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科技在精準扶貧中發揮更大的作用——市科協在東風村開展核桃花椒見聞技術培訓

让科技在精准扶贫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市科协在东风村开展核桃花椒见闻技术培训

點擊上方“寧蒗宣傳”關注我們

让科技在精准扶贫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市科协在东风村开展核桃花椒见闻技术培训
让科技在精准扶贫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市科协在东风村开展核桃花椒见闻技术培训

技術人員講解嫁接方法

10月23日上午10點,寧蒗縣新營盤鄉東風村委會大坪子村民小組的一塊核桃地裡,一幅“科技助力精準扶貧核桃、花椒產業技術培訓會”的紅布標格外引人注目。核桃樹下,上百名村民或坐或站圍成一圈,聽老師講解核桃栽種技術。這是市科協在其扶貧掛鉤村為建檔立卡貧困戶舉辦的一個產業技術培訓會。

培訓邀請了寧蒗縣產業辦林業高級工程師曾長林、高級農藝師任尚松,為建檔立卡貧困戶講解核桃、花椒栽培技術。 “核桃要一年施兩次肥……”“核桃喜水,但也不能澆太多的水。”培訓現場,老師通過擴音器認真講解,村民則用心聽講。不少年輕人拿出手機用視頻記錄下來。龍洞村民小組的沙補金說,他家裡種了2畝核桃,回家後要按老師教的方法去修剪嫁接。

此次培訓雖說是為市科協的建檔立卡貧困戶舉辦,可參加的學員涵蓋了東風村的334戶建檔立卡貧困戶近200人。

東風村委會黨支部書記馬一輝說:“通過科技培訓讓村民瞭解和掌握科學種養殖知識,改變傳統的種養殖方式,是幫助貧困戶增收脫貧的最佳途徑。”他介紹說,市科協掛鉤幫扶東風村以來,每年都有針對性地開展二至三次技術培訓,使村民的種養殖技術得到不斷提高,參加培訓的積極性也不斷高漲。

让科技在精准扶贫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市科协在东风村开展核桃花椒见闻技术培训

聽說市科協要來村裡舉辦核桃花椒種植技術培訓,23日早晨,蜂子巖村民小組的67名建檔立卡貧困戶走了近2小時的山路,早早地趕到大坪子村參加培訓。該村村民小組長羅輝說,村民們種植核桃有好幾年了,目前核桃的面積已達800多畝,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的種植面積達350多畝,花椒則是在2016年開始種植。“這樣的培訓對我們幫助很大,希望多為我們組織一些。”2017年,他通過培訓學習了嫁接技術。

柏枝樹村小組的毛進龍、馬志蘭是兩位20多歲的彝族姑娘,她們都是建檔立卡貧困戶,家裡種了5畝核桃、2畝蔬菜。近年來,通過發展種植業家裡的日子一天天好起來了。“我們還想學習蔬菜種植技術。”兩位姑娘對未來的日子信心滿滿。一旁的柏枝樹村小組長沙克都介紹說,村裡種植的青菜因露天無公害種植而受歡迎,村民每天都將青菜運到縣城的農貿市場裡,2017年柏枝樹村還依託東風蔬菜專業合作社成立了蔬菜協會,村民加入協會應用科技知識發展核桃、蔬菜產業。“這些都是最近幾年來科技培訓帶來的變化。”沙克都深有感觸地說。

2014年,市科協掛鉤幫扶東風村,與36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建立了長期幫扶關係。通過入戶走訪,深入村民小組調查,市科協針對東風村生態環境脆弱、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滯後,村民在種養殖中缺乏技術等問題,決定在力所能及地幫助東風村改善基礎設施的同時,發揮其行業優勢,通過開展科技培訓,引導村民發展核桃、花椒產業,提升建檔立卡貧困戶的種養技術,改善當地的生態環境,幫助他們依靠科技發展產業增收致富。

2014年,市科協籌措30萬元資金協助村委會修通了從中良子村小組到大坪子村小組近4公里長的水泥路,極大地方便了村民的生產生活。

“找到一項合適的產業能夠持續穩定發展,是貧困戶搬擺脫貧困的關鍵所在。”市科協負責人介紹,為了讓掛聯戶改變長期以來形成的觀念和生產方式,2015年,市科協組織80多位已經種植核桃的村民到玉龍縣、古城區的鄉鎮參觀學習。

為發揮好示範引領作用,市科協在東風村建立了150畝的核桃基地,對村民在生產中遇到的問題,以及核桃、花椒的種植技術,請市、縣農科所的專家現場培訓。

針對種植戶的核桃品種老化的問題,2018年4月,市科協從四川省鹽源縣引進核桃苗為35戶掛聯建檔立卡貧困戶嫁接2.5萬枝核桃苗,目前核桃樹長勢良好,成活率達到90%。此次,又組織開展了面向所有貧困戶的培訓。

通過持續4年有針對性地科技培訓,目前,村民們已逐漸形成了依靠科技增收的理念,參加培訓學習技術的興趣濃厚。對此,市縣科協因勢利導,幫助村民成立了核桃產業協會和花椒產業協會。“我們希望通過農技協會幫助更多的村民學習和掌握科技知識,科學種田,讓科技助力精準扶貧,在脫貧攻堅中發揮更大的作用。”市科協負責人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