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幼兒園100個孩子中就有6個得中耳炎,發病率爲什麼這麼高?

曉瓷人兒


我們經常遇到有的成年人,耳部有臭味,流膿,聽力下降,這多因在兒童期患急性中耳炎延誤治療而成慢性中耳炎;它病程一般超過6~8周,反覆發作患耳流膿,鼓膜穿孔及聽力下降,嚴重者可引起面部神經麻痺,腦炎等。

最新調查顯示,3歲以內的比例竟達到了83%。小寶寶不會明確表示“耳朵疼”,那我們怎麼才能發現呢?


一,中耳炎為何喜歡盯上小寶寶呢?

人的耳、鼻、咽、喉各器官以咽部為中心彼此相通的。咽鼓管是中耳通氣引流的唯一通道,平時閉合,僅在吞嚥或呵欠時開放,以維持鼓膜兩側壓力平衡。


寶寶的咽鼓管寬、短而平直,寶寶免疫力較差,遇到傷風感冒,炎症會沿著咽鼓管黏膜侵犯中耳;如果鼻腔內壓力增加,比如不恰當的擤鼻動作等,鼻內分泌物容易經咽鼓管進入中耳炎;躺著餵奶或洗澡時,不能及時將水清理,也很容易誘發中耳炎。

二,如何早期識別寶寶的中耳炎?

急性中耳炎典型表現為耳痛、聽力下降和耳道流膿等,但早期往往不典型,家長誤以為是感冒或涼了肚子,不容易察覺寶寶的耳部。

如果寶貝有了以下這些表現,那麼就可能患上中耳炎了。

【發燒】 寶寶連續3天發燒37.5℃以上,吃了藥燒卻持續不退時;

【哭鬧、搖頭】寶寶躁動不安、愛哭、夜裡總是睡不好覺,搖頭;

【撓耳朵、耳朵積水】 如果寶寶不斷地摸、撓、揪耳朵,當發現有黃色分泌物流出的時候;

【聽力不好】 鼓膜裡有滲出液會導致聽力下降,對你的召喚反應遲鈍,就要注意了。


急性中耳炎治療不徹底或遷延不愈,可轉換為分泌性中耳炎(咽鼓管阻塞導致中耳積液),它的病程較長,耳痛較輕或無耳痛表現。多以耳悶為主要症狀,出現聽覺障礙,跟寶寶說話時,反應明顯遲鈍,為小兒常見的致聾原因之一。

多數慢性中耳炎患者是由非化膿性中耳炎繼發細菌感染,治療不當或延誤治療而來。

局部溼毛巾冷敷可以緩解耳朵疼痛,耳朵流膿一定要勤清理。寶寶及時去醫院應用抗生素加糖皮質激素治療,鼻腔局部滴呋嘛滴鼻液治療,必要時手術。

抗生素選擇:首選阿莫西林,對於症狀加重,抗生素治療48~72小時後仍無改善的患兒,應重新評估並換藥阿莫西林-克拉維酸或頭孢曲松鈉,完成整個療程(7-10天左右)後,務必配合醫生複查。


注:分泌性中耳炎(OME)

四,如何積極預防中耳炎?

提倡母乳餵養6個月或更長時間;餵養時應避免仰臥位餵奶,預防耳部進水;並在生後6到9個月減少或停止使用安慰奶嘴。增強寶寶抵抗力防止感冒;

同時提倡接種肺炎球菌結合疫苗、流感疫苗;避免被動吸入二手菸。平時避免預防性應用抗生素;

2歲以上兒童臨床症狀持續超過10天的,約50%將在6個月內復發,應在醫師指導下徹底治療,定期複查。


不及時治療中耳炎,會出現發熱、嘔瀉等全身性中毒反應,耳痛尤其劇烈;由於鼓室相隔頭顱很近,可能併發如腦炎、血栓性靜脈炎;分泌性中耳炎能導致中耳癌的發生。所以需要我們在生活中對中耳炎進行預防,一旦出現中耳炎的症狀就要及時進行治療,防止慢性中耳炎的發生。


