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束阳光

那一束阳光

太阳的光束穿过1.5万公里的浩瀚宇宙,落在了生养我们的土地上,给予所有生命发展延续的力量。张开双臂,去拥抱一束光,去播撒一份灿烂,去感受世界的温暖。

NO.1❤

很多年前,通过一个领导认识了自己创业的公司老板郑鑫。那时,他的公司刚起步,自身发展也还存在诸多困难,但为支持我的工作,结对资助了10个边远贫困山区的高中生。从高一到高三他按时支付着帮扶的助学金。在高考前夕,还专程开车10来个小时到学校鼓励孩子们,为他们加油。

有一次,我在微信朋友圈发了一条为白血病患儿募款的消息,郑鑫看到后,默默地转过来了一笔钱。尽管到最后没有挽回孩子的生命,但在这个家庭最困难的时候,他们感受到了温暖。

一晃几年过去了,这期间与郑鑫疏于联系,偶尔联系也就停留在节日发个短信嘘寒问暖,没有太多交流。前段时间偶然又联系上了,借出差之机小聚。席间,聊起了很多过往,也聊起了10位高中生……


那一束阳光

小陈,父母离异,家境贫寒,被某师院录取后,携父上门感谢三年的资助之情,郑鑫得知家庭情况后,亲自开车把父女两人送到学校,把一切安排妥当,留了一万元钱。自此,又开始了他对小陈大学的资助,一年、两年、三年、四年。终于,小陈被聘为一个乡镇学校特岗教师,顺利步入社会。积极上进的小陈没有安于现状,参加了公务员考试,并过关斩将被录取了,即将到城市的机关工作。然而,因为特岗教师的聘期未满,解聘需要赔偿几万元的违约金,刚参加工作,本就贫困的家庭未有任何积蓄,无力支付违约金,小陈痛苦得想要放弃。当郑鑫得知后,左右协调、里外奔忙,替小陈交上了违约金,又一次改变了女孩的命运。

小熊,大学期间同样受到了郑鑫的继续帮助,并在毕业后进入了郑鑫的公司,有一份薪水不低的工作。小熊家处贫困山区,为帮助小熊减轻家庭负担,公司高价购买了小熊家自产的茶叶、核桃等农产品,让小熊的家庭彻底摆脱了贫困。

此时,我的眼里已噙满泪水。他们高中毕业了,对于我的工作来说,和这10个孩子的交集也到此为止,也就停止了关注。而令我没有想到的是,郑鑫的帮助一直在继续,从高中到大学再到工作,从孩子到他们的家庭,他默默地为他们做了那么多。当初一直觉得郑鑫的资助是碍于领导的面子,不一定是心甘情愿。而现在,与之对比,我为自己狭隘的认识感到脸红。


那一束阳光


当下正值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郑鑫又主动表达了参与贫困山区脱贫攻坚的意愿,默默的转来了8万元钱。从郑鑫的朋友处了解到,这么多年来,他已经在各地资助了很多贫困孩子和公益项目,公司发展也越来越好,员工已近万人。我们有理由相信内心充满阳光的人,上天总会眷顾。


NO.2❤

在哀牢山顶有一个叫麦地的彝族村子,村里有一所小学,叫麦地完小。交通建设的滞后,高寒的侵袭,信息的闭塞,多年来,能在麦地村完小工作,并且坚守着的老师,基本都是麦地本村人,他们年龄越来越大,教学成绩也只有在全镇垫底了。

几年前,曾有一个更边远乡镇中心完小的老师调到麦地完小工作。结果,到麦地的第一夜,天还未亮,老师就圈铺盖不辞而别了。


那一束阳光


2014年,从上海来了两个人,到麦地完小详细了解情况,表达了结对帮扶的意愿。麦地人没有把这当一回事,镇里的老师不愿来,县里的老师不愿来,更别说千里之外的上海老师。

