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法國媽媽「懲罰」的藝術,值得中國父母反省和鑑賞

故事發生在一個普通的法國家庭。一天,孩子放學後,在客廳裡玩籃球,忽然,籃球打落書架上一個花瓶,“咚”的一聲,花瓶重重地摔到地板上,瓶口摔掉一大塊。

一位法國媽媽“懲罰”的藝術,值得中國父母反省和鑑賞

這不是擺設品,而是祖上傳下波旁王朝時期的古董。

孩子慌忙把碎片用膠水粘起來,膽戰心驚地放回原位。

當天晚上,母親發現花瓶有些“變化”。吃晚餐時,她問孩子:“是不是你打碎了花瓶?”

孩子靈機一動,說:“一隻野貓從窗外跳進來,怎麼也趕不走,它在客廳裡上竄下跳,最後碰倒架子上的花瓶。”

母親很清楚,孩子在撒謊,每天上班前.她把窗戶一扇扇關好,下班回來再打開。

母親不動聲色說:“是我疏忽了,沒有關好窗戶。”

一位法國媽媽“懲罰”的藝術,值得中國父母反省和鑑賞

就寢前,孩子在床上發現一張便條,母親讓他馬上到書房去。

看到孩子忐忑不安地推門進來,母親從抽屜裡拿出一個盒子,把其中一塊巧克力遞給孩子:“這塊巧克力獎給你,因為你運用神奇的想象力,杜撰出一隻會開窗戶的貓,以後,你一定可以寫出好看的偵探小說。”

接著,她又在孩子手裡放了一塊巧克力:“這塊巧克力獎給你。因為你有傑出的修復能力,雖然用的是膠水,但是,裂縫黏合得幾乎完美無缺。

一位法國媽媽“懲罰”的藝術,值得中國父母反省和鑑賞

不過,這是修復紙質物品的,修復花瓶不僅需要黏合力更強的膠水.而且需要更高的專業技術。

明天,我們把花瓶拿到藝術家那裡,看看他們是怎樣使一件工藝品完好如初的。”

母親又拿起第三塊巧克力,說:“最後一塊巧克力,代表我對你深深的歉意,作為母親,我不應該把花瓶放在容易摔落的地方,尤其是家裡有一個熱衷體育的男孩子。希望你沒有被砸到或者嚇到。”

“媽媽我……”

以後,孩子再也沒有撒過一次謊,每當他想撒謊時,三塊巧克力就會浮現在眼前。

一位法國媽媽“懲罰”的藝術,值得中國父母反省和鑑賞

這是一位多麼智慧的法國媽媽呀!明知道孩子打碎了花瓶,還撒了一次謊,但她卻用自己獨特的方式,為了保護孩子幼小的心靈不受傷害,不去揭露孩子的醜事。而是變相似的“獎勵”,實則卻嚴厲地“懲罰”了孩子的過錯。

細細品味,每一塊巧克力,每一句話語都蘊涵著這位母親獨到的教育見解和教育藝術。

一位法國媽媽“懲罰”的藝術,值得中國父母反省和鑑賞

尤其是第三塊巧克力,媽媽很誠懇地向孩子檢討自己考慮不周,而獎勵給自己的孩子第三塊巧克力,讓孩子感受到母親對他無私的愛,這一點讓我們這些做父母的自嘆不如。

這位媽媽,看上去是“獎勵孩子三塊巧克力”,其實是“變相的懲罰了自己的孩子”,更有親和力的是反省了自己,讓孩子深刻意識到自己的錯誤所在。這讓孩子以後的人生,更加信任擁有如此別樹一幟見解的媽媽,在他以後的人生字典裡,視“誠實守信”為自己的人生準則。

我觸動很深,深深的感動於這樣一個如此淡定沉著冷靜且逆思維的母親,而又不失親切和藹,三塊巧克力,達到了雙贏的目的,這“懲罰的藝術”讓我讚賞。這則故事,將會啟發我在我的孩子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時,如何輕鬆化解並能教育自己的孩子。

一位法國媽媽“懲罰”的藝術,值得中國父母反省和鑑賞

讀玩故事,我一直在想,如果這件事情發生在中國的父母身上,又會發生什麼樣的情景故事呢?

同樣一件事情,我們父母如果用不同的視角去考慮,用不同的思維去解決,那麼事情不僅會皆大歡喜,而且會起到“事半功倍” 甚至“雙贏”的效果。如果我們家長消極的看待孩子的過錯,一味“簡單粗暴”的體罰,將會怎樣?孩子或許會“叛逆”,跟父母的關係也會越來越遠。

一位法國媽媽“懲罰”的藝術,值得中國父母反省和鑑賞

“懲罰”既是一門藝術,更是一門學科,我們父母在育兒這條路上,應該不斷的探索,不斷的反省,不斷的學習和精進自己!讓我們父母和孩子更加信任,更加親近,孩子在人生路上會誠實為人,身心健康,快樂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