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萬的牀墊如何賣到20萬?提升顧客價值的3個方法!

來源:快刀何(ID:kuaidaohe001),授權 DoMarketing-營銷智庫 發佈。

一款進口床墊,顧客能接受賣多少錢?

  • 如果對顧客說:

這款床墊是純進口產品,美國大品牌,獨立封裝彈簧,邊角有加強設計,防止坍塌,產品透氣防蟎,10年質保,壞了包換。

這款床墊你願意花多少錢?

——在家居市場上可以看到,普通進口床墊2萬左右

這款床墊能夠保護脊椎,讓人快速放鬆,更快進入深度睡眠,進而獲得精力恢復,第二天可以提前1小時起床,渾身是勁地投入工作;還能預防脊椎疾病的發生。

這款床墊值多少錢?

——根據顧客對每天1小時以及預脊椎疾病的價值而定。調研顯示,企業家、高管們的估價大多在

5-10萬

再設想一下,大部分床墊購買的決策者是女主人。

  • 如果對女主人這麼說:

睡慣了這款床墊,你老公只有回家才睡得著。

這樣的床墊值多少錢?

——視女主人對老公不回家睡覺的風險估價而定。在調研時候,有人直接喊,20萬!

同樣一款床墊,為什麼有能賣2萬的,也有能賣20萬?

——答案很簡單:床墊雖然一樣,但它對顧客帶來的價值不一樣。

顧客願意支付的價格,一定是他們認為值得的。

什麼是值得?

顧客從產品和服務中得到的價值,稱之為“顧客價值”。顧客價值必須大於他們付出的價格,顧客才願意買。這個差距,在經濟學中叫

“消費者剩餘”。不能提供消費者剩餘的產品,就不會有人買——即便迫於外力,強買強賣,也要計算進去顧客對於不買的其他風險的估價。

消費者剩餘的計算方法:

消費者剩餘=顧客價值-支付的價格

要讓產品更賺錢,要麼把賣出更高價,要麼賣出更多量。

那,二者能不能統一呢,能不能既讓產品賣更高價,還賣出更多量呢?

辦法是:既提升消費者剩餘,也提升顧客的支付價格。

要同時實現這兩者,只有提高“顧客價值”

那如何提高顧客價值呢?首先必須搞清楚顧客價值的構成。好在升級定位創始人、天圖資本首席投資官馮衛東先生(人稱東哥),已經把顧客價值的構成,清晰地分解出來了,叫“顧客價值配方”。

今天我們要做的,就是了解這個配方,並且結合你的商業實踐,根據這個配方,找到讓產品更賺錢的3個具體操作方法。

顧客價值等於產品價值和品牌價值之和

首先看東哥提出的第一個等式:

顧客價值=產品價值+品牌價值。

其中,產品價值來自於品類,是品類給顧客帶來的利益。比如,水能解渴,飯能充飢,衣能保暖,鑲金牙在某些年代可以充大款。

但是,即便同一品類、同樣的產品,因為品牌不一樣,甚至只是商標換一換,顧客也願意支付不同的價格,或者同等價格願意優先選擇。這個差異,來自於品牌價值

比如,同樣的手機,咬掉一口的蘋果,人們願意花8000;沒有咬掉的,願意花多少?這個差距,便是品牌價值。

那產品價值和品牌價值分別怎麼構成呢?

產品價值如何構成?如何變化?

東哥的顧客價值配方的第二個等式:

產品價值=內在價值+外在價值

什麼是“內在價值”?

不因他人看法而改變的,由產品自身物理特性決定的價值,在一人世界也具有的價值。

比如,對於一個人生存在荒島的魯濱遜來說,斧頭都是有價值的,可以砍樹、剖魚,還可以防身。對於一個人生活在湖區的梭羅來說,筆和紙也是有價值的,可以寫作、記錄。

什麼是“外在價值”?

只能在多人世界裡存在,因他人看法而改變的價值。

比如鑽石,主要是外在價值,要送給別人,或者讓別人看到。自己在荒島上擁有一堆鑽石,能做什麼呢?

