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耕「網際網路+」,促進實體經濟轉型升級

精耕“互联网+”,促进实体经济转型升级

中國移動“築夢西部 連接未來”系列報道·“互聯網+”篇

“通過安監平臺,我們能隨時瞭解員工動態,一旦發現有違規違紀操作能及時糾正,防患於未然,而且,安監繫統還能隨時監測一氧化碳等有毒氣體是否超標,一旦發生有毒氣體洩漏,馬上報警。”四川岷江電化有限公司通過中國移動四川搭建的“安全生產監控應急指揮平臺”,為安全生產注入了“互聯網+”的因素,不僅提高了企業生產安全指數,還為企業提質增效。

精耕“互联网+”,促进实体经济转型升级

工作人員正在通過安全生產監控應急指揮平臺監測電石爐的生產情況。

如此的“互聯網+”應用在廣袤的西部,數不勝數。政務窗口一站式解決百姓問題,農民向農技專家遠程請教,醫療雲實現遠程會診,傳統制造業在大數據的生產方式下效率倍增……中國移動積極響應國家對“互聯網+”推進意見的號召,立足自身優勢,加大投入謀篇佈局,開發高適用性的“互聯網+”解決方案,加快傳統產業的數字化和智能化,助力西部地區實現高質量發展。

在西部,中國移動針對電子政務、公安執法、軍民融合、工業製造、現代農業、能源電力、文化教育、醫療健康、普惠金融、交通物流和商貿旅遊11個重點行業的“互聯網+”升級行動正在有序推進。截至今年上半年,在西部地區,中國移動“互聯網+政務”已應用於99個智慧城市,“互聯網+教育”服務了1684萬師生及家長,“互聯網+工業”實現了超750萬工業級設備連接,“互聯網+交通”搭建了超618萬車聯網連接,“互聯網+農業”打造了8000個村級服務站、惠及2400萬農民,“互聯網+醫療”服務了超3000萬醫患。

為傳統產業賦能

讓“互聯網+”有更多可能

“中國移動提醒您:目前室外溫度為12℃,低於農作物生長適宜溫度,現已自動合上捲簾,目前棚內溫度為18℃。”內蒙古達旗解放灘村民王麗霞,在大風降溫天氣收到這條信息時,她家蔬菜大棚的捲簾已自動關閉,有效避免了損失。

王麗霞說,這個神奇的法寶叫做“大棚管家”。據記者瞭解,“大棚管家”利用傳感器實時採集棚內的空氣溫溼度、棉簾卷放狀態、風口開合狀態,通過移動互聯網絡傳輸至服務管理平臺,服務管理平臺結合作物生長週期和棚內實時空氣溫溼度數據,自動控制終端實現對棉簾的自動卷放、風口的自動開合,使作物始終處於系統設定的最優溫溼度環境。王麗霞感慨地說,中國移動把寬帶建設到了家門口,又送來了這麼好的工具,真的是太方便了。

“互聯網+農業”讓農民享受到了真實惠。牧民信息化平臺、農村電商平臺等加大普及力度,促進了農業信息化大發展。

精耕“互联网+”,促进实体经济转型升级

農技專家在線指導農民種植草莓。

在重慶,中國移動通過農村電商平臺,為農業企業、農村合作社、農業大戶提供產品包裝、品牌打造、宣傳推廣、在線交易、物流運輸等一體化服務。截至目前,已匯聚重慶各區縣上千種優質特色農產品,500萬重慶用戶累計產生銷售流水額超過4500萬元。

精耕“互联网+”,促进实体经济转型升级

中國移動通過農村電商平臺幫助農民銷售農產品。

2018年3月的一天上午,南寧市河長制信息化監督管理平臺突然接到舉報,江南區沙井街道西明大橋東250米處排汙口有大量汙水排入邕江。這一信息迅速通知到相關河長。查明原因後各方立即行動,當天18時排汙口汙水停流,次日10時前河面清潔工作完成。

從接到舉報到處理完畢,各級河長和相關部門聯動處置事故的時間大大縮短,這均得益於河長制信息化監督管理平臺。據瞭解,整套系統應用“互聯網+”手段,具備實時監控、預警、巡河管理、群眾監督等功能,由中國移動提供技術支持。

以“互聯網+”賦能傳統產業,中國移動的服務和產品有效提升了行業信息化水平。

精耕“互联网+”,促进实体经济转型升级

醫護人員正使用醫療雲智能護理平臺為病人查看身體狀況。

在陝西渭南市中心醫院,中國移動的醫療雲智能護理平臺“解放”了辛勞的醫護人員。該平臺基於中國移動4G網絡,根據醫院實際需求,定製開發了移動醫護系統相關功能,可實現病人床旁醫護工作的全流程閉環管理。

