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如何過重陽——找個理由吃喝玩兒!



古人如何過重陽——找個理由吃喝玩兒!



農曆九月初九,傳統的重陽節快到了。在《易經》中,“六”為陰數,“九”為陽數,而九月九日,日月並陽,是兩九相重的時候,故曰重陽,也叫重九。

關於重陽節的記載最早可追溯到戰國時期,唐宋之際,重陽節成為正式節日,不論是宮廷還是民間,都會在此時進行相關活動,到了明清時期,皇帝還要親自到萬歲山登高攬勝,以暢秋志。

重陽的習俗各地都有不同,但流傳至今最為普遍的無非幾個:登高、賞菊、佩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可見,重陽作為一個節日,在尋常生活裡最重要作用,依然是:找個理由吃喝玩兒!

今天,讓我們把時光器往回撥五百年,來到現在盛產美味大閘蟹的、而在明清盛產風流才子的江南地區,看一位大家熟悉又不熟悉的文學家、藝術家、“吳門四大才子”之一祝允明,和他的重陽。


古人如何過重陽——找個理由吃喝玩兒!


《登高落帽帖》(祝允明致文貴札)


釋文:

登高落帽,皆為雨師風伯阻之,雖病齒少飲,安能鬱郁獨抱膝坐屋子下對淋淫乎?駝蹄已熟,請午前來,呼盧浮白,共銷之也。一笑。允明頓首。文貴兄足下。

翻譯成現代的話說就是:現在呀,風大雨大,帽子都能給吹掉,誠心不讓人登高。我雖然因為牙齒不好酒喝得少了,但也不能就這樣在家裡一個人孤零零地對著風雨吧?!駝蹄已經熟了,請您中午之前過來,我們一起博戲喝酒把它吃掉吧。

這封信被收錄在祝允明的文集《懷星堂集》中,題目就是《九日請客》,古人說“九日”,專指九月初九重陽日。雖然不知道被祝允明在節日裡邀約的“文貴兄”是誰,但這五百年前“哥倆好”的場景,卻是通過這張小箋一展無餘。


信札、小箋作為古代文人日常交往的遺物,一方面它的內容隨情適性,另一方面它的書法也既簡又精。這張《登高落帽帖》通篇以草書寫就,筆法瀟灑豪縱,不羈灑脫。雖然記載的是一件小事,但卻豪氣率真,真性情十足。

在往常的印象中,提起“吳門”,首先想到的便是沈周、文徵明、唐寅,而祝允明,是要往後排的。

實際上,祝允明和文徵明、唐寅同輩,為沈周的晚輩,有別於文徵明“生而少慧,八九歲語言猶不分明”,祝允明和唐寅一樣,從小便聰穎過人。加上少年時期在祖父、外祖父兩位資深才子身邊耳濡目染的家學薰陶,他很早便因“知識廣博、涉獵廣泛”而受到例如沈周、吳寬等人的賞識提攜。


古人如何過重陽——找個理由吃喝玩兒!


祝允明跋米芾《蜀素帖》


不似好友文徵明的沉穩內斂、唐寅的張揚駭俗,祝允明在有不羈放縱的性格的同時,亦有冷靜客觀的待物態度。“玩世”和“沉著”這兩種特點在祝允明身上達成了某種“中庸”,而這種精神,首先便融入到了祝允明的書法思想上,在他的幾部討論書法理論的文學作品及一些書畫的提拔詩文中,深入客觀、哲學思辨的態度貫穿始終。在明代前期的書壇,一方面,形成了以推崇趙孟頫“趙體”的官方“院體”風,另一方面,強調個性解放的思潮悄然興起。

在這股混亂迷茫中,書法家李應禎的“奴書說”可謂應運而生。“奴書說”提倡學習書法要斬漢魏晉唐的根源,對宋人要麼遠離,要麼從宋人的分枝中離筋立骨、違宗去祖,翻出自己的個性。


古人如何過重陽——找個理由吃喝玩兒!


祝允明草書杜甫秋興詩軸


在這股盲目跟從的熱潮中,祝允明的頭腦非常清醒。他看清了“奴書說”拋棄傳統、自行其是的本質,從辯證關係出發,寫下《奴書訂》,指出了:書法真、 行、草的本源當在漢末魏晉,後代學書者應該首先牢牢把握這一根本 ,然後在此基礎上取各家之長,形成自己的個性風格。

祝允明如此旗幟鮮明地反對“奴書說”,不僅起到了撥亂反正的作用,也為混沌中的明代書壇點明瞭方向。而最難能可貴的是,“奴書說”的提出者李應禎,不僅是一位權威書家、文徵明吳寬等人的老師,更是祝允明的岳父。為辨理生懟岳父這種事情,可不是一般人敢幹的啊!


