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夢愛淺談紫砂「葵仿古」的形式美和藝術美探究

紫砂壺造型簡單,實用性強。制壺人通過紫砂壺的藝術形式表達某個主題,或一種智慧,啟發人去深思。還可以通過各種紫砂材質,各種工藝手法的結合,使紫砂壺成為觀賞性強、寓意豐富的茶具。紫砂壺的形式美是基礎,其藝術美是底子,兩者巧妙結合,相得益彰。

宜興的紫砂壺所具有的形式美值得欣賞,它一般需要遵循形式美的規律。紫砂壺的形式美是由美的壺器造型來詮釋的;其中包含著具體的泥料、色彩、造型、線條、裝飾、風格、文化、歷史等等內容。一款好的紫砂壺也是久經錘鍊,將制壺人的某種觀念融入壺器的造型,表現出來的是一種形式美。這種美的外在形式成為了紫砂壺獨立的審美內容,沉澱著人的觀念、心理、情緒等多種因素。比如直線代表剛硬,曲線代表柔軟,這些說法都是人的主觀意識,歸根究底紫砂壺是來自心理的沉澱和社會審美的積累實踐。本文以紫砂“葵仿古”為例(如下圖),談談這款紫砂壺的形式美與藝術美的統一。

劉夢愛淺談紫砂“葵仿古”的形式美和藝術美探究

劉夢愛-葵仿古

一、紫砂“葵仿古”的形式美

紫砂“葵仿古”是紫砂壺的傳統作品,在圓仿古壺中用筋鑲、塊面轉折的表現手法制作而成,筋紋工藝顯得古樸典雅。紫砂“葵仿古”的壺身略微扁圓形,肩頸襯托之下更覺壺身略扁。這把壺器以六稜葵瓣為圖案,加上壺蓋、壺把和壺嘴也採用了筋紋線,使整個紫砂壺的造型協調、統一。壺身的筋紋凹凸有致,氣勢挺拔貫通。圓潤的壺鈕與壺身一致,應和之下韻味十足。一變嘴,耳形壺把隨身勢,線條流暢,比例得當,同時圓中見方,設計巧妙,力蘊十足。

紫砂“葵仿古”形態美的產生過程,主要是點、線、面、空間在人的心理的反映。人通過對點、線、面、空間形式的理解之後,產生了意識形態。具體而言,就是壺的各個部位,以及由此形成的虛實空間。在紫砂“葵仿古”的點、線、面以及空間等形態要素中,線條是最活躍、最富有情感的要素之一。仔細看紫砂“葵仿古”,之間面與面的交接過渡、平面上的形與空間構成的形態,器藝術美無不與線密切相關。

劉夢愛淺談紫砂“葵仿古”的形式美和藝術美探究

劉夢愛-葵仿古

二、紫砂“葵仿壺”的藝術美

紫砂壺藝術不是日新月異的時尚,而是一門民間的藝術珍品,它以壺體為載體,以文人藝術為思想靈魂,是形與神的結合體。中國文人、士大夫的審美情趣與紫砂壺的形態美是一脈相傳的,並滲入紫砂壺的設計中。中國的士大夫一向崇尚自然淡泊,而且追求內心的寧靜與平和,休閒悠然的生活也是他們在茫茫人海中所向往的方向。而紫砂“葵仿古”的澄靜拙樸、自然適意、渾然天成、平淡幽遠正好與士大夫們所追求的最高境界驚人地契合,紫砂壺也因此被文人們所推廣。加之與“滌淨煩器”的中國茶文化的交融,奠定的紫砂壺形態的審美情趣是素雅而古拙,這也是紫砂壺形態美的審美意義所在。就像這款紫砂“葵仿古”,它沒有繁瑣的裝飾,僅以線條展示藝術美。

劉夢愛淺談紫砂“葵仿古”的形式美和藝術美探究

劉夢愛-葵仿古

三、小結 

隨著社會的不斷髮展並呈現多元化特點,作為主體的人由於自身的興趣、閱歷、性格、愛好等各不相同,其藝術品位、旨趣自然也就不相同了。日本鑑賞家奧玄寶在《茗壺圖錄》一書中,對紫砂壺的形態美作了擬人化的描述:“溫潤如君子,豪邁如丈夫,短小如侏儒,樸訥如仁人,飄逸如仙子,廉潔如高士,脫俗如衲子”,這是用來形容紫砂壺的氣質。不同氣質的紫砂壺藝人,也造就了不同造型與風格的紫砂壺。在欣賞紫砂“葵仿古”時,不同的欣賞者,對紫砂壺的形態美必定有著不同的審美訴求,同時產生不同的審美聯想和想象,因而也就產生了不同的審美眼光與感受。所以,欣賞紫砂“葵仿古”的藝術美,需要從內心出發,因為藝術美其實也是一種個人情感的體驗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