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謹先生談欲望,但凡心念稍稍一動,就會引出一大堆的是非利害

話說當年朱熹的一位同僚因事被貶謫到窮鄉僻壤,受此打擊,發心修行,就像生活中我們身邊的很多人一樣,時不時揚言又是斷欲、又是戒淫……那時既沒有現在的電視、報確切,更沒有自媒體和朋友圈,此君大概連個意淫的對象都找不到,正如老子所說“不見可欲,使人心不亂”,倒也清靜自在。

如此這般十年後,時來運轉,此人終於調回京城。當年的老同事們為他接風,醇酒佳餚,鼓勵奉承,更有美女侍酒。這位大概“餓”了十年之久,再加上官運又起,心情已是大變,所以這位“修煉”了十年心性功夫的哥們,硬是來不及等酒席散盡就帶一個(或者N個)美女離去。朱熹目睹此事,感慨而發,寫詩曰:“世上無如人慾險,幾人到此誤平生。”意思是說,世上的路沒有比貪慾更險惡的,多少人都是因此誤了一生。

南懷謹先生談慾望,但凡心念稍稍一動,就會引出一大堆的是非利害

人心中最多的就是各種慾望:工作中希望自己可以被提拔,學習中希望自己有成就,生活中希望一切都順利。其實,這些慾望一方面幫助我們把生活向前推動,讓我們不斷提高;另一方面,這些慾望也十分危險,控制不好很可能毀了我們的一生。

南懷謹先生談慾望,但凡心念稍稍一動,就會引出一大堆的是非利害

為什麼慾望能夠毀了一個人呢?南懷瑾先生說:“心念一動的時候,像手指按開關一樣,只要一按機關,稍稍有某一點小問題就會引起大煩惱,引出一大堆的是非利害。心裡有事不向外發,留在裡頭呢,就是自己在那裡搗鬼,心裡自己在罵人、打架、打官司。就是自己總想要把壞的一面去掉,總想人生得到真正的勝利,只是想達到目的。我們一天到晚都是希望自己怎麼勝利,怎麼成功。”但是,這種希望勝利和成功的慾望往往不是把人導向真正的勝利和成功,而是讓人喪身於無可挽回的絕望山谷。

所以,朱熹觀照世俗百態,才有感而發“世上無如人慾險,幾人到此誤平生。”只果我們早一點懂得慾望的危險,就可以幫我們在人生的路上避開許多陷井,讓我們安全地走完自己的一生。

南懷謹先生談慾望,但凡心念稍稍一動,就會引出一大堆的是非利害

南懷瑾先生在講《老子》的時候說:“人慾真是可悲的心理行為。不過,也許有人會說,人慾正是可愛的動力,人類如果沒有佔有支配的慾望,這個世界豈不沉寂得像死亡一樣的沒有生氣嗎?是與非,真難說。”但是生活的經驗告訴我們,衝動的人往往不會理智地思考,而一個人失去理智的時候,必定會紿自己的人生帶採巨大的損失。

馬克吐溫曾說:狂熱的慾望,會誘出危險的行動,幹出荒謬的事情來。

南懷謹先生談慾望,但凡心念稍稍一動,就會引出一大堆的是非利害

是人都有慾望,慾望的奔馳,會使人心非常危險。能毀滅了自己,也毀滅了世界,都是慾望問題……佛經上就說,不必真的站到懸崖,自己坐著閉上眼,心想處身於萬丈懸崖,如跌下去會沒命,腳就會痠軟起來。這就說明心中慾望的可怕。

如果一個人不能夠分清是非,總是覺得只要自己想要的,就一定要得到手,那麼到頭來承擔後果的只能是自己。如果一個人只懂得抓住不放,甚至貪得無厭,那麼在面對五光十色的大千世界時,他又怎麼能夠抗拒各種各樣的誘惑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