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迅在《如懿传》里被质疑装嫩,反驳虽强势,却好像有逻辑硬伤

正如火如荼的《如懿传》,成为了戏迷们茶余饭后的热点话题。周迅以42岁的高龄再度演绎少女的豆蔻年华,也成了一部分人的吐槽对象。虽然就扮相来说,不仔细看没发觉差别,但有时候,没有差别就是最大的差别。


周迅在《如懿传》里被质疑装嫩,反驳虽强势,却好像有逻辑硬伤

周迅针对这一点,做出了一个拐了几道弯、却又貌似合理的解释。她的大意是这样的:演员有了生活的阅历,对世界有了更深入和细微的体察,在饰演角色的时候,才会更有深度。

周迅在《如懿传》里被质疑装嫩,反驳虽强势,却好像有逻辑硬伤

周迅这段话一时间成为了至理名言,很多伪文艺青年顿时如影甘露,觉得自己的思维被周老师又提升了一个层次,非常有装叉成功的优越感。

周迅在《如懿传》里被质疑装嫩,反驳虽强势,却好像有逻辑硬伤

而在小编看来,周迅认为,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可以让角色塑造更加成功,这种观点有逻辑硬伤。

周迅在《如懿传》里被质疑装嫩,反驳虽强势,却好像有逻辑硬伤

年龄的增长可能会使得阅历丰富,而阅历并不一定能够转化成演技实力。阅历只是见识的积累程度而已,虽然它可能导致对青春时代的理解更为加深,但光是理解,却不见得就能演绎。

周迅在《如懿传》里被质疑装嫩,反驳虽强势,却好像有逻辑硬伤

咱们再退一步,比如像周迅这样优秀的演员,她不但有阅历,也有体察力和将理解转化为演技的能力,我们当然可以认为她对少女角色的塑造会相对较好。但是请注意这个问题,不管周迅把少女“演”得再好,这也只是她消化理解后对角色的塑造而已,她本我的真实心境与当年的少女心境依然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周迅在《如懿传》里被质疑装嫩,反驳虽强势,却好像有逻辑硬伤

所以小编依然认为,周迅无论如何努力,她所塑造的少女角色依然无法做到和原生态的青春挥洒一样的自然和豁达。

我们再倒过来回到周迅所谈的“深度”这个话题,她显然认为,由于阅历和经验,可以把角色塑造得更深,就是表演的更佳方案。对于这一点小编非常怀疑。

周迅在《如懿传》里被质疑装嫩,反驳虽强势,却好像有逻辑硬伤

我认为,艺术跟技术最大的差别就是,技术可以追求精致复杂的极致而不厌其烦,但艺术除了追求所谓的艰深以外,更高的境界是“写意般的浑然天成”。有时候你越想精致、越想深度,却不自觉地"匠气”起来,脱离了艺术的真谛。

一句话,这就是“演”角色和“本身就是角色”之间的巨大差别,艺术的原始真实感,是无法用技术能够弥补得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