簡單來理解,內在價值,是品類/產品對顧客在個體狀態下的價值;外在價值,則是對顧客在社交狀態下的價值。——沿著社交場景這條線,我們就可以一路探索提升產品外在價值的一系列方法。

要提高產品價值怎麼辦?很簡單,只要提高產品的內在價值或外在價值即可。

那,產品的內在、外在價值,是否會發生變化呢?答案是會變,而且拉長時間來看,變化相當劇烈。

1、失去原有內在價值,重心轉移為外在價值(從內到外)

比如手錶,手錶在個體狀態下有什麼價值?在戶外運動時,運動手錶在登山、潛水等場景下還有一定的內在價值,但是日常生活中,你上一次用手錶看時間是什麼時候?

手錶失去了計時的內在價值,價值重心轉移到外在價值,機械手錶反而成為奢侈品。計時更準確的電子錶則衰落了。

與手錶類似的,如佩劍。現在劍在內在價值,僅限於擊劍運動、太極劍健身等少數領域。佩劍,更多的是外在價值,比如用於儀仗、展示身份等。

2万的床垫如何卖到20万?提升顾客价值的3个方法!

大家熟悉的蔣介石授予黃埔系的中正劍,更多的是身份認可和勉勵,誰真的用中正劍來格鬥呢?

2、失去原有外在價值,重心轉移為內在價值的情況(從外到內)

以大家熟悉的貝殼為例,在不同文明歷史中,貝殼都曾經用作貨幣。用作貨幣的貝殼,在交易這一社交場景下,無疑價值很高。

但是,你今天看到用貝殼做貨幣是什麼時候?貝殼作為貨幣的外在價值消失,只剩諸如被吃掉、做成裝飾品、做螺號的內在價值。

貝殼代表的,是“身份象徵”“財富象徵”的品類,這些品類往往在不斷變遷中。

比如,在老何小時候,自行車、縫紉機、電視機、收音機,包括手錶,都有外在價值——這幾大件,都表示主人家家底殷實。但是今天,誰還用收音機來炫富?

2万的床垫如何卖到20万?提升顾客价值的3个方法!

失去身份象徵、財富象徵能力之後,老幾大件,紛紛都回歸到其品類本身的內在價值。當然,這並不一定意味著品類會衰落,收音機在汽車裡成了標配,而自行車品類不還通過共享單車再刷了一波朋友圈霸屏嗎?

值得注意的是,人們對身份象徵、財富象徵的需求並沒有消失,當某些品類逐漸普及,不具備身份區分能力的時候,新的品類就會出現。具體哪些品類呢?——朋友圈裡大家曬的東西呀:豪宅、跑車、美食、出國旅行、名人合影,還有跑步……

3、失去原有內在價值,進化出新的內在價值(從內到內)

失去一種內在價值,還有可能產生另外一種。比如繪畫。繪畫在歐洲上流社會,有一個重要的內在價值,是繪製肖像,好讓大家知道繪畫對象長什麼樣子。

2万的床垫如何卖到20万?提升顾客价值的3个方法!

比如《蒙諾麗莎》,就是達芬奇收錢畫的一幅著名肖像。

但是隨著照相技術的誕生,繪畫繪製肖像的內在價值消失了。那繪畫這個品類消失了嗎?沒有。今天的繪畫,其內在價值轉向了審美、教育、收藏。——並且,也增加了一部分自我展示、財富炫耀等外在價值,畢竟家裡有名畫,可是“上層社會”的特徵。

類似的案例還有馬匹、蠟燭、老爺車等等。馬匹,失去了曾經的交通工具和作戰工具的內在價值,其新的內在價值是什麼呢?——是競技、休閒和教育,有些特殊品種如選美阿拉伯馬、汗血馬,還有審美價值。

蠟燭,失去了曾經的照明工具的內在價值,其新的內在價值是什麼呢?——薰香。老爺車,失去了曾經的交通工作的價值,其心的內在價值是什麼呢?——收藏。

4、失去原有外在價值,進化出新的外在價值(從外到外)

那有沒有失去原有外在價值,進化出新的外在價值的呢?也有。

比如紙質的書信。書信是典型的外在價值品類,寫信就是為了和其他人溝通的——極少數寫給自己的信和寫後藏進抽屜的信可能例外。

但在今天,書信已經失去了傳遞信息的外在價值。那,今天寫信的外在價值是什麼呢?

