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國際空間站」需要多個國家聯合建設?

1999年8月28日,俄停用“和平”號空間站。說起空間站,你可知道為什麼國際空間站要多個國家聯合建設?

為什麼“國際空間站”需要多個國家聯合建設?

“國際空間站”是一個由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主導、5個航天機構聯合建造的大型近地軌道空間站,它的建設方包括了美國和俄羅斯兩個航天強國,也有加拿大、日本和歐洲的航天局等航天新秀,是世界上第一個由多個航天國家聯合建設的空間站,而此前的空間站,如蘇聯的“禮炮號”與“和平號”空間站,美國的“天空實驗室”,都是一個國家獨立建設的產物。

主要航天國家合作建設“國際空間站”,有著政治、經濟和技術等多方面的原因,這一切要從“國際空間站”的起源說起。“國際空間站”計劃的源頭,可以追溯到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自由號”空間站計劃。1981年,美國航天飛機首飛成功後,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就開始重提10年前被航天飛機擠掉的大型空間站計劃,並稱之為“順理成章的下一步”。美國的“自由號”空間站也是對蘇聯“和平號”大型空間站針鋒相對的回應,美國還大力邀請盟國參加,歐洲空間局、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和加拿大航天局也都積極響應,決定參加“自由號”空間站以發展載人航天技術。“自由號”空間站從一開始就是多國聯合的產物,不過這更多是政治因素導致的,而不是美國需要盟國的技術或是資金。按照最初的設計,“自由號”大型空間站將具備在軌組裝、維修和中轉、微重力實驗室和工廠等諸多功能,是人類開發太空的里程碑。

為什麼“國際空間站”需要多個國家聯合建設?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對空間站的估計過於樂觀了,“自由號”空間站的鉅額費用讓美國不堪重負。1984年,美國總統里根批准空間站計劃時預計建成需投資80億美元,而1985年的雙龍骨空間站方案已經膨脹到160億美元。1987年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提出縮小為單龍骨空間站的方案得到批准,但1990年時“自由號”空間站的預算已經高漲到370億美元。1991年美國總審計署發佈報告,認為“自由號”空間站研製和30年運行的總費用可能達到1180億美元。“自由號”空間站不得不再次縮小規模。冷戰結束後,美國航天工業面臨著巨大的壓力。1992年,美國眾議院審議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1993財年預算時,僅以一票之差驚險過關。

為什麼“國際空間站”需要多個國家聯合建設?

此時,冷戰後的俄羅斯航天工業也面臨著生死存亡的問題,共同的寒冬使兩個昨日的對手開始合作。1993年9月,美俄兩國簽署協議共同建造空間站。自此,今天參與“國際空間站”建設的國家全部登場。美俄兩國的合作,可以說是政治和經濟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新的空間站定名為“國際空間站”,它一改“自由號”自雙龍骨設計後越改越小的趨勢,總質量增加到“自由號”空間站的兩倍,有效載荷機櫃數量、電力供應能力和通信能力都有很大提高。尤其重要的是,俄羅斯的加入帶來了豐富的空間站建造和運作經驗,解決了“國際空間站”建設過程中的主要技術難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