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途島海戰,日軍真的敗於「命運五分鐘」嗎?

蕭西之水

中途島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重要戰役,於1942年6月4日展開,最終美軍以僅損失一艘航母“約克城”號的代價擊沉日本“飛龍”、“蒼龍”、“赤城”、“加賀”四艘重型主力航空母艦,取得初步扭轉太平洋戰局的勝利。很多資料尤其是日方資料,都將日軍的慘敗歸咎於“命運五分鐘”,也就是說當美軍的SBD“無畏”俯衝轟炸機攻擊日軍航母時,日軍航母正在為第二攻擊波的飛機進行加油換彈,再過五分鐘就可以完成所有準備工作起飛,那時美軍飛機的攻擊就不會這樣致命,勝負的結局很可能完全改變。那麼,事實究竟如何呢?

“五分鐘!誰能料到瞬息之間戰局就會逆轉呢?”

關於中途島海戰,最富戲劇性的說法莫過於“命運五分鐘”。

根據淵田美津雄《中途島》記載,10點20分,南雲忠一下令“一旦準備工作完成,飛機立刻起飛”,與此同時“赤城”飛行甲板上“全部飛機已經發動,龐大的航母開始逆風航行,五分鐘之內,全部飛機就可以起飛”。

但10點25分開始,“三架黑色敵機朝‘赤城’垂直俯衝下來。機關炮開始向敵機猛烈射擊,但已經晚了。美國無畏式俯衝轟炸機的巨大黑影越來越多,突然,許多黑色的東西從機翼下淒厲地搖晃而下”。

不到五分鐘就能反擊,而五分鐘以內恰好“赤城”遭到炸彈襲擊,失去戰鬥能力,這的確讓人意料不到。

但不得不說,《中途島》這番記錄很可能是戲劇演繹,或者說,純粹是編的。

中途島海戰,日軍真的敗於“命運五分鐘”嗎?

躲避 B-17 攻擊的日本航母“赤城”

的確,早上10點,南雲忠一曾給聯合艦隊發報,提到準備起飛攻擊機對敵作戰。然而在10點6分,航母“赤城”依舊起飛了幾架零戰,又在10點10分將幾架戰鬥機收容回甲板。既然有戰鬥機回到甲板,那麼下一步作業必定是拉回到升降機,再通過升降機回到機庫——這一過程大概需要15分鐘,之後才能重新開始九七艦攻的起飛作業。(編者注:正常情況下,將甲板上的飛機送回機庫,卸下炸彈,再換上魚雷,最後再重新送到甲板上,整個過程最少需要兩小時也就是說在10時55分之前,日軍根本不可能完成第二攻擊波的起飛準備

事實上航母“赤城”的甲板作業已經很快了,就在15分鐘之後的10點25分,也就是“赤城”被炸的前一分鐘,“赤城”還是盡全力起飛了一架零戰。

零戰身形小巧,可以暫時存放在飛行甲板邊緣或後部作為防空飛機而用,但九七艦攻、九九艦爆都沒有類似條件,不可能發起一次多機種總攻擊。除去“赤城”之外,另外三艘航母事實上也沒有做好準備去大規模升空九七艦攻或九九艦爆。

那麼臨時起飛的零戰是否有用呢?答案也是否定的。事實上當時日本航母在空中有42架飛機護航,多加一架對扭轉整個戰爭局勢並沒有什麼益處。而且在天空中,多數飛機都聚集在東南側纏鬥,恰好“蒼龍”的位置在東北部(萊斯利隊攻擊範圍),而“赤城”“加賀”都在西南側(麥克拉斯基隊攻擊範圍),只有正南側的“飛龍”受到一定保護,沒有遭到美軍突襲。

其實在整個中途島海戰期間,後來的《中途島》作者、聯合艦隊航空參謀淵田美津雄身體狀態一直不好。他自己也提到,從5月27日啟航之後他就做了闌尾炎手術,幾日航行中一直臥病在床,直到作戰時才從病床上爬起來觀戰。他具體在什麼位置觀察,看到了什麼,所寫是否為所知,都不太好說。口述歷史固然有其價值存在,但是否切合實際情況,是否符合邏輯線條更為重要。

中途島海戰,日軍真的敗於“命運五分鐘”嗎?