——對於個人與個人之間的書信而言,比如情書、明信片,主要的外在價值是表達情感表達、留作紀念。

——對於組織與組織之間的書信而言,比如國書,其外在價值更多的是表示鄭重,單純傳遞信息的話,有什麼是電子郵件和微信不能解決的呢?

還有一個有趣的例子,《詩經》。《詩經》在春秋戰國時期,具有特別的外在價值——外交價值。在外交場合引用詩經,是一件既舉止得體,又能表達豐富意蘊的事情。

但是今天,還有多少人在社交中引用《詩經》呢?我們大學時代,倒是引用《大話西遊》更多。今天《詩經》在社交中,恐怕要小心翼翼地引用,用對了場合,能夠體現自己的國學素養,用錯了場合,還怕被認為是書呆子呢。

綜上所述,在更高效率的新品類出現後,老品類往往會被替代,失去既有的內外在價值。這個時候,老品類從主流文化推出,轉而以亞文化的方式存在,可能演變出體育競技、娛樂休閒、教育薰陶、藝術收藏、高端奢侈等新價值來。

那產品價值是否可以人為提升呢?——答案是可以。不然鑽石是如何從只有內在價值的工業切割用品,變成了今天的愛情信物的?

接下來,我們看看具體提升產品價值的辦法。

提升產品價值的3個方法

提升產品的內外在價值,可以從產品創新、模式創新和傳播創新3個層面來進行。

1、首先是產品創新。

比如,給香菸加過濾嘴,就成了過濾嘴香菸,就具有了過濾焦油等有害物質的功能。有了過濾嘴,可以再加上活性炭,就成了活性炭過濾嘴香菸,中南海香菸就是這麼品類創新幹起來的。而且活性炭過濾嘴香菸,還賦予了中南海香菸外在價值:讓人感覺抽菸者更注重自己和煙友的健康。

活性炭過濾嘴之後,細支香菸、電子煙接過健康浪潮的接力棒,沿著內在價值提升之路一路前行。

有人說,產品創新貌似很難,有沒有不創新產品,但是又帶來類似產品創新效果的方法?有。針對已有產品,可以進行功能創新。

(1)針對內在價值,可以開發產品的新使用功能。

比如輝瑞公司的偉哥(萬艾可),一開始假設的內在價值是治療心臟病,結果發現對陽痿效果很好。

當然,製藥公司改變內在價值不止這一招。默克公司的保法止與保列治,其有效成分同為非那雄胺,但是一個治療脫髮,一個治療前列腺。從頭到胯,換個角度看問題,一個新產品就誕生了。

據說保暖內衣,就是這樣一個換個角度看問題的產物,其原型各位可以自行百度。

(2)針對外在價值,可以將產品關聯重要的社交場景。

比如鑽石,鑽石原來只有內在價值,只能用來切割玻璃和做光學透鏡。後來鑽石商戴比爾斯要賺更多錢,怎麼辦?

——關聯社交場景,提升外在價值啊。跟什麼關聯呢?——跟永恆、承諾、愛情關聯。於是,求婚場景出現了。男子單膝跪地,掏出盒子,拈出鑽戒的鏡頭,就這樣不斷出現的熒幕上。

為什麼關聯求婚場景?——因為動物在擇偶的時候,願意付出的代價是極大的,雄性螳螂甚至會冒著被雌性吃掉的風險來求偶。

鑽石商選擇的是一個顧客價值極大的,最願意花費巨資的場景。如果不這樣,換成每年過年回家送鑽戒看爸媽,大家願意花多少年?

還記得本文開頭賣床墊的故事嗎?關聯到丈夫回家睡覺的問題,妻子願意付出的代價是極大的。

戴比爾斯之路並不孤獨。跟隨鑽石身後的,還有鉑金、鋯石、婚紗攝影等一堆追隨品類尾隨而來,也要在求婚這個場景中分一杯羹去。

產品要公開使用,才能擁有外在價值。

所以,鼓勵產品公開使用行為,甚至創造公開使用行為,就變得很關鍵。

正因如此,你看到幾乎所有白酒都在強調社交的飲酒場景,高端宴席,朋友聚會,家有喜事……

而奢侈品的珠寶、包、表、跑車,則要強調周圍人群的眼光,都跟著珠寶和帶著珠寶的AnglaBaby轉動。沒有這些眼光,這些產品的價值就大打折扣。

甚至連一些私密品類,也有可能開拓公開使用場景。比如內褲是私密消費,私密消費的內褲能夠有外在價值嗎?