心連心好月嫂


這個是符合流行病學的規律的。急性中耳炎是兒童常見病,據統計,兒童中耳炎發

病率為4%左右,所以100個小孩中有6個得中耳炎這個數據還算比較符合。

在冬季和春季節是中耳炎的高發時間,為什麼呢?因為冬季春季感冒的兒童比較多。兒童中耳炎發病與上呼吸道感染關係密切,多數中耳炎都是因為上呼吸道感染引起,上呼吸道感染的小兒,1/10 可能會導致中耳炎的發生。為什麼成人感冒不容易引起中耳炎小孩如此容易呢?因為兒童咽鼓管(連通耳朵和鼻子之間通道)比較平、短、寬,如果上呼吸道被鼻涕痰液堵塞,就容易往咽鼓管走。並且感冒時候免疫力降低,這時就容易導致中耳炎。

當中耳炎時,主要症狀是局部持續性耳痛,還可伴有高熱、哭鬧、噁心、嘔吐等全身症狀,有時中耳炎穿孔流出膿液後,疼痛反而會緩解

治療上如果發現有中耳炎的上述症狀,儘快到醫院進行診治,可能採取局部治療或者使用抗生素治療等,具體需要根據病情待醫生決定,不屬於我們科普的內容。

那麼重要的是預防兒童中耳炎。有以下的措施:

避免兒童接觸二手菸,即被動吸菸。被動吸菸會導致更多的感染的機會,並可能導致更嚴重的感染。

控制過敏。過敏引起的炎症也可引起耳朵感染,尤其是如果你或你的孩子有其他過敏反應,如溼疹。

避免小孩感冒。

在嬰兒出生的前6至12個月儘量使用母乳餵養嬰兒。母乳中的抗體降低了耳部感染的發生率。

注意奶瓶餵養的方法。如果你餵奶瓶,把寶寶抱成45度角。如果小孩躺著在水平位置進食,會導致液體迴流到咽鼓管中。

注意口腔呼吸或打鼾。經常打鼾或通過嘴呼吸可能是由大腺樣體引起的。這些可能導致耳朵感染。需要專科醫生的檢查。





泌尿腫瘤外科鮮醫生


幼兒園孩子中耳炎發病率高,原因一是因為冬春季節兒童患上呼吸道感染的比較多,而中耳炎是由普通感冒或咽喉感染等上呼吸道感染所引發的較為常見的疼痛併發症。

二是因為家長護理不當造成的,躺著飲水、餵奶:水或奶會向鼻咽方向流入,由於幼兒的咽鼓管比較平直,且管腔較粗,並且內徑比管,奶水可經咽鼓管吹入中耳,可導致中耳炎的發生。

三是因為洗澡與游泳:洗澡和游泳時應避免將水嗆入鼻,水通過鼻咽部而進入中耳引發中耳炎。

四是集體生活,孩子在幼兒園接觸病菌、病毒的機會大大增加,從而增加患鼻炎、鼻竇炎的概率從而誘發中耳炎。

中耳炎,又稱“耳朵底子發炎"發起病來,使人頭腦脹痛,有時甚至從耳內流出膿水,雖不是什麼大病,但會使孩子感到疼痛無比,如不及時治療或治療不及時,可發展成慢性中耳炎,一旦形成,則很難根治。

孩子如果患了中耳炎,除了及時找專業醫生治療外,家長在家可採用輔助療法配合促使其儘快痊癒。如配合耳部熱敷法,或用艾灸外耳道法。

中耳炎如果及時就醫,可以痊癒不再復發,但防永遠大於治,家長在曰常生活中注意以下事項,可減少中耳炎的發病機會。第一不要給寶寶經常挖耳朵,避免不小心刺傷耳內皮膚黏腦,細菌趁虛而入引起感染;第二寶寶洗澡、洗頭時,防汙水流入鼻腔或耳內,游泳時最好戴耳塞;第三母親給寶寶餵奶或其他飲品時,應取坐位,把嬰兒抱起頭部抬高一些,呈斜位,並隨時擦掉流出來的水或奶;第四學會正確的擤鼻涕的方法,要溫和而不要用力過猛,否則會導致耳朵感染。

以上這些,你記住了嗎,如果你覺得對你有幫助,請在評論區留言、點贊,關注我,更多健康知識與你分享。


龍江彩虹


是不是管教說話聲太大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