日本海軍航母起火

不妨大膽推測,之所以創造出一個“命運五分鐘”說法,能感覺到淵田美津雄是想強調中途島海戰的“運氣”成分,而不是戰略戰術成分。如果不是運氣使然,那麼山本五十六、南雲忠一乃至曾經參加過這場海戰的每一個人都需要負起責任。考慮到1951年舊海軍人馬,甚至中途島海戰參戰人員還廣泛活躍於社會各界,淵田美津雄當然不能說得太直白。

再考慮到戰後日本處於復興期,較之批判上司的著作而言,激勵國民的著作顯然能更加暢銷。無獨有偶,也是從20世紀50年代起,作家司馬遼太郎也開始連載《山坡上的雲》(坂の上の雲),強調明治時代榮光,並批判昭和前期黑暗,進而激勵國民繼續前進。

回過頭來,如果說10點26分的這次轟炸沒有運氣,也不太現實。

以當時情況而言,“加賀”艦橋被炸平,前後升降機無法使用,發電機被炸成碎片,甚至連消防水管與二氧化碳滅火系統都全部炸燬,大火吞噬著艦體,並朝著機庫裡堆放的40噸爆炸物燃去,這艘航母距離大限已經不遠;“蒼龍”所受三枚炸彈精準地命中在前、中、後三個升降機附近,並炸穿了每一層機庫,動力系統也受到威脅,10點45分,“蒼龍”艦長柳本柳作大佐宣佈棄艦。美軍的確給日軍造成了巨大損失。

而且較之“加賀”“蒼龍”,“赤城”的損失更為致命。雖然這艘巡洋艦改裝的航母天生存在很多問題,但它畢竟是旗艦,作用與意義都大不相同。如果“赤城”能夠有效地躲開炸彈,如果防空火炮能夠擊落敵機,再如果美軍投彈技術如同之前幾個魚雷機中隊一樣不準,一旦“赤城”保留下來,日軍就依然留有兩艘完整航母。

中途島海戰,日軍真的敗於“命運五分鐘”嗎?

SBD 攻擊“加賀”之後降落回甲板

由於美軍將飛行中隊獨立派往各個方向,在接下來4小時40分鐘時間裡,沒有一組美軍飛機襲擊日軍,這就能夠給日軍以喘息之機,南雲指揮部就有足夠時間向聯合艦隊彙報情況,決定下一步方案。但“赤城”遭到重創,整個指揮系統就沒辦法思慮其他了。

“赤城”發動機室燃起大火,但由於只命中一發炸彈,如果迅速處理起碼能夠保證“赤城”有動力回到本土。不過由於炸彈命中位置正好在中部升降機旁邊,這就使得附近的二氧化碳滅火管道也全部失靈,最終無法將火勢控制在頂層機庫之中。

在“赤城”指揮部,參謀長草鹿龍之介少將提議第1機動部隊指揮部離開旗艦,然而南雲忠一中將卻死死站在船羅盤旁邊的甲板上,反覆唸叨“時候還沒到”。

或許是受到太大沖擊,這位機動部隊指揮官在好幾分鐘裡一直不願意面對現實。他從作戰伊始就飽受山本五十六批評,卻無法對山本五十六的作戰計劃加上哪怕一點修改,或許他明白這個時刻早晚會來,只是來得太突然。

10點46分,南雲忠一中將決定與參謀部一起全體離開艦橋,並將指揮權交給第8戰隊指揮官阿部弘毅少將。到11點30分,南雲指揮部與全部傷員從“赤城”轉移到重巡洋艦“長良”。

如今,只有“飛龍”了。(編者注:“飛龍”是指日軍航母飛龍號)

本文摘編自《狂飆與重挫:1942》(《太平洋戰爭全史書系》第二卷)。

本文圖片均為此書插圖。

現在購買《太平洋戰爭全史書系》(5卷)單冊8折,套裝只要7折!

活動截止到11月1日20:30

點擊“瞭解更多”,進入團結出版社有贊商城購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