2015年9月,对于麦地完小来说,是那么的与众不同,可以说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麦地完小迎来了华东政法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的3位老师,还有新招录的5位特岗老师。就在这一时刻,麦地完小教师的平均年龄、学历结构一下子从全镇倒数第一跃升到顺数第一,体现了年轻化、知识化,沉寂的校园也有了活力。华东政法大学决定长期结对帮扶麦地完小。这次的结对,没有任何部门下达任何帮扶任务,就是单纯的帮。

四年来,华政先后派出了4批共21名支教研究生。他们认真努力的工作,孩子在课余也多了很多丰富的活动,朗诵、画画、游戏、排练节目,很多孩子从不会讲普通话,到敢于大声用普通话朗诵;从见到生人就躲开,到敢于微笑的与你对视。在一年的支教时间里,所有的周末,备课、研讨、家访,他们的足迹已遍布麦地22个村民小组,用脚步丈量着哀牢山,用汗水浇灌着哀牢山。


那一束阳光


因为华政,40个从没走出过麦地,从没到过县城的孩子,一路走到了国际大都市上海,走进了他们在上海的“家”,度过了人生中最难忘的一个“六·一”儿童节;因为华政,全校师生在米兰世博会期间,通过互联网,在世博会志愿者的直播互动中参观了中国馆;因为华政,孩子们在寒冬来临前穿上了爱心牌运动鞋,穿上了他们人生中第一套校服……因为华政,孩子们有了太多的第一次,打开了一扇通往世界的窗,大山深处种下了无数希望的种子。

NO.3❤

朋友晓华是个热情、开朗又有些小倔强的高中女教师。在经历了人生的低谷后,她调离了生养她的城市,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开始了全新的生活。


那一束阳光


2012年的一天,在街头偶遇了红十字会对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的宣传,热情善良的她申请加入了,成为了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

四年以后,她接到通知,一名9岁的血液病患儿与她配型成功,需要她捐献造血干细胞。要知道,直系亲属以外配型成功的机率是非常低的,几万分之一、几百万分之一,希望非常的渺茫。期间,也有亲戚、朋友、同事劝她不要捐了,影响自己的身体怎么办,还上有老,下有小呢!按照规定,需要严格对捐献者和授捐者的身份进行保密,她只通过工作人员知道对方是个9岁的小男孩。她说:“他才9岁,还那么小,未来还有那么多的可能性。现在我对他而言几乎是挽救生命的唯一希望。疼痛、危险、胆怯,不管什么原因,都不能够成为阻挡我捐献的理由。”

为了提高捐献的干细胞质量,她按照医生的嘱咐,加强身体锻炼,调整饮食习惯和作息时间,以最好的状态去挽救一个弱小的生命。几个月后,在家人的陪同下,她走进了医院,双手插满管子,开始了生命的接力。经过6个小时的坚持,来自她体内的172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经过飞机转运,在遥远的外地注入了一位小男孩的身体,完成了一场生命的礼赞。她让工作人员转告孩子的父母:“或许我们一辈子不会相见,但如果孩子成长中遇到什么困难,我还希望能尽绵薄之力,我不图什么回报,只希望孩子健康成长。”


那一束阳光


一切恢复了往常的样子,灿烂的微笑依旧挂在她的脸上。2017年冬天,她被所在州市评为“感动人物”,评语是这样写的:你让一个生命复苏,让一个孩童健康成长;你用纯真的心灵,诠释着至善至美;你用简单和朴素人格,演绎升华着大爱无疆。


那一束阳光


有一种阳光,比冬日的艳阳更温暖,驱散阴霾,直抵人心,那就是人性的光辉,善良、博爱,默默付出,不求回报。每每在黑暗的世界中摸索、挣扎,没有方向的时候,这些美丽的人儿像是一束阳光,总是在不经意间出现,照亮前路,点燃希望,温暖心灵。庆幸,世界有你,自带阳光的天使。(凡翀 /文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部分图片由李晓雁提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