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過半百的她,這樣學唱歌,居然也能成功,你也沒問題!

一位1955年出生的女士,她有一個疑問:“年過半百開始訓練發聲技術是否太晚了一點?”老師告訴她:“學習聲樂不分先後,兒童、少年時代開始學,屬於起步比較早,青年時期開始學剛好,年過半百開始學不算晚。

找到好的老師,學到專業的發聲方法是決定性的,後來者可以居上。老師聽了她的演唱,肯定了她的優點,指出了她的缺點。她希望老師用科學的方法輔導她向專業化、正規化發展。

年過半百的她,這樣學唱歌,居然也能成功,你也沒問題!

流行歌星托馬斯·安德斯

老師認為,她的嗓音條件不象美聲類型,應歸類於民族唱法,以後可以用美聲與民族結合的唱法,以唱中國歌曲為主,兼唱《我愛你中國》、《北京頌歌》、《長江之歌》。凡是殷秀梅、么紅、鄭詠唱過的歌曲都去好好練。她是一塊未經加工的璞玉,摹仿能力很強,嗓音的表現力不一般,而且能輕鬆地唱到小字三組的高音C。老師教導她,保持已有的成果,將已有的基礎規範化,上升到理論的高度,改變她原來隨意的呼吸方法,一定要知道,“吸如聞花,呼如拉弓”(比呼如吹灰更準確)。

老師引導她訓練吸氣,明確什麼是淺吸、什麼是深吸,注意吸足之後的胸腹部前後、左右,長、寛、高的容量。雖然氣息是沒有分量的,但我們要樹立起這樣的觀念:吸氣後感覺到自己的體重大為增大,精神振奮、充滿朝氣。從鼻子開始,咽腔、喉腔、胸腔、腰部、腹部,包括手臂等,都有吸氣的肌群參加工作。吸完後呼出,多次反覆,體會那一種是最佳的方式與狀態,然後進行帶音的練習,看看不帶聲音或帶聲音的氣息消耗量大小。呼氣與平時的自然狀態是大不相同的,要象拉弓,以反彈力推進箭飛出。拉弓時弓弦是異常積極的,弓也被拉得緊緊的。我們

好象在拉緊弓、引而不發的狀態下唱跳音:咪咪咪、嘛嘛嘛······· 按十二平均律,逐音向上或向下行走,磨平不同音高之間的界限。

年過半百的她,這樣學唱歌,居然也能成功,你也沒問題!

斯洛伐克歌手理查德 · 穆勒

不能全部用真聲,要獲取共鳴,求得聲音集中、純淨、透徹,不能鬆散、帶雜質、軟弱無力。起初自然聲區七個音讓她放開唱,她很不習慣,找不到聲道,處於彆扭的狀態。老師教她該放鬆的部位要放鬆,該積極的部位要積極,盡力從陰影中走出來。

她不論唱哪一句,沒有強弱對比,沒有抑揚頓挫,沒有高潮。老師指導她學會多種多樣的運氣方法,練習發一個音持續半分鐘、一分鐘……

運氣均勻、節省,持續性強。發較強較高的音,先要做好準備工作,先通過半小時的練聲,讓發聲器官與呼吸肌群進入躍躍欲試的階段。人比較勞累時最好少唱高音。

發所有的音,她的口形幾乎差不多。老師督促她分清什麼是開口音、半開口、閉口、齊齒、撮口,牢記以字帶聲是歌手必修課。歌喉有先天決定的條件,後天的專業訓練使歌喉大放異彩。她的咬字吐字不能保證每一字準確,而且分不清什麼是平舌、捲舌,什麼是前鼻、後鼻音等等,在老師指點之下向字正腔圓的目標進發。

樂感需進一步加強,符點音符、切分節奏、板眼規則,一拍、半拍、二拍、三拍、四拍等要認真對待、慎之又慎。選一首新歌,要看歌曲的內容,思想藝術性如何,不要先看歌曲作者的名聲大小。歌手越唱越老練、越唱越成功,除非其嗓子出問題。作曲家不是這樣,這首歌作得好,不代表他的另一首歌能有同樣的藝術水準。有的作曲家十首歌中三首優秀,三首中上,四首一般。

披裂肌、環甲肌是調控聲帶的,不同的音高,聲帶的張力、聲門靠緊度有所不同,要在不同力度的氣息支持下變動聲帶的狀態。共鳴分下部、中部與上部,唱一般的音高,共鳴偏重於中部與下部;唱高音,共鳴偏重於上部,中部,但不等於脫離下部。

年過半百的她,這樣學唱歌,居然也能成功,你也沒問題!

著名的意大利作曲家埃尼奧 · 莫里康內




十分力氣用七分,有所保留,嗓子有時是嬌嫩的,稍不小心會使它發生病變。保護嗓子的辦法是掌握科學的發聲法,另外是學會適當用力,不要多發太高太強的音。要養精蓄銳後才能用嗓,之後又應注意休息、補充營養,儘早解除疲勞。

喜歡唱歌的朋友可以點擊文章下面的“瞭解更多”進行系統的學習或使用手機百渡一下“說話式唱法”進行系統的學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