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觀察|創新綠色金融產品與服務 促進經濟高質量轉型

财经观察|创新绿色金融产品与服务 促进经济高质量转型

摘要:今年“中考季”,房企業績普遍飄紅。綜合已發佈財報房企的數據可見,房企盈利水平普遍向好,高梯隊企業獲得了土地和信貸等資源的明顯傾斜。

本報記者 張毅報道

作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內容,綠色金融正成為助推經濟轉型升級和綠色發展的新動能。

近日,“2018中國國際綠色發展大會”於第20屆中國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期間閉幕。會議召開期間,與會者紛紛表示,推動我國綠色發展進程離不開以“綠色產業、綠色金融、綠色科技”為核心的綠色發展新動能的強力支撐。其中,綠色投資對國民經濟的發展起到顯著拉動作用,而綠色金融則對經濟穩增長和調結構至關重要。

據瞭解,目前我國綠色金融發展的成績突出,但創新方面還有較大空間。譬如:目前,我國綠色金融體系仍以銀行為市場參與主體,綠色金融產品以傳統商業銀行的綠色信貸為主,雖然綠色債券近年來也得到了迅猛發展,可是作為綠色金融的其他產品,綠色產業基金、綠色保險等發展卻相對落後。

回顧黨的十九大報告,綠色發展、綠色金融等關鍵詞被多次著墨。顯然,如何創新發展綠色金融,已經成為當前推動經濟綠色發展的重要議題。

綠色金融發展有喜有“憂”

綠色金融的蓬勃發展是近年來我國金融領域的一大亮點。

早在2016年9月,G20杭州峰會就首次將綠色金融納入G20議題,成立了由中國人民銀行和英格蘭銀行擔任共同主席的G20綠色金融研究小組,將推動綠色金融發展的政策建議正式寫入《G20杭州峰會公報》。自此,綠色金融全球主流化進程不斷加速,我國也逐步開始在國際綠色金融舞臺奏響時代最強音。

“目前國內綠色金融的發展,總的來說還是按照我們國家的生態文明建設、相關配套的產業結構調整、供給側改革的大框架內向前走,且發展步伐很快。”中國投資協會諮詢委副會長祝慧燁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採訪時評價稱。

有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末,國內21家主要銀行機構的綠色信貸餘額達8.5萬億元,同比增長17%,佔全部信貸餘額的9%。其中,國家開發銀行、工商銀行、建設銀行、農業銀行節能環保和服務貸款餘額較高,從各項貸款佔比看,興業銀行、國家開發銀行、工商銀行佔比較高。

除了綠色信貸,我國的綠色債券也呈現井噴發展的態勢。在債市整體萎靡的2017年,我國在境內外發行的綠債超過2500億元,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綠債市場之一。

不過,據記者瞭解,儘管我國綠色債券發展迅猛,但綠色金融體系以銀行為市場參與主體,綠色金融產品仍以傳統商業銀行的綠色信貸為主,綠色產業基金、綠色保險等其他綠色金融產品的發展速度還不及前者。

對此,祝慧燁表示:“綠色產業基金的規模其實不算小,但相對而言,綠色保險的進展確實還慢一些。這裡面存在保險監管、風控標準還沒有設置完備的原因。”

據記者瞭解,保險資金一般具有資本存量大、現金流穩定、存續期長的特點,因此綠色保險其實可以作為綠色發展的資金來源,其對於建設資金需求量大的軌道交通工程、綠色建築、公共建築節能改造、新能源汽車產業基地、綠色產業園區等重點綠色項目來說是優質的資金選擇。另一方面,利用保險的產品創新對綠色項目進行綠色發債、綠色信貸的再擔保,也有利於提高市場投資者的投資信心。

不過,綠色保險的長尾風險較大,一次事故可能造成的損害難以估量,加上保險公司數據積累有效,導致產品定價難,費率釐定與風險狀況不匹配等情況,綠色保險的產品競爭力也會低一些。

綠色金融創新需多方面合力

在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時期,黨的十九大報告為我國全面實現現代化勾勒了清晰的藍圖。其中,綠色發展一詞出現了4次。有鑑於此,目前全社會各部門對於綠色發展的關注都達到了空前的程度。

