觀)還是職業道德來作答,答題角度必須明確,否則沒有分數;其次理論配對,根據材料中主體人物(教師)在整個過程中做了什麼事情再列出相對應的知識點;最後利用材料中的關鍵字將原文轉換為自己的語句,結合相關理論知識理清答題思路。

3.重邏輯。材料題答題順序為總-分-總,要求首尾呼應,聯繫實際。

(1)第一部分:總述。總起語句為:“材料中某教師做法符合職業理念(素質教育觀/以人為本的學生觀/新課改背景下的教師觀)/職業道德的要求,值得提倡。”

(2)第二部分:分述。材料一般體現3-4個分論點,分論點之間建議分段並結合框架詞書寫,書寫順序為:首先,理論+材料+論述;其次,理論+材料+論述,,;最後,理論+材料+論述。作答“論述”為材料中主體做法取得的結果或獲得的成效,如:有利於/有助於學生健康成長、推動了/促進了學生全面發展、提高了學生某方面的能力等,如果考生擔心個人語句積累不足或是答題超時,也可以直接進行小結論述:材料中主體的做法體現了/踐行了XXX理論。

(3)第三部分:總述。總論要求聯繫自身,由表及裡,總結句可以是:“作為一名教師,我們要學習材料中某老師的做法,貫徹/踐行xxx理論,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材料題秘訣,綜上,職業理念和職業道德材料題都可以參考重點知識和答題技巧兩個環節進行備考,考生若想真正取得,還需要學以致用,通過模擬練習不斷自我。

一、例如下列這樣的問題,都可以用下面的答案來回答。

問題一:請從教育觀的角度評析這個老師的教學行為。(綜合素質教材第8頁)

問題二:請從職業理念的角度評析這個老師的教育行為。

問題三:結合以上案例,談談在教學實際中應該怎麼做。

問題四:分析甲乙兩位老師不同的學生觀、教師觀。

問題五:運用教育理念的相關知識對該教師的行為進行評析。

問題六:請從正確的教師觀角度,談談如何改進教師工作。

(案例主要是講教師忽視素質教育,而只重視成績;或者學生不參加集體活動,這是反面教材。正面教材就是老師用各種創新手段來教育學生。這些都適用於下面這個答案,寫的時候要結合材料)

答:1、教育觀:(1)素質教育觀理念:面向全體學生,把全體學生放在主體地位,關注每位同學的發展,注意因材施教,而不是面向少數成績優秀的學生而忽視大部分學生。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不是隻注重知識傳授,忽視德智體美的發展,也不能僅以學習成績作為評價的主要標準,甚至是唯一標準。

(2)教學觀:要樹立以學生髮展為本的教育觀。在教育取向上,不僅要重視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掌握,還要重視基本態度和基本能力的培養。尤其在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上,要重視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學習的興趣的培養以及學生個性的發展。

2、學生觀:要把學生看成是發展的人、獨特的人、具有獨立人格意義的人,而非單純的只是容器。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充分地發揮學生的能動性,促進其發展。要尊重、信任、引導、幫助每一個學生,實現學生的身心全面發展。

3、教師觀:教師應該有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學生髮展的促進者;從課程的重視執行者轉變為課程的建設者和開發者;從“教書匠”轉變為教育教學的研究者和反思的實踐者。這就要求教師應該更新教育觀念、轉變教育思想;拓寬知識視野,更新知識結構;潛心鑽研也為,用於探索創新;主義研究與反思,探索課堂教學中的創造性。

二、例如下列這樣的問題,都可以用下面的答案來回答。

問題:請從教師職業道德的角度分析xx的行為。

答:職業道德:(參考綜合素質教材第77-78頁)這道題應該結合材料給出的內容這樣答:

答:x老師的行為充分踐行了教師職業道德規範,具體體現在一下幾個方面:

第一,“關愛學生”。x老師講全身心的愛投入到工作中,激勵學生取得好的成績,體現了關愛學生;

第二,“愛崗敬業”。x老師用休息的時間不知疲倦的為學生補課,體現了他愛崗敬業;

第三,終身學習。x老師年過半百仍學習新知識,體現了終身學習;

第四,愛國守法;

第五,教書育人;

第六,為人師表。

(如果考試中的材料體現了職業道德中的例如“為人師表”,“教書育人”等都要寫出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