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孩子?富孩子?幸福什麼時候用財富的多寡定義了?

窮孩子?富孩子?幸福什麼時候用財富的多寡定義了?

很久以前,作者君曾經看過央視一個訪談節目,名字似乎叫做《長城內外》。在一期節目裡,記者問了一個在長城外放羊的青年幾個問題。因為問答都很獨特,所以至今作者君還無法忘記。

問:你為什麼要放羊?

答:因為要娶媳婦。

問:為什麼想娶媳婦?

答:因為想生孩子。

問:生孩子長大做什麼呢?

答:生孩子放羊。

很簡單的答案,雖然讓電視機前的觀眾們哭笑不得,讓提問的記者尷尬莫名,但那青年卻答得坦蕩而自然。那時候作者君才上小學,不明白這樣的答案為什麼這個人還能說得理直壯,甚至很不屑的問父親,這個人怎麼這麼沒志氣?父親一楞,只是撫著作者君的頭說了句,你還小,很多事並不明白。於是這個奇怪的問答便像影子般深深得埋在了作者君的心中。

窮孩子?富孩子?幸福什麼時候用財富的多寡定義了?

最近,作者君看到某水果臺的一檔節目。節目的宗旨是講兩個家庭,一個富有,一個貧窮。通過媒體的操作,讓這兩個家庭各自的孩子交換一週。於是,富家子弟去了青海農村,貧家孩子住進了別墅。在一週裡,那個從初一就啜學在網吧度日的公子哥,體會到了為了吃一次肉,不得不到工地打工的艱辛。而從來沒坐過飛機,吃過海鮮的苦孩子,有了自己的零花錢,能夠給人買禮物和請人吃飯。最後,公子哥體會到了父母的不易,用自己在工地搬磚的錢給青海的那位母親買了一個水瓢;而苦孩子則在要返回家鄉時開始無聲的落淚,當回家時,咬著牙對記者說一定要好好學習,因為走出大山是唯一的出路。

不知為什麼,看到這個節目的一剎那,作者君便想起了十幾年前那個放羊的青年。如果那時的這個青年也像這篇報道里一樣,與一位城市裡年青有為的企業家交換七天,那他的答案會是如何?還會坦然而幸福嗎?我是無法去想像這個答案的,因為這樣的對比會讓人不寒而慄。人也許並不怕窮苦與貧困,因為當你的左鄰右舍都是如此時,大家會把這個習以為常。但如果這種習以為常被人為的打破時,強烈的對比會帶給人心多大的衝擊呢?

窮孩子?富孩子?幸福什麼時候用財富的多寡定義了?

為什麼,那個苦孩子返鄉時會淚流滿面?為什麼回家後會拼了命得想要上學?毫無疑問,命運的不公平,已在他幼小時的心靈深處留下了烙印。做為一個孩子,該如何去理解有些人一生下來就可以錦衣玉食,而有些人卻必須奮鬥終生?該如何去理解自己善良樸實的父母所經受的苦難?該如何理解,自己為之奮鬥一生的終點,有可能只是別人的起點?

窮孩子?富孩子?幸福什麼時候用財富的多寡定義了?

人們幸福的標準有很多,就以那個放羊的青年來說,娶媳婦生孩子就是很幸福的事,而本來對這個農村的孩子來說,也許僅僅能天天吃上肉,就是一種幸福,但這種幸福卻因為一次七天的交換而被永遠的打破了。作者君不知道這個孩子需要怎樣的毅力才能從山裡走出來。想起十幾年前那個愉悅響亮得答著記者問題的放羊青年,再看看哭得稀里嘩啦的七歲男孩。作者君覺得這檔節目非常殘酷,因為幸福與否是不應該由貧富來決定的,也不應該由別人來定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