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上播放的「請主動給老弱病殘孕讓座」這句話有沒有(法律)邏輯矛盾?

孤獨的沉默者937


關於公交讓座提示語

大多數人都有乘坐公交的經歷,也一定對公交車上的讓座提示語有所印象。 在濟南的公交車上,該提示語的內容是這樣的:“各位乘客,如果您的身邊有老、弱、病、殘、孕及抱小孩的乘客,請給他們讓座,我們表示感謝!”共35字,時長15秒。

說心裡話,我對這句提示語很不喜歡,倒不是因為要給人讓座,只是覺得它很彆扭,不合適,還有點冗長、囉嗦。

而且我認為,那些老弱病殘的乘客也會覺得心裡彆扭、不喜歡這提示語,因為老、弱、病、殘這四個字是貶義的,代表的是增添負擔、帶來麻煩、使人擔憂的群體。

這類人大都有著深深的自卑感,不願意讓人注意,他們一定羨慕不需要幫助的正常人,不希望看到人們憐憫甚至歧視的眼神,但他們在顛簸的公交車上確實需要坐下。一般情況下,人們在公眾場合不希望引起過多注意,況且有誰願意成為、或被認為是不受歡迎的人呢?

也許所說的“孕及抱小孩”的乘客不會心裡覺得彆扭,可他們在擁擠的公交車上肯定也是令人憂慮的人,我想可能他們多少帶來了一些不協調感、讓人擔心的焦慮感。

另外,這一提示語把讓座這樣助人為樂的小事立時變成了與道德人品有牽連的上綱上線的沉重行為,讓人有壓迫感。

其實,這類人在公交車上的根本情況是不能方便的控制自己的身體,讓座提示語的本意是想讓這些人能夠坐在座位上以保障安全,所以我建議,提示語應該改為類似“請給不方便的乘客讓座,我們感謝您!”或“請給需要坐下的乘客讓座,祝您心情愉快!”之類的說法。一來,讓座的人感覺輕鬆愉快,受讓的人也不失尊嚴;二來,信息簡明,傳達迅捷。

公交提示語的出發點是好的,如果能讓人感覺親切和人性化,豈不是錦上添花!



領會存在


咋一看,還真得似乎有邏輯問題,但仔細分析起來卻並沒有問題。之所以引起質疑,可能的原因集中在以下幾點上:

一是"主動"和“讓”之間意思似乎有重複之處――既然“讓座”,就應該是主動的,其實不然。在一般情況下,讓座確實是主動行為。但從邏輯上講,也存在特殊情況,例如在某種場合下,或許會有第三人給出提醒:“請這位同學給這位老人讓個座!”

二是“老”和“弱”之間在意思上似乎有重合之處。其實不然,從邏輯和現實生活中看,有些老人雖老但身體甚至比一些小夥子還好;而有些弱者雖然身體好,同時年齡也不大,例如兒童。

三是問題提到的五類人中沒有包括兒童(嬰兒),似乎是漏項了,其實沒有。應當被列入其中的幼年人是被歸在了“弱”者一類。同時,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界定,未滿18歲者都被稱為兒童。顯然,有一部分大齡兒童不僅不是被照顧的對象,反而最應該是主動讓座的群體。


老者沙龍


我坐公交都會選擇最後面的位置,因為坐前面我都會主動給老弱病殘孕讓座。對我來說,站與坐並不那麼重要,而我選擇坐後面就是怕麻煩,剛坐下就要讓。但是我們換個思維想想,ABCD都坐在車位前面,上來一個老人,如果老人站在A面前,A就要讓座,站在B面前,B就要讓座,站C面前,C就要讓…為什麼都可以讓,而站在誰面前誰沒讓就要指責誰呢?我們常常看到某人沒讓座被辱罵甚至被打,那他就該倒黴嗎?如果換個位置,被打的又是另一個人。而不是隻有那個人的思想有問題或者我們去針對一個人的行為素質。那你們高尚你們都可以讓啊,後排的也可以讓,為什麼站我面前我沒讓就要針對我。



HELLO66R


這句話怎麼會出現這麼高度。。。。。。

明明只是一句提示啊。就和“前方xx米有光纜,請施工方與我方聯繫”這樣的普通提示啊。

立法是開玩笑,司法解釋也沒有。但是具體到公交公司的規範或者管理實施細則就不一樣了。比方說北京就有老幼病殘孕專座專用的說法。。。。。。

“不好好坐車你搭車去啊。。。。。。”經常聽到吧,不講理是吧,聽著窩火看著窩心是吧。

這句話就可以是個道理。如果你一定要優待,為什麼不打車?如果你要求別人一定讓你,為什麼不打車?如果你非要舒適乘坐,為什麼不打車?

