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龍」橫空出世,中國火箭炮組走向世界防展

二戰期間,蘇聯人著名的“喀秋莎”火箭炮讓德國人吃盡苦頭,鋪天蓋地全覆蓋打擊的喀秋莎火箭,成為二戰時最著名的武器之一。

上週在馬來西亞吉隆坡舉辦的2018亞洲防務展上,我國武大軍貿企業“組團”參展,一改昔日我們軍工方面更多的“請進來”,此次組團參展,更向世界軍工市場發出了“中國製造”的積極信號。

此次防務展上,中國作為世界首個在世界防務展上“推銷”航母的國家,讓世界驚豔了一把。而參展的眾多中國軍貿企業中,北方工業針對馬來西亞皇家海軍薄弱的岸防系統有針對性的提出瞭解決方案——以地平線雷達和中遠程雷達構建的海岸警戒系統,以SH-1型155毫米車載火炮和AR-3多用途導彈火箭炮/遠程精確打擊系統構成的火力打擊系統作為核心,輔以無人機進行空中協防的“海岸防禦和廣域警戒系統”,整套系統讓馬來西亞皇家海軍眼睛為之一亮。對於東盟國家中海軍實力較強的馬來西亞皇家海軍來說,這套系統正好彌補了他們岸防方面的短板,可謂是送到心坎裡去了。

而這套系統中的SH-1型155毫米車載火炮和AR-3多用途導彈火箭炮/遠程精確打擊系統,其中SH-1作為近距離炮火打擊,而AR-3則在符合國際軍事條約的情況下為其提供多元遠程打擊方式。AR-3多用途火箭炮精確打擊系統的出現,激起了參加防展各國極大的興趣。

作為我國自行研發的AR-3多用途導彈火箭炮/遠程精確打擊系統,此次參展時與以往對外宣傳中所提及又有不同。它可以R3的戰鬥總重為45噸,持續行駛能力為650千米,最大速度60千米/小時,可配置5種彈藥:

“火龍”橫空出世,中國火箭炮組走向世界防展

3種無控型火箭彈:“火龍140”、“火龍220”、“火龍280”火箭彈,射程高達300公里,採用慣性制導和GPS制導相結合的方式,射擊精度高,成本低廉,輔以半穿甲彈頭,足以應付常規地面、水面目標。而火箭炮組這種一次性可以發射多枚火箭彈的系統,遠比單發導彈更容易突破對方反導攔截系統。這也是擁有強大反導系統的以色列卻屢屢被哈馬斯的土火箭騷擾得頭痛無比的原因。此外,該系統還可以配置TL-7B反艦導彈以及750毫米的“火龍”480戰術彈道導彈兩種可控型彈體。

據貞觀防務瞭解,“火龍”480是北方工業推出的一款全新大威力戰術導彈,由北方工業所屬集團完全獨立自主研發,因為是全新研發的型號,因此它不受過往型號的拘束,可完全按照用戶需求進行研製,在性能的整合上達到“完美”狀態。

“火龍”橫空出世,中國火箭炮組走向世界防展

過去,火箭彈大多是無制導方式,更多的作為一種射程更遠,覆蓋更強,類似於“火炮”的武器在用。而現在隨著科技發展,科技的進展,很多過去屬於高成本的設備和器材現在變得唾手可得,低廉的造價使得一些制導技術也逐漸被運用在火箭上。火箭與導彈之間的區別正在逐步模糊,而一些火箭炮組系統,現在也都兼容發射導彈彈體。北方工業研發的“火龍”480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突破導彈與火箭彈的界線,在保持導彈架構的同時,將現有火箭彈技術運用到其中,降低成本,打造適合各類用戶需求的產品。

“火龍”橫空出世,中國火箭炮組走向世界防展

“火龍”480擁有290公里的射程,彈頭重480千克,採用慣性制導和GPS制導技術相結合,可以為客戶選擇定製激光制導、紅外成像制導等多種制導方式,使其擁有出色的突防能力,並確保命中精度和威力。尤其彈體不分離的設計,在攻擊末端仍能機動,使得對方攔截難度大大增加。

而TL-7B反艦導彈則是一款亞音速低空掠海反艦導彈,美國著名的“戰斧”就屬此列。低空亞音速掠海導彈的優勢就是貼近海面低空飛行,對方雷達難以探測,突防能力強。

“火龍”橫空出世,中國火箭炮組走向世界防展

此次亞洲防展,我軍多種裝備驚豔亮相,以其出色的性能和低廉的造價獲得了各國軍方青睞。同時,我們也在改變過去以價格取勝的策略,比如此次的“火龍”火箭炮組,以整體岸防系統訂做的方式進行打包推薦,在推銷雷達、近程火炮系統的同時,也讓“火龍”驚豔了一把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