矢志奮鬥,續寫湖南發展新榮光

矢志奋斗,续写湖南发展新荣光

“文運同國運相牽,文脈同國脈相連”。一個民族最大的資源就是文化,最打動人心的也是文化。文化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力量,文化遺產是中華民族精神傳承、文脈延續的重要載體。自從2005年國務院第一次提出要進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開始,截至2017年6月,中國已有39個項目躋身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總數位居世界第一。但因為中國歷史悠久、幅員遼闊、民族眾多,仍有很多非遺項目已經或者瀕臨失傳。

隨著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更樂於接受一些通俗簡單的文娛活動,很少用心去感受擁有歷史沉澱的文化遺產,很少能慢慢地、一輩子專注於做一件事情。但文化基因自來都在中華兒女中傳承,儘管現今一些文化傳承遇到了困難,但仍有無數人們在為之奔走努力。

文化傳承人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承載者和傳遞者。祁劇,是湖南傳統地方戲劇種之一,2008年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祁劇傳承人肖笑波,為推動祁劇傳承,努力“將祁劇打造成一張影響力廣泛的湖南名片,藉由這張名片,為非遺文化傳承闖出一條路”。從學戲開始,肖笑波送戲下鄉已有20餘年,先後演出1200餘場,除了在演出中不斷創新發展,將傳統唱腔與現代音樂元素結合起來,還在傳統文化內容保護、人才培育等方面不斷探索保護方式,為非遺文化的保護傳承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沒有文化的弘揚和繁榮,就沒有中國夢的實現。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傳承基礎上的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傳承非物質文化,在三湘四水也已越來越成為文化自覺。拿起牽動四代情緣的繡針和線,吳寧就將一種與生俱來的責任和擔當化作動力,在波蘭、捷克舉行的“湖南非物質文化遺產交流周”活動上,作為湘繡非遺傳承人的他已經是第14次站在世界的舞臺,用湘繡推進湖南與五大洲的文化交流,讓非遺文化走出國門,走進國際。

見一葉而知秋,窺一斑而知全豹。這幾年,是湖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實現基本現代化新徵程的關鍵時期,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發展動能轉換、實現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是重塑經濟空間、厚植髮展優勢、奮力走在中部崛起前列的關鍵時期。也不僅僅是肖笑波、吳寧等人傳承的非物質文化,在各個領域湖湘兒女都在矢志奮鬥,在以實際行動譜寫著璀璨的人生華章。

時代是出卷人,我們是答卷人,人民是閱卷人。新時代屬於每一個人,每一個人都是新時代的見證者、開創者、建設者。揆諸當前,改變粗放的經濟發展方式;縮小城鄉之間、東西部之間的發展差距;還清在生態環境上欠下的歷史舊賬……在廣袤的神州大地,億萬人民也都緊握著奮鬥之槳,高揚起奮鬥之帆,以辛勤的汗水、默默地耕耘,激盪出無往不至、無堅不摧的築夢力量。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回望過去,在危急關頭、挑戰面前,中國人民從不屈服、勇於鬥爭,孕育了堅韌不拔的民族精神,匯聚起愛國奮鬥的磅礴力量。40年改革開放,40年風雨兼程,三湘四水天翻地覆慨而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滿足感不斷提升。“行百里者半九十”。新時代的長征路,註定將會是又一次艱苦卓絕的偉大斗爭。站在新的歷史方位,7300萬湖湘兒女就應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一步一個臺階,在矢志奮鬥中把改革的各項舉措落到實處,續寫湖南發展新榮光。

“民族魂 奮鬥曲”紅網系列評論文章:

在民族魂、奮鬥曲中傲立科技“脊樑”

民族魂護衛中華文明薪火相傳

用奮鬥凝聚民族魂書寫國家未來

擦亮民族魂英雄底色,唱響奮鬥曲磅礴樂章

做時代先鋒,揚精神特質

新的長征路上更需要挺起時代脊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