譬如:中國投資協會諮詢委與相關職能機構聯合發佈的《發現中國綠色創造力樣本》,該樣本試圖通過發掘綠色創造力典型,推進綠色創新實踐,提升綠色價值創造體系,以期平衡環保訴求與市場主體利益之間的矛盾,使產業、企業適時得到國家金融宏利、有效對接綠色科技投資。

在業內看來,綠色企業是推動綠色轉型的力量源泉,而綠色發展更離不開綠色產業的支撐。但發展綠色產業,我國目前存在著巨大的資金缺口。據測算,我國綠色產業的年投資資金需求在2萬億元人民幣以上,而財政資源只能滿足10%至15%綠色投資需求。這就意味著,通過發展綠色金融來引導社會資本投向綠色產業是必然的選擇。那麼,綠色金融未來的創新發展有哪些問題需要注意呢?

國有重點大型企業監事會原主席季曉南表示,希望鼓勵地方政府和民間資本聯合設立環保產業發展基金。研究建立國家生態銀行或者綠色發展銀行,加強綠色證券、綠色債券、綠色保險等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為產業、企業持續、健康發展提供綠色金融體系,為綠色發展注入新動力、新合力。

祝慧燁認為,綠色金融創新要關注到幾個層面的要求和條件。首先,綠色金融涉及金融、財政、環境、農業、國土、交通、能源等多個領域,部門間在相關認定標準、配套政策、業務監管等方面很容易產生政策上的差異和重疊。所以我們需要一個更加健全的監管架構,相關方面在標準的認定和評估方面要有更加協同和一致性的標準。

其次,綠色金融要作用到綠色產業,而綠色產業是有很多交叉邊界的。比如:有些上市公司的主業在針對綠色發展這方面,可能會出現很多交叉領域或者不同產業的跨界,這關係到技術創新、產業創新和模式創新,這就對綠色金融產品的創新服務提出了更多要求。

另外,綠色金融的發展要形成體系化、要跟多層次的資本市場相融。總的來說,應該讓那些涉及節能減排、資源節約、環境保護等以綠色產業為代表的企業融資成本更低,融資效率更高。綠色項目的融資需求具有多層次性和多樣性,這需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積極探索創新,根據綠色項目的不同需求匹配相適應的金融產品和服務。

至於如何構建綠色金融的發展體系,季曉南表示,首先要完善綠色金融的機構建設。國家應出資發起建立由中國生態發展銀行、地方性綠色銀行和商業銀行生態金融事業部等組成的現代綠色銀行體系。同時,在機構層面上,鼓勵商業銀行設立綠色金融事業部開展綠色信貸。其次,建立各種形式的綠色投資基金。利用基金在投資運作方面的專業管理經驗,提高綠色投資項目的盈利能力。

與此同時,完善財政對綠色金融的政策支持也必不可少。祝慧燁表示,要健全財政貼息機制,加大對綠色信貸的貼息力度。具體可給予商業銀行或政策性銀行等一定財政貼息權力,以市場化手段形成正向激勵機制。其次,要降低銀行和企業發行綠色債券的門檻和成本,完善發新綠色債券的基礎設施,鼓勵企業通過發行綠色債券進行融資。

财经观察|创新绿色金融产品与服务 促进经济高质量转型
财经观察|创新绿色金融产品与服务 促进经济高质量转型

中國產經新聞

經濟成功人士的標誌讀物

新聞拼盤 品味中國

News Collection, Experience & Taste China.

财经观察|创新绿色金融产品与服务 促进经济高质量转型

訂閱:cien_offical

财经观察|创新绿色金融产品与服务 促进经济高质量转型

微博:@中國產經新聞

财经观察|创新绿色金融产品与服务 促进经济高质量转型

投稿[email protected]

講述,你在產經一線的故事

長按二維碼關注

财经观察|创新绿色金融产品与服务 促进经济高质量转型

點擊 “閱讀原文” 閱讀中國產經新聞數字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