記得在本地落實車必須讓人之前,宣傳語是這樣的,“別讓人為安全,人讓車免危險”。咱們可不可以效仿一下。。。。。。

告訴年輕人,讓座是情分不讓也是本分。但是看到需要幫助的老人咱們幫一把。。。。。。

告訴老人,年輕人尊老敬老,咱們就不要倚老賣老了吧。。。。。。

我覺得宣傳這東西你跟一部分人說,沒有用的。你和當事的所有人說,哪怕矛盾也有意義。


小瘋瘋34


其實在我看來,這句話的本意很好,但多少有點瑕疵,各位仔細想一下,如果把這句話改成‘請給老弱病殘孕讓座’,聽上去會不會舒服一點,填了‘主動’二字似乎有些生硬和刻板,有一點點教育的口氣,在人聽來有點不舒服,似乎這件事做的比較被動。

給老弱病殘孕讓坐是每個年青人應該俱備的美德,尊老愛幼,樂於助人,你的點滴行為就會給社會一絲溫暖之風,雖然網上有一些為老不尊的新聞,但那畢竟還是少數,是個例,大多數的老人是值得尊敬的,他們辛苦一生,如今腿腳不便,還是應該需要我們有一顆善意之心,病人,孕婦,弱小,更是這樣,別讓極少數負能量的東西左右你的善舉,你讓了這個座,你老了,就會有別人給你讓座。


衛兵浦


有這句話,既有道德的成分,也有法律的成分,就看你當地公交車上的設置了。

以廣州為例,公交車上通常有兩種顏色不同的座位的,通常前半部分的座椅印有老,弱,病,殘,孕專座字樣。後半部分的座椅沒有印字的。當地年輕人先上車的,一般很知趣不會去座前面印字的座位的。除非車上人少有座位,才會坐印字的,當有符合五種條件的出現,絕大多數都會自覺將印字座位讓出來。我覺得,對印字座位來說,是有法律或制度層面的意義的,當印字座位都坐滿了合條件的人後,對坐後面普通座位的人來講就算道德層面的建議。讓不讓,無可厚非。

不過,講實話,後面的普通座位,你就算讓座,其實那五種人都多數不願意座的。坐過廣州公交車的基本都會明白。


幸福使者859


西方國家的這種座位叫優先座,一般在前排,可摺疊,老人殘疾人等任何需要這個座位的人上來你必須要讓。為什麼是這一排?因為座位摺疊後輪椅和嬰兒車才可以固定在這個位置,其他位置不具備這個功能。所以優先座有一定的功能性和強制性。誰如果不讓,司機可以訓斥你,不聽的話招警把誰趕下車[捂臉][捂臉][捂臉]




漢代蜜瓜


這個問題不存在〈法律〉邏輯矛盾。這是中華民族五千年道德明文的傳承之寶。老弱病殘孕基本上人人都是要面對的現實,殘比較特殊,但不仿人人有朋友親戚也會有此現象。總之,有道德丶禮意丶尊敬有愛心和善良,是天經地意的做人之本。在今天人們看來,老弱病殘孕在生活中扮演的角色讓人心痛丶心酸甚至可悲。這些現象只是一段歷史的過客,人們要分清原為不要隨波柱流。道德永遠會立於不敗的文明高地!





Luzhanxiao


法律沒有明文規定,

不矛盾,

這是道德問題和素質問題,

尊老愛幼傳統美德,品行問題,人家不讓坐並非犯法只是沒有愛心和沒素質,

我個人我會看人讓座,因為一般我們坐公交車頂多十幾個站,站著頂多1個多小時,2個多小時真死不了。

但要讓一個孕婦站一個多小時真於心不忍。

讓個小孩子站著我坐著我也做不到。

老人也一樣,殘疾人更不用說了,我都會讓座。

這沒什麼的,

開始中國實行禁菸區域的時候,很多菸民都會覺得,搞什麼飛機,到處不能抽菸,我偏偏要抽,後來,車站還有高檔場所會有警示牌,公共場所禁止吸菸,違者罰款500元,好像挺有作用的,現在去到車站都有吸菸區,除了一些可能沒來過城裡的老大爺會抽菸因為有些(不識字),一般身邊的人識字的會提醒不能該區域不能抽菸,

這社會現實了,也部分人沒了愛心和同情心,關心,熱心,

所謂人之初性本善,大多還是有善舉的。

提示和警示真的有不同效應,公共汽車座位又不可以強制讓人讓座,但設置老孺病殘座確實指定給老弱病殘者優先座位。

有不讓座的健康青年,中少年,身體強壯者,司機可以提示讓座,如發現情節嚴重著,無賴著,無愛心者,霸座者,開車帶到附近派出所,做登記,警告教育,多次在本市或其他城市,其他公交車上再犯者,限制坐公交地鐵等出行交通工具,

坐老弱病殘指定座位,也屬於霸座,

再者公交車必備多處攝像頭,

如因霸座,不讓座,導致老孺病殘者出現事故或死亡,有連帶責任,調取監控,取證,輕微者,警告教育,並登記不良行為,幾次。

情節嚴重者,罰款,判刑。

這樣會更好點,不要覺得奇怪,不要覺得意外。

坐公交車不讓座,老人在你面前因站太久摔倒,成植物人,或是不治身亡,這跟霸座者有一定關係,前提司機要盡責提示讓座。司機可免責,不然司機也有連帶責任。

以上個人觀點和看法。


也許大概可能就是我唄


公交宣傳給需要幫助的人讓座,很有必要。屬正面宣傳,正能量的東西需要反覆傳播。那些極端自私自利的人,過份強調個人利益,不肯作絲毫貢獻的人聽著不是滋味,反對播放。人們走到一起來了,互相關心、互相愛護、互相幫助,人人喜笑言開、其樂融融。試想,公交運行中、需要坐的人站立不穩摔傷了,又是怎麼一個情景呢?現在就有高鐵霸座孫博士一類的專家、學者,操著洋腔、洋調大談讓個座位都是侵犯了他的私權,有什麼邏輯矛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