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書網推薦作家宋小竹

翼书网推荐作家宋小竹

作家簡介:宋小竹,華文翼書網簽約作家,翼書網絡學院第三期學員,世界華文創意寫作協會理事、魯迅文學院民二期學員,貴州省作協會員,貴州省詩人協會副秘書長,在報刊雜誌上發表小說、散文、詩、報告文學等,鍾情於讀書寫作,於細微處感悟生活看見美。

作品選摘:

旁玉如聽見水珠濺落在金屬雨篷上的聲音就睜開了眼睛,但她弄不清自己是先聽見了聲音才醒來,還是先醒來了才聽見聲音。聲音是從對面那棟樓傳來的,叮叮咚咚,很好聽,有點大珠小珠落玉盤的味道。

這聲音既像雨聲,又像是對面樓上的人家澆花後水珠滴落的聲音,它們撞擊在金屬雨篷上,歡快地跳躍著,再從雨篷上蹦到地面。從地理方位來講,這個院子是旁玉如住的樓盤的前院,卻是另外兩棟樓的後院。

三棟樓像一個盒子的三個邊,另一邊沿圍牆望出去很遠是一些延綿不盡的山,山腳下圍著一些低矮的民宅,住著一些外來的打工人員。三棟樓的三條邊圍成的院子很大,是一家單位以前的停車場,早聽說要修建商務樓,投資公司也做了勘測,兩年了卻一直沒有動工,你家能看見我家的,但相互看見了又彼此不熟,見了面也不相識的。

通常都是澆花的人離開後,旁玉如才會聽見水珠墜落的聲音。她不知道對面是誰在澆花,每次她看見對面樓上有人出現在窗邊時,都不是她聽見水珠墜地的時間。既使每天都能聽見水珠滴落的聲音,這聲音仍然是具有某種感召的,對旁玉如來說,具有一種隱秘的真實,既陌生又親切,既隔離又安全。所以,什麼人在澆花也不是重要的,她要通過窗口來看的也不是某一個人,而是一種來自內心的自己也說不清的感覺,這種感覺連接著生活,連接著外界,連接著她想進入卻又不想太過緊密的真實。她就是通過這種感覺和地面上留下的痕跡來尋找的一種不確切的答案。

對面樓上人家澆完了花離開後,水順著花缽的泥土層滲透下去,然後淅淅瀝瀝地墜落到一樓金屬雨篷上,再往牆腳留下一溜水跡。下雨就不同了,聽聲音同澆花沒多大區別,但水珠墜到這種水泥地面上是不輕易看得出來的,它們在撞擊到地面的瞬間會裹上一層薄薄的塵埃,順勢彈跳一下或滾上幾圈,從圓形變成扁圓,然後就伏在了地面,瞬間就被地面吸收了。

吸收了水分的地面有點若無其事的樣子,也有點包容一切的樣子,之後整個院落才隨著雨量變大後漸漸溼潤起來。這種水泥地面是生地。院子裡有些地方是生地有些地方是熟地,生地在天氣乾燥的時候塵土飛揚。一般鋪完水泥地後還要趁著水泥地未乾,在上面蓋上麻布袋或毯子,澆水保持幾天潮溼,然後水泥地就熟了。熟了的水泥地不會塵土飛揚,一遇雨水浸潤還能泛出青灰的光澤。

旁玉如坐在床沿上,靜靜地守著屋外傳來的水滴聲一動不動。叮叮咚咚的聲音墜在這麼大的院子裡是很清空的,這種清空的感覺進入旁玉如的心裡就喚起了記憶深處某些不確切的東西,裡面有一些模模糊糊的感覺,這些感覺又都帶著一些回憶、期盼、盲目、無奈和憂鬱,因為它們是隱藏著的,也就又帶上了對某種已經逐漸消逝的情緒的喚醒和復甦。它們在旁玉如內心的深處叩響著,響應著她的身體和情感;但是它們又是被一塊塊的巨石壓制著的,每時每刻都燃燒著,不被人知的不可抑制的,像星星一樣明瞭又滅,滅了又明。

每一次,旁玉如伏在窗口向外看的時候,那種潛意識中的東西在她將窗簾拉開一小個角的同時,就悠然而逝了,所以一直以來,她都不太明確自己為什麼會在那一瞬撲到窗臺上看外面,而外面的一切又和她所見到所感到和所經驗到的其它時候的一切有沒有區別,她不知道。

旁玉如習慣了躺在床上聽窗外的聲響,有時候會有鳥鳴聲隔著窗簾透進來,有時候會有陽光探進窗簾縫隙,在牆面上斜出一道光影,暖暖的樣子,看得見細微的空氣在光影裡流動。這樣的早晨,她的心情就格外的好。房間裡很黑,旁玉如從床上撐起身子去夠窗簾,厚厚的窗簾像幕布一樣垂著,給人一種安全感和一些並不明朗的期待。她將窗簾掀開一個角,屋外的亮光嘩地一下就貼著牆面伸了一隻腳進來。

旁玉如打開窗子,窗外清晨的空氣頓時湧進來,泛著初夏清新潮溼的味道。這樣的味道是可以放逐心緒的,旁玉如深深地吐出一口氣。

太陽在雲層裡晃了晃又閃身躲進雲層中,但是風把太陽的熱氣一縷縷的送過來,風把鳥的叫聲遠遠的送過來,風把鴿子飛翔的身影送過來。風把這些送過來的時候,風把旁玉如的心吹得亮亮的,暖暖的。風吹進來小芒就睜開了眼睛。她用嘴角把笑遞給旁玉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