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束陽光

那一束陽光

太陽的光束穿過1.5萬公里的浩瀚宇宙,落在了生養我們的土地上,給予所有生命發展延續的力量。張開雙臂,去擁抱一束光,去播撒一份燦爛,去感受世界的溫暖。

NO.1❤

很多年前,通過一個領導認識了自己創業的公司老闆鄭鑫。那時,他的公司剛起步,自身發展也還存在諸多困難,但為支持我的工作,結對資助了10個邊遠貧困山區的高中生。從高一到高三他按時支付著幫扶的助學金。在高考前夕,還專程開車10來個小時到學校鼓勵孩子們,為他們加油。

有一次,我在微信朋友圈發了一條為白血病患兒募款的消息,鄭鑫看到後,默默地轉過來了一筆錢。儘管到最後沒有挽回孩子的生命,但在這個家庭最困難的時候,他們感受到了溫暖。

一晃幾年過去了,這期間與鄭鑫疏於聯繫,偶爾聯繫也就停留在節日發個短信噓寒問暖,沒有太多交流。前段時間偶然又聯繫上了,借出差之機小聚。席間,聊起了很多過往,也聊起了10位高中生……


那一束陽光

小陳,父母離異,家境貧寒,被某師院錄取後,攜父上門感謝三年的資助之情,鄭鑫得知家庭情況後,親自開車把父女兩人送到學校,把一切安排妥當,留了一萬元錢。自此,又開始了他對小陳大學的資助,一年、兩年、三年、四年。終於,小陳被聘為一個鄉鎮學校特崗教師,順利步入社會。積極上進的小陳沒有安於現狀,參加了公務員考試,並過關斬將被錄取了,即將到城市的機關工作。然而,因為特崗教師的聘期未滿,解聘需要賠償幾萬元的違約金,剛參加工作,本就貧困的家庭未有任何積蓄,無力支付違約金,小陳痛苦得想要放棄。當鄭鑫得知後,左右協調、裡外奔忙,替小陳交上了違約金,又一次改變了女孩的命運。

小熊,大學期間同樣受到了鄭鑫的繼續幫助,並在畢業後進入了鄭鑫的公司,有一份薪水不低的工作。小熊家處貧困山區,為幫助小熊減輕家庭負擔,公司高價購買了小熊家自產的茶葉、核桃等農產品,讓小熊的家庭徹底擺脫了貧困。

此時,我的眼裡已噙滿淚水。他們高中畢業了,對於我的工作來說,和這10個孩子的交集也到此為止,也就停止了關注。而令我沒有想到的是,鄭鑫的幫助一直在繼續,從高中到大學再到工作,從孩子到他們的家庭,他默默地為他們做了那麼多。當初一直覺得鄭鑫的資助是礙於領導的面子,不一定是心甘情願。而現在,與之對比,我為自己狹隘的認識感到臉紅。


那一束陽光


當下正值脫貧攻堅的關鍵時期,鄭鑫又主動表達了參與貧困山區脫貧攻堅的意願,默默的轉來了8萬元錢。從鄭鑫的朋友處瞭解到,這麼多年來,他已經在各地資助了很多貧困孩子和公益項目,公司發展也越來越好,員工已近萬人。我們有理由相信內心充滿陽光的人,上天總會眷顧。


NO.2❤

在哀牢山頂有一個叫麥地的彝族村子,村裡有一所小學,叫麥地完小。交通建設的滯後,高寒的侵襲,信息的閉塞,多年來,能在麥地村完小工作,並且堅守著的老師,基本都是麥地本村人,他們年齡越來越大,教學成績也只有在全鎮墊底了。

幾年前,曾有一個更邊遠鄉鎮中心完小的老師調到麥地完小工作。結果,到麥地的第一夜,天還未亮,老師就圈鋪蓋不辭而別了。


那一束陽光


2014年,從上海來了兩個人,到麥地完小詳細瞭解情況,表達了結對幫扶的意願。麥地人沒有把這當一回事,鎮裡的老師不願來,縣裡的老師不願來,更別說千里之外的上海老師。

