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你說「髒話」了嗎?

在《羅輯思維》的《髒話》這一期中,羅振宇先生以杜敏的一篇文章《不說髒話,我無話可說》作為演講的主體內容,闡釋了髒話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普遍性。在羅振宇先生看來,髒話的用處,已經不單單是用來人們情緒的宣洩。當人們情緒激動的時候,髒話甚至能起到釋放壓力的積極作用。除此以外,比如"屌絲"、"格逼"等新詞,其實就是類似於一種玩鬧,既不表示憤怒,也沒有惡意。在當今這個文明社會,看似應該屬於髒話範疇的語言,竟然讓你完全感覺不到髒,甚至會讓你覺得有趣,應情應景,毫無違和感。

今天,你說“髒話”了嗎?

髒話,作為一種非正規的和特殊的語言現象,在現代社會中無處不在。髒話一般被認為只存在消極的意義和影響,但是在特定的語境下,髒話也起著積極的作用。一方面,髒話體現出表達者的一種憤怒的情感,具有侮辱、辱罵的意味,缺乏邏輯性,尤其是在網絡平臺,許多的說髒話的人都是非實名制的,所以這也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貶損,也與網絡文明背道而馳。比如,前不久的"李小璐出軌事件"、"PG One事件"以及"黃毅清爆料馬蘇事件"等等,就引起了網絡社會中無數網民的謾罵現象;另一方面,髒話體現出表達者的調侃或者自嘲,表達出說話者對與之交流的人抱有善意,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並鞏固了人際關係。髒話也是一種符號,折射出人物的個性和心理。在現實生活中,某些髒話的使用,僅僅是為了建立、維護和增強雙方的社交關係,在一定程度上屬於具有社交功能的程式性話語。人此外,們也往往會低估說髒話的好處,它往往會代表著一種發洩,幫助我們發洩那些一直被壓抑著的負面情緒。甚至當人們面臨著一項美好的事物時,也會忍不住爆出髒話,在這個時候,髒話等同於一種強烈的情感表達。

今天,你說“髒話”了嗎?

美國斯坦福大學梅麗莎莫爾博士在其著作《神聖的狗屁:髒話簡史》中提出,上流社會的人士完全可能破口大罵,和那些受教育程度較低的工薪階層一般無二。

今天,你說“髒話”了嗎?

但是,對髒話的使用也得遵循法律法規。前不久,PG One的歌曲《聖誕夜》中就充斥著大量不堪入目的髒話,歌詞中充斥著含有教唆青少年吸毒和侮辱婦女的詞彙。新華社、人民日報、共青團中央等都對此提出嚴厲的批評。

今天,你說“髒話”了嗎?

眾所周知,語言表達是個人形象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個體判斷他人是否尊重自己的重要衡量指標。倘若你經常出口成"髒",無論出於怎樣的用意,自己的外在形象都會大打折扣。人們可能會從你口中脫口而出的語言中判斷你是否具有情商和教養。在現代文明社會,文明用語已經成為一種定律。所以,現代社會,還是需要審慎地使用"髒話"。

今天,你說“髒話”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