祝允明出身名門,祖輩父輩皆為早期吳中圈內的人,他在七八歲時就和沈周認識,並且頗得喜愛,深受提攜,19歲時又娶了前中書舍人李應禎的長女,按現在的話說,就是:一直“資源很好”。


古人如何過重陽——找個理由吃喝玩兒!


《沈周致祝允明札》


釋文: 捧誦,高作,妙句驚人,可謂壓倒元白矣。健羨健羨。敬謝敬謝。但纏頭之贈恐是虛語,所見者星銀之犒耳。呵呵。草草附復,餘容面悉。契生沈周再拜。希哲契兄先生。七月五日具。

翻譯成現代的話說,就是: 捧讀了您的大作,妙句令人驚歎,可以稱得上超過了唐代大詩人元稹和白居易啊,真是太羨慕了。謝謝您了,但是豐厚的酬勞恐怕是空話了,能見到的只有零星的犒勞而已,呵呵。草草回覆,其餘的等見面再說咯。

看來“呵呵”這個意味深長的詞,由來挺久的。不過也能看出:第一代“吳門”的核心人物沈周與祝允明之間的交往十分直接隨性,並不拘泥於年齡輩分。

話說回來,實際上祝允明書法“有明第一”、“明一代之冠”的成就,和沈周並沒有太大關係,深深影響了祝允明的書法理論與實踐的,是其外祖父徐有貞和岳父李應禎。

徐有貞能文擅書,他的書法古雅雄健,遒勁縱逸,名重當時,尤精行草。祝允明早年跟從外公徐有貞,受到了大量晉、唐書法的薰陶,這對後期其書法取法和審美觀的樹立,有了根深蒂固的影響,後人也評論祝允明書似其外公。


古人如何過重陽——找個理由吃喝玩兒!


徐有貞 《有竹居歌卷》(局部)


至於祝允明岳父、反古推新的“奴書說”帶頭大哥李應禎,明人評其書法:“開吳中墨池”,意指其:首開吳門之風。其實這一點並不為過,因為吳門書派的兩位領袖書家都受到了他的指點。


古人如何過重陽——找個理由吃喝玩兒!


《李應禎致儲巏札》



古人如何過重陽——找個理由吃喝玩兒!


古人如何過重陽——找個理由吃喝玩兒!


《李應禎致吳寬札》


李應禎“真、行、草、隸,皆清潤而端方,如其為人”,其中楷書、行草書成就最高。從上面兩件例子可以感到他精密秀挺,遒勁而又生氣十足的書風。


因九月初九諧音“久久”有長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與推行敬老活動,到現在重陽節也就被定為了法律規定的“老人節”。隨著社會的發展、醫學的進步,現代的“老人”可跟古時候的“老人”大不一樣了。

祝允明不到十歲就是聞名的“神童”,青年時期就因才華過人而聞名鄉里,在和大多吳門人士一樣仕途不順的情況下,他到中年後仍坦言自己對為官入仕的嚮往,在多次失敗後既沒有沒有隨波逐流放棄本願,也沒有怨天尤人憤憤不平,在連續參加科舉三十四年不果、終

以舉人身份被安排去廣東的一個偏僻的縣城做官時,祝允明已經55歲。

55歲在現代社會,已經接近成年男性的法定退休年齡,很多人在這個年紀如果再談什麼抱負理想,恐是會怕被人嘲笑的。而五百年前的物質條件下,有這樣一個人,他少年成名,從33歲開始參加科舉到此時才第一次得到了一官半職。即便官位地遠位卑,他也毫不敷衍,在任職期內盡心盡責,為民謀利。

祝允明卒於1527年初,告官歸吳後過了六年便病逝了,享年67歲。不算計金錢又酒色賭全沾伴隨了他一生的個人生活,這種“玩世自放”導致他晚年貧困、拮据是沒有意外的。

但個人生活的逍遙,沒有妨礙他成為一個富有思辨精神的文人,在以他《奴書訂》為代表的書法理論的帶領下,吳門書派一掃明前期書壇的低靡、混亂狀態,走向了一個全新的局面。

在書法實踐上,他對自晉唐以來的楷書、行草各大家筆法涉獵廣、通曉深,臨寫工絕。晚年本人書風成熟,更達到了“變化出入、橫放自喜”的境界。後人評其:“三百年中第一人也”的成就,也未嘗不是促成於他的逍遙性格與哲思精神。


古人如何過重陽——找個理由吃喝玩兒!


祝允明小楷臨鍾繇、王獻之



古人如何過重陽——找個理由吃喝玩兒!


祝允明楷書臨黃庭堅



古人如何過重陽——找個理由吃喝玩兒!


祝允明楷書臨蔡襄、蘇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