當然有,首先,在某些親密場合,內褲是重要的社交工具。情趣內衣走的是這個路線。

但對於私密之外的社交場景呢?——CK內褲就做了大膽嘗試,鼓勵顧客把內褲腰線露出來。(如下圖)

2万的床垫如何卖到20万?提升顾客价值的3个方法!

還有一些特殊的社交場景,能夠大幅度提高整個品類的外在價值,其中尤以“比賽場景”為顯著。

比如,如果你騎馬的話,就會發現,一匹價格50萬的純血馬,如果在速度賽中獲得名次,其價格可能翻幾番、乃至幾十番。

類似賽馬這樣增加品類價值的比賽行為,可以在鬥牛(牛和牛之間的比賽)、鬥雞、鬥犬、鬥蟋蟀中都得到體現。當然,除了鬥之外,選美也是一種比賽場景,選美賽選出來的馬、狗,普遍身家上漲。這些領漲的個體,會帶動品類整體價格上漲,且需求量提升。

因此,通過策劃一場賽事這樣的公關活動,來提升品類價值幾乎總有可行性。即便你家種西瓜,難道不可以做西瓜比賽?——要知道每年查干湖等湖區的冰捕,最大的魚王可是能賣天價的。

更進一步,還有一種特殊形式的比賽,更能直接增加品類的外在價值。這種比賽便是“拍賣”。

通過拍賣,品類能夠獲得更高的溢價,而且拍賣本身就是價格達成的過程;而屢創新高的拍賣價格,還可以直接製造公關效應——讓產品的高價直接成為新聞,更廣泛地傳播出去。

當年普洱茶從默默無聞到普遍流行,普洱茶拍賣曾經扮演重要角色。十三年前,張國立在北京老舍茶館主錘,把一塊清朝宮廷普洱茶拍出了100多萬的天價,普洱茶的收藏價值自此深入人心。

各位,你們的品牌是否可以來一次拍賣?

——不要認為很難。

在2016年馮衛東先生的一次升級定位課堂上,就舉行了一次案例分析機會的拍賣。最終以數萬元價格成交。這位同學獲得了把自己的案例當場分析,接受老師同學建議的機會。隨後,連續在群裡發了兩三天紅包。這個拍賣環節,在當天課堂上掀起了一個小高潮——當然,老何是這個小高潮的積極促成者。其背後的原理,就是發揮了拍賣方式創造的外在價值。

沒有什麼不可以比賽、不可以拍賣的品類,只要你找到合適的切入辦法。

(3)可以從社交場景出發,推算產品創新的機會。

既然產品可以關聯社交場景,那麼可不可以從社交場景出發,反推產品創新呢?當然可以。

比如老何好友魏家東,就策劃了一款社交零食——“棗想核你在一起”。把女性白領愛吃的紅棗,和核桃放在一起,棗子夾著核桃,起了個社交型的品類名“棗想核你在一起”。這款產品,本身就是一枚社交幣,可用於情侶表白、閨蜜關懷等各種場合。

同理,有個鮮花店起了個名字,叫“忽然想起你”。這個花用在什麼時候?用在想念某位朋友的時候,一束花過去,想說的話就說到了。

這種社交代言法之前有嗎?婚宴上的栆生桂子、送蘋果擺花瓶的平平安安、升學宴上吃桂圓的連中三元……都是這個意思。

從當下社交場景中的重要未滿足需求出發,還有大量基於外在價值進行品類創新的可能。

比如,國慶節風景區又出現刻字行為,刻字反覆出現,證明這是重要未滿足需求。

如何合法滿足?可考慮開發景區電子留名牆,永久保存,人臉識別,提供合照功能,支持線上線下互動遠程提取,對外炫耀。合法留名,改堵為疏;遊客留名,景區留財,豈不更好?

還有情侶喜歡在山頂掛個鎖,那開發“萬年牌”同心鎖,是否情侶也有在各種紀念地點掛一套,在家裡擺一套的需求?

