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五則》成都首演贏得滿堂彩

《老舍五則》成都首演贏得滿堂彩

京味兒話劇 蓉獲讚譽

“成都我來過好多次,電影電視劇話劇都齊全了。這裡發展好快,我都來不及仔細看。”上週末,林兆華導演作品《老舍五則》在成都首演,對於成都的話劇氛圍,82歲的藝術家雷恪生如是說。而李誠儒作為地道的北京人,則希望通過老舍的作品,讓更多成都人喜歡和了解京味文化。

話劇表演 是不斷進化的藝術

《老舍五則》改編自老舍的《柳家大院》《兔》等5個短篇小說,由林兆華導演,舒乙擔當藝術顧問。話劇以現代戲劇的表現手法串成了一部多角度反映老北京市井人生的悲喜劇。抑揚頓挫的鄉音,血肉豐滿的老少爺們兒,衚衕裡的人情冷暖,老北京的苦樂人生……一一在舞臺上展現。

雷恪生,他是影視作品中的“熟臉兒”,在話劇舞臺上也曾獨步春秋。在和記者談到話劇表演時,雷恪生說:“話劇是一種不斷糾正、不斷進化的藝術形式,我演了《老舍五則》那麼多年,是在觀眾和我們的互動中不斷髮現節奏上的問題,然後我們去糾正它,好讓表演看起來更為流暢。”

在雷恪生看來,老舍的這種悲憫,是針對掙扎在生活中的所有人,只是那些故事恰好發生在北京而已,成都的觀眾看過後內心一樣會產生感嘆。聊到自己這個年紀還熱心舞臺,他直言,自己選擇舞臺而非拍影視劇的原因是,唯有站在臺上才能真切地感受到與觀眾的交流與互動,“這是一個演員最幸福的時刻”。

主演:要把掌聲送給老舍

30年前曾演繹過《雷雨》的李誠儒,時隔多年再度迴歸舞臺,曾在《老舍五則》的三個故事中擔當主演。他表示,“這些年一直演電視劇電影,去年一年我就拍了150集電視劇,平均一天拍二十場很正常。在這個強度下,我的演技對於舞臺來說不成問題。此外,我也希望可以從老舍的故事裡找到自己”。

出演三個故事,如何進行角色間的順暢轉換?李誠儒透露,出身京劇世家的他,非常擅長對唱腔的運用,“聲音起高起低,都是很有講究的。你扮演這個角他,非常擅長對唱腔的運用,“聲音起高起低,都是很有講究的。你扮演這個角色時用這個聲,下一個就可以用青衣或者小生去變化。話劇演員的臺詞功底也是紮實的,所以並不存在很大困難”。

演出結束後,主演們面對臺下觀眾報以的熱情表示,“我們還是要把掌聲送給老舍,他是真正的人民藝術家”。

據悉,《老舍五則》在成都站的演出結束後,還將前往廣東,江蘇,浙江等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