2015年9月,對於麥地完小來說,是那麼的與眾不同,可以說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麥地完小迎來了華東政法大學研究生支教團的3位老師,還有新招錄的5位特崗老師。就在這一時刻,麥地完小教師的平均年齡、學歷結構一下子從全鎮倒數第一躍升到順數第一,體現了年輕化、知識化,沉寂的校園也有了活力。華東政法大學決定長期結對幫扶麥地完小。這次的結對,沒有任何部門下達任何幫扶任務,就是單純的幫。

四年來,華政先後派出了4批共21名支教研究生。他們認真努力的工作,孩子在課餘也多了很多豐富的活動,朗誦、畫畫、遊戲、排練節目,很多孩子從不會講普通話,到敢於大聲用普通話朗誦;從見到生人就躲開,到敢於微笑的與你對視。在一年的支教時間裡,所有的週末,備課、研討、家訪,他們的足跡已遍佈麥地22個村民小組,用腳步丈量著哀牢山,用汗水澆灌著哀牢山。


那一束陽光


因為華政,40個從沒走出過麥地,從沒到過縣城的孩子,一路走到了國際大都市上海,走進了他們在上海的“家”,度過了人生中最難忘的一個“六·一”兒童節;因為華政,全校師生在米蘭世博會期間,通過互聯網,在世博會志願者的直播互動中參觀了中國館;因為華政,孩子們在寒冬來臨前穿上了愛心牌運動鞋,穿上了他們人生中第一套校服……因為華政,孩子們有了太多的第一次,打開了一扇通往世界的窗,大山深處種下了無數希望的種子。

NO.3❤

朋友曉華是個熱情、開朗又有些小倔強的高中女教師。在經歷了人生的低谷後,她調離了生養她的城市,到了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開始了全新的生活。


那一束陽光


2012年的一天,在街頭偶遇了紅十字會對造血幹細胞捐獻工作的宣傳,熱情善良的她申請加入了,成為了造血幹細胞捐獻志願者。

四年以後,她接到通知,一名9歲的血液病患兒與她配型成功,需要她捐獻造血幹細胞。要知道,直系親屬以外配型成功的機率是非常低的,幾萬分之一、幾百萬分之一,希望非常的渺茫。期間,也有親戚、朋友、同事勸她不要捐了,影響自己的身體怎麼辦,還上有老,下有小呢!按照規定,需要嚴格對捐獻者和授捐者的身份進行保密,她只通過工作人員知道對方是個9歲的小男孩。她說:“他才9歲,還那麼小,未來還有那麼多的可能性。現在我對他而言幾乎是挽救生命的唯一希望。疼痛、危險、膽怯,不管什麼原因,都不能夠成為阻擋我捐獻的理由。”

為了提高捐獻的幹細胞質量,她按照醫生的囑咐,加強身體鍛鍊,調整飲食習慣和作息時間,以最好的狀態去挽救一個弱小的生命。幾個月後,在家人的陪同下,她走進了醫院,雙手插滿管子,開始了生命的接力。經過6個小時的堅持,來自她體內的172毫升造血幹細胞混懸液,經過飛機轉運,在遙遠的外地注入了一位小男孩的身體,完成了一場生命的禮讚。她讓工作人員轉告孩子的父母:“或許我們一輩子不會相見,但如果孩子成長中遇到什麼困難,我還希望能盡綿薄之力,我不圖什麼回報,只希望孩子健康成長。”


那一束陽光


一切恢復了往常的樣子,燦爛的微笑依舊掛在她的臉上。2017年冬天,她被所在州市評為“感動人物”,評語是這樣寫的:你讓一個生命復甦,讓一個孩童健康成長;你用純真的心靈,詮釋著至善至美;你用簡單和樸素人格,演繹昇華著大愛無疆。


那一束陽光


有一種陽光,比冬日的豔陽更溫暖,驅散陰霾,直抵人心,那就是人性的光輝,善良、博愛,默默付出,不求回報。每每在黑暗的世界中摸索、掙扎,沒有方向的時候,這些美麗的人兒像是一束陽光,總是在不經意間出現,照亮前路,點燃希望,溫暖心靈。慶幸,世界有你,自帶陽光的天使。(凡翀 /文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 部分圖片由李曉雁提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