……

這類創新機會大量存在,靜待富於“外在價值”眼光的朋友去開發。

2、其次是商業模式創新。

如果不在產品本身想辦法,可以圍繞產品的交易結構想辦法。讓產品在更有利的交易結構中呈現更大的價值。

最典型的是,把消費品變成投資品。

比如說,普洱茶怎麼提升產品價值呢?變消費為投資。

怎麼變呢?和金融結合,推出普洱茶的交易系統,讓普洱茶能隨著收藏升值,越藏越值錢。這個時候,普洱茶就擁有了投資品的外在價值。

事實上,所有的收藏品都具有一定的投資屬性——除非只是一個人收藏的品類。收藏品只要有人群基礎,就具備流動能力,進而擁有投資屬性。

後來結合紅酒,有人策劃“紅酒銀行”;結合藝術品,出現一批文交所,提出“藝術品證券化”,都是通過交易系統,增加流行性,強化投資屬性的努力。

順帶說一下,咱們國家的房產價格上天,跟投資屬性強化有關。政府管控房價,怎麼管?——逐步壓縮其流動能力,不讓賣,不讓漲價,收高額交易稅。

還有一個有趣的把消費品變成投資品的例子。錢是消費品還是投資品?

——對於一般家庭而言,日用生活費、機動的應急資金,往往是消費品;對於投資出去的錢(儲蓄、資產),則屬於投資品。

支付寶做了餘額寶,就把日常作為消費品的生活費,極方便地變成了餘額寶裡的理財金,結果就變成了投資品。當然,對餘額寶的回報也是巨大的——作為消費品的錢,其融資成本遠比投資品的錢低廉。

3、最後是傳播(說法)創新。

如果既不改產品功能,又不改社交場景,還不改模式,有沒有辦法改變產品的內在價值或外在價值?

——答案是有。因為產品的某些內外在價值,主要通過心理體驗獲得。(和偉哥、保列治、保法止真要✌️狀態不同。)

以下略舉3種改變心理狀態的偏門方法。

(1)保健養生。

保健養生究竟有沒有效果?極難證實,也很難證偽。加上3條原因,顧客更容易對號入座,自證其有:

第一,人體擁有驚人的自愈率;

第二,心理暗示能夠產生諸多的生理反應;比如集中意念冥想,即可令手掌溫度上升4度;

第三,人們有一致性的心理規律;一旦產生使用行為,會自己把生理體驗變化歸因為使用了某產品。

因此,幾乎所有產品都可以宣稱自己有保健養生功效。遠紅外、肽蛋白、磁療儀、按摩床……

舉個例子,普洱茶怎麼宣稱保健功效?

——飯前飲用,可以清空腸胃,增進食慾;飯後飲用,可以清除油膩,減肥瘦身。你看,這不就把增肥、減肥,飯前飯後兩類需求一網打盡了嘛。

(2)風水加持。

如果保健養生的能量注入不夠,還可以增加風水、轉運等更高端的價值題材。某種石頭,鎮宅;某種樹木,旺財;某種飾品,轉運;某些護符,可以逢凶化吉……

(3)精神提升。

比風水加持更高端的,則是精神提升,把產品和精神修養境界關聯,使用產品可以自我圓滿、增進造化……

信念的力量是無窮的,無論產品本身能不能證實確有效果,只要產生精神效果,都一定程度上會產生物理效果。

精神提升的常用辦法之一,是價值觀共鳴。讓品類消費和使用,代表某一類更受認可、更高勢能的價值觀。比如,電動汽車意味著環保,開電動汽車的人可以獲得環保的認可;比如,公益事業意味著愛心,從事公益事業的人,更感覺到愛心等等。

回到我們談到的鑽石營銷的案例,這塊普通的石頭,不就通過了增加外在價值的求婚社交場景,通過天價鑽石的傳奇故事,關聯“承諾和永恆”的價值觀,一再刷新著這個商業奇蹟的新高度嗎?

你的品類,是否有機會成為下一個鑽石?

或者至少,有機會成為賣到20萬的那款床墊?

注:文中提到的顧客價值配方的概念及公式等知識,為馮衛東先生原創,本文引用。原文可見《筆記俠》和《高維學堂》聯合馮衛東先生開發的《升級定位24講》課程。

點擊下列關鍵詞 讀更多精彩文章

2万的床垫如何卖到20万?提升顾客价值的3个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