“現在只要用這個PDA掃描一下病人腕帶上的條形碼,所有信息都能在PDA的屏幕上清晰顯示出來。”渭南市中心醫院的護士常雅欣說。信息化和智能化讓護士們用了幾十年的手寫紙質護理記錄本退出了歷史舞臺。無紙化、全流程保證了醫護工作的準確性和實效性,有效減少了差錯,提高了患者滿意度。

建設西部“大數據中心群”

促進製造業、互聯網加速融合

隨著數字經濟的蓬勃興起,以雲計算、大數據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在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等方面發揮著更為重要的作用。中國移動緊跟西部開發戰略需要,全面實施“大連接”戰略,著力發揮通信運營企業的大數據優勢和電信級平臺的建設運營經驗,通過加快大數據平臺建設、提升大數據服務能力、推出大數據應用,促進西部經濟開發形成新格局。

精耕“互联网+”,促进实体经济转型升级

中國移動(貴州)大數據中心。

中國移動(貴州)數據中心基地選擇落戶貴州省貴安新區,是受到這裡涼爽的氣候、豐富的能源、優良的地質條件和基礎設施的吸引,更是受到國家推進西部發展政策的引導。自成立來,貴州數據中心在推進信息產業發展、加快產業升級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目前,中國移動貴州公司依託在雲主機和雲存儲服務方面的良好基礎,“7+N”朵雲建設已取得實效。在電子政務雲方面,已通過SaaS雲服務模式向各級政府的19個單位提供了辦公和協同應用;在智能交通雲方面,無線通信卡被廣泛應用於車輛與平臺協作,為智能交通提供了可靠高效的網絡基礎與應用條件;在智慧旅遊雲方面,多次為貴州全省旅遊節、旅發大會等活動提供信息化支撐服務和智慧旅遊解決方案。

精耕“互联网+”,促进实体经济转型升级

中國移動(青海)高原大數據中心。

中國移動青海公司高原大數據中心作為青海省內唯一的國家級大型IDC數據中心,也是西北最大的數據中心,向各行業客戶提供主機託管、網絡接入、網絡安全、運行維護、應用輔助和綜合配套等六大類百餘項基礎服務和增值服務,具備承載全省信息化平臺建設的能力,成為推進製造業和互聯網融合的主要抓手和信息化平臺。目前,該中心已吸引阿里巴巴、百度、騰訊、愛奇藝等知名互聯網企業入駐。依託高原大數據中心,中國移動青海公司還搭建了“彩雲青海”信息化平臺,覆蓋電子政務、交通旅遊、食藥安全、服務民生、安防環保、電子商務、智慧教育等領域,可承擔政府、企業、金融、教育、醫療、旅遊、農業等行業客戶信息化建設任務。據瞭解,基於青海移動監控雲平臺的“陽光廚房”,一期項目已實現300多家餐飲企業與500多家藥店的監控。

我們再將目光轉向甘肅。位於甘肅的國家級新區——蘭州新區的中國移動“絲綢之路大數據產業園”是全省規模最大、技術水平最先進的數據中心,目前蘭州新區管委會、樂視、騰訊等近十家政府單位和知名企業已相繼入駐。這個具備過萬個IDC機架託管能力的數據中心,已經完全具備成為甘肅省大數據規模化存儲和深度加工基地的能力,實現了“立足甘肅、服務西北、輻射全國”的目標定位。隨著其規模化、集中化優勢的進一步發揮,已經成為為政府和企業提供“互聯網+”的雲計算存儲和大數據分析服務的基礎設施。

精耕“互联网+”,促进实体经济转型升级

中國移動絲綢之路西北大數據產業園。

“互聯網+”行動計劃,關鍵在行動。中國移動有組織、有計劃地開展行動,著力推進“互聯網+”項目落地。打造精品信息基礎設施,涵蓋通信、雲計算、大數據和物聯網四大新型信息技術領域;提供一流的綜合服務,包括通信保障服務、ICT集成服務及渠道與客戶服務等;積極探索模式和機制創新,在產品商務模式後向化、合作平臺開放化、組織架構專業化等方面發力;深入行業內部,積極與行業強者合作。

中國移動在西部的精耕細作,讓我們看到了政府、企業的資金成本正在降低,基礎硬件設施建設效率逐步提升,運行模式和效能產生深刻變革,“互聯網+”賦能實體經濟轉型升級的新業態正在形